新风控制装置及立式窗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6754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风控制装置,所述新风控制装置包括新风组件,新风组件包括具有风腔的导风组件及连通风腔相对两侧的进风管和送风管,导风组件包括转动设于风腔内的新风风轮,新风风轮包括设于风腔内的本体以及设于本体上的转动叶片,本体将风腔分隔为位于本体两侧的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转动叶片包括收容于第一风腔内的第一叶片和收容于第二风腔内的第二叶片,进风管的出风口与送风管的进风口均正对本体的周侧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风控制装置,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内的空气不会发生相互干涉的情况,避免了紊流的产生,保证了空气的顺畅流动,从而增加了进风量,提升了进风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带有该新风控制装置的立式窗机。

Fresh air control device and vertical window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控制装置及立式窗机
本技术涉及立式窗机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新风控制装置及立式窗机。
技术介绍
立式窗机大多安装有新风系统,新风系统通过引风装置将室外空气引入至室内。目前,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通常采用安装在空腔内的风轮实现,但是空气流经该空腔时,往往会在空腔内产生紊流,从而影响气流顺畅通过空腔,导致进风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可提升进风效率的新风控制系统及立式窗机。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风控制装置,所述新风控制装置包括新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包括具有风腔的导风组件及连通所述风腔相对两侧的进风管和送风管,所述导风组件包括转动设于所述风腔内的新风风轮,所述新风风轮包括设于所述风腔内的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本体上的转动叶片,所述本体将所述风腔分隔为位于所述本体两侧的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所述转动叶片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风腔内的第一叶片和收容于所述第二风腔内的第二叶片,所述进风管的出风口与所述送风管的进风口均正对所述本体的周侧设置。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控制装置包括新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包括具有风腔的导风组件及连通所述风腔相对两侧的进风管和送风管,所述导风组件包括转动设于所述风腔内的新风风轮,所述新风风轮包括设于所述风腔内的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本体上的转动叶片,所述本体将所述风腔分隔为位于所述本体两侧的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所述转动叶片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风腔内的第一叶片和收容于所述第二风腔内的第二叶片,所述进风管的出风口与所述送风管的进风口均正对所述本体的周侧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控制装置包括新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包括具有风腔的导风组件及连通所述风腔相对两侧的进风管和送风管,所述导风组件包括转动设于所述风腔内的新风风轮,所述新风风轮包括设于所述风腔内的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本体上的转动叶片,所述本体将所述风腔分隔为位于所述本体两侧的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所述转动叶片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风腔内的第一叶片和收容于所述第二风腔内的第二叶片,所述进风管的出风口与所述送风管的进风口均正对所述本体的周侧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叶片等间距排列在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叶片等间距排列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下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均呈弧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组件还包括底盘和盖板,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底盘上,所述风腔由所述底盘和所述盖板之间的空间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仁德胡志霄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友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