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个罐体的电磁加热蒸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69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个罐体的电磁加热蒸汽机,包括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底部设置有发生器座,所述发生器座的右侧设置有水泵座,所述水泵座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水泵座的后部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棉,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外表面且位于保温棉的下侧设置有高温膜包线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将多个蒸汽发生器集中在一台设备上增大功率,增大加热效率,能够使用面积大的场所发挥比单罐蒸汽机更大地优势,更节约了采购成本和设备占用的空间,蒸汽管道排布简洁,设置储气罐减少了管道之间的连接缝隙,不会有漏水漏气情况的发生,电磁加热也更加省电和快速,安全系数更高,使用寿命也更高。

An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steam engine with multiple tan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个罐体的电磁加热蒸汽机
本技术涉及蒸汽机加热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多个罐体的电磁加热蒸汽机。
技术介绍
电磁蒸汽发生器利用高频电磁涡流加热技术进行加热,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电磁感应线圈通入的高频交流电转换成相同频率的磁场后,作用于处于该磁场中的金属物体上,产生涡流效应在金属物体中生成与磁场强度成正比的涡流,涡流借助金属物体内的电阻将其转换成热能加热发生器中的水形成水蒸气,然后将水蒸气运用到各个生产生活领域。现有的电磁蒸汽机多采用的是以单组发生器为主发功率热量小,只适用于小范围的供暖环境及小型生产设备,但是对于例如工厂、学校、商场等使用面积较大公共场所不适用,而用多台单罐设备就增加了采购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个罐体的电磁加热蒸汽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底部设置有发生器座,所述发生器座的右侧设置有水泵座,所述水泵座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水泵座的后部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棉,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外表面且位于保温棉的下侧设置有高温膜包线圈,所述高温膜包线圈的外部设置有屏蔽磁条,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右侧设置有水箱,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后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出汽分支管,所述出汽分支管远离蒸汽发生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储气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水箱与蒸汽发生器的下部通过排污管连接有排污阀口,所述排污阀口的数量有两个且关于水箱的左右对称面对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蒸汽发生器上的高温膜包线圈有两组,所述每组高温膜包线圈均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上部设置有散热风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储气罐的上表面设置有压力检测开关,所述储气罐的上表面且位于压力检测开关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三通管件,所述三通管件的左侧出口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有压力表,所述三通管件的右侧出口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有气压传感器,所述储气罐的上表面且位于三通管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出汽开关。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水箱前端面依次设置有热能循环入口、排废气出口、热能循环出口、补水进口,所述热能循环入口与热能循环出口的右侧通过连接套固定连接有加热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蒸汽发生器位于外壳内,所述外壳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左侧门与右侧门,所述左侧门的前端面设置有观察窗,所述左侧门的前端面且位于右侧固定连接有左把手,所述右侧门的前端面且位于左侧固定连接有右把手。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该多个罐体的电磁加热蒸汽机采用多罐式电磁蒸汽机以多个蒸汽发生器集中在一台设备上增大功率,增大加热效率,能够在工厂、学校、商城等使用面积大的场所发挥比单罐蒸汽机更大地优势,更节约了采购成本和设备占用的空间,蒸汽管道排布简洁,设置储气罐减少了管道之间的连接时产生的缝隙,不会有漏水漏气情况的发生,电磁加热也更加省电和快速,安全系数更高,使用寿命也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个罐体的电磁加热蒸汽机拆除外壳后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个罐体的电磁加热蒸汽机的水箱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个罐体的电磁加热蒸汽机的外壳示意图。图例说明:1、蒸汽发生器;2、水箱;3、第一水泵;4、第二水泵;5、储气罐;6、压力表;7、压力检测开关;8、保温棉;9、高温膜包线圈;10、屏蔽磁条;11、加热器;12、控制器;13、水泵座;14、发生器座;15、排污阀口;16、散热风扇;17、出汽分支管;18、出汽开关;19、三通管件;20、连接管;21、热能循环入口;22、排废气出口;23、热能循环入口;24、补水进口;25、连接套;26、外壳;27、左侧门;28、观察窗;29、左把手;30、右侧门;31、右把手;32、气压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个罐体的电磁加热蒸汽机:包括蒸汽发生器1,用于产生蒸汽,蒸汽发生器1设置有多个,蒸汽发生器1的底部设置有发生器座14,起支撑作用发生器座14的右侧设置有水泵座13,用于支撑第一水泵3方便第一水泵3与第二水泵4串联,水泵座13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水泵3,用于将水箱2内的水送入蒸汽发生器1内,水泵座13的后部设置有第二水泵4,用于将水箱2内的水送入蒸汽发生器1内,蒸汽发生器1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棉8,对蒸汽发生器1进行保温,蒸汽发生器1的外表面且位于保温棉8的下侧设置有高温膜包线圈9,用于对蒸汽发生器1加热,高温膜包线圈9的外部设置有屏蔽磁条10,蒸汽发生器1的右侧设置有水箱2,蒸汽发生器1的后侧设置有控制器12,起控制作用,蒸汽发生器1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出汽分支管17,用于输送蒸汽,出汽分支管17远离蒸汽发生器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储气罐5,用于存储蒸汽,同时减少了管道之间的连接时产生的缝隙,避免有漏水漏气情况的发生。水箱2与蒸汽发生器1的下部通过排污管连接有排污阀口15,用于排出使用后的废水,排污阀口15的数量有两个且关于水箱2的左右对称面对称,蒸汽发生器1上的高温膜包线圈9有两组,每组高温膜包线圈9均与控制器12相连接,控制器12上部设置有散热风扇16,用于对控制器12进行散热,储气罐5的上表面设置有压力检测开关7,用于维持储气罐5的压力稳定,在压力过大时进行放气,用于储气罐5的上表面且位于压力检测开关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三通管件19,三通管件19的左侧出口通过连接管20固定连接有压力表6,用于测试储气罐5内的压力,三通管件19的右侧出口通过连接管20固定连接有气压传感器32,用于将气压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个罐体的电磁加热蒸汽机,包括蒸汽发生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1)的底部设置有发生器座(14),所述发生器座(14)的右侧设置有水泵座(13),所述水泵座(13)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水泵(3),所述水泵座(13)的后部设置有第二水泵(4),所述蒸汽发生器(1)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棉(8),所述蒸汽发生器(1)的外表面且位于保温棉(8)的下侧设置有高温膜包线圈(9),所述高温膜包线圈(9)的外部设置有屏蔽磁条(10),所述蒸汽发生器(1)的右侧设置有水箱(2),所述蒸汽发生器(1)的后侧设置有控制器(12),所述蒸汽发生器(1)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出汽分支管(17),所述出汽分支管(17)远离蒸汽发生器(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储气罐(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个罐体的电磁加热蒸汽机,包括蒸汽发生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1)的底部设置有发生器座(14),所述发生器座(14)的右侧设置有水泵座(13),所述水泵座(13)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水泵(3),所述水泵座(13)的后部设置有第二水泵(4),所述蒸汽发生器(1)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棉(8),所述蒸汽发生器(1)的外表面且位于保温棉(8)的下侧设置有高温膜包线圈(9),所述高温膜包线圈(9)的外部设置有屏蔽磁条(10),所述蒸汽发生器(1)的右侧设置有水箱(2),所述蒸汽发生器(1)的后侧设置有控制器(12),所述蒸汽发生器(1)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出汽分支管(17),所述出汽分支管(17)远离蒸汽发生器(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储气罐(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个罐体的电磁加热蒸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与蒸汽发生器(1)的下部通过排污管连接有排污阀口(15),所述排污阀口(15)的数量有两个且关于水箱(2)的左右对称面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个罐体的电磁加热蒸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1)上的高温膜包线圈(9)有两组,所述每组高温膜包线圈(9)均与控制器(12)相连接,所述控制器(12)上部设置有散热风扇(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慧邓晓荣潘林锋宋文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益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