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盒及中医针灸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针灸盒包括盒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盒体内的多个第一分隔挡板,所述盒体的一端具有开口且内部具有容纳腔,多个所述第一分隔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盒体的内壁上,多个所述第一分隔挡板朝向所述盒体中心延伸以将所述容纳腔划分为多个第一容纳子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分隔挡板与所述盒体的内壁和底壁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纳子腔。该中医针灸装置包括多个针灸针以及上述的针灸盒,多个所述针灸针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子腔内。该针灸盒及中医针灸装置能够使得不同的针灸针分门别类地进行放置存储,减少选针时间,避免交叉感染。
A kind of acupuncture box and acupuncture dev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盒及中医针灸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针灸盒及中医针灸装置。
技术介绍
针灸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针灸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内、外、妇、儿等科300多种病症的治疗有不同程度的效果。目前使用的针灸针包装盒结构简单,多为普通的方盒,针灸针直接放置在盒子中,针灸针非常凌乱,相互交叉,取用不方便,使用时需医生“精挑细选”,容易发生医生选针时被刺伤的现象,甚至有可能对针灸针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灸盒及中医针灸装置,能够使得不同的针灸针分门别类地进行放置存储,减少选针时间,避免交叉感染。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针灸盒,包括盒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盒体内的多个第一分隔挡板,所述盒体的一端具有开口且内部具有容纳腔,多个所述第一分隔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盒体的内壁上,多个所述第一分隔挡板朝向所述盒体中心延伸以将所述容纳腔划分为多个第一容纳子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分隔挡板与所述盒体的内壁和底壁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纳子腔。该针灸盒能够使得不同的针灸针分门别类地进行放置存储,减少选针时间,避免交叉感染。可选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二分隔挡板,所述第二分隔挡板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所述第二分隔挡板的一开口端与所述盒体的底壁中心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一分隔挡板朝向所述盒体中心延伸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二分隔挡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隔挡板与所述盒体的底壁围合形成第二容纳子腔。可选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子腔内的第三分隔挡板,所述第三分隔挡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分隔挡板的内壁相对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分隔挡板将所述第二容纳子腔分隔为两部分。可选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分隔挡板在所述第二分隔挡板的内壁相对的两端之间呈S型弯曲设置。可选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盖合于所述盒体的开口端的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盒体的开口相适配。可选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呈八棱柱结构,所述盒体的开口位于所述八棱柱结构的顶端,所述第一分隔挡板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所述第一分隔挡板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八棱柱结构的八个侧棱。可选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八个所述侧棱的高度相等。可选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八个所述侧棱的高度各不相等,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侧棱的高度不相等。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中医针灸装置,包括多个针灸针以及上述的针灸盒,多个所述针灸针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子腔内。该针灸盒能够使得不同的针灸针分门别类地进行放置存储,减少选针时间,避免交叉感染。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该针灸盒包括盒体和多个第一分隔挡板,盒体的一端具有开口,且盒体的内部具有容纳腔,多个第一分隔挡板设置于容纳腔内。具体地,多个第一分隔挡板分别设置于盒体的内壁上,且朝向盒体的中心延伸,以将容纳腔分隔为多个第一容纳子腔,即相邻的两个第一分隔挡板与盒体的内壁和底壁之间围合形成该第一容纳子腔。该第一容纳子腔用于将不同的针灸针分门别类地进行放置存储,以使得多个针灸针能够整齐地放置存储于针灸盒内,从而使得当医生在取用时能够快速地、有针对性的选取所需的针,减少选针时间,还能够避免发生交叉感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针灸盒去掉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针灸盒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200-针灸盒;10-盒体;11-容纳腔;20-第一分隔挡板;21-第一容纳子腔;30-第二分隔挡板;31-第二容纳子腔;40-第三分隔挡板;50-盖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针灸盒100,包括盒体10以及设置于盒体10内的多个第一分隔挡板20,盒体10的一端具有开口且内部具有容纳腔11,多个第一分隔挡板20分别设置于盒体10的内壁上,多个第一分隔挡板20朝向盒体10中心延伸以将容纳腔11划分为多个第一容纳子腔21,相邻的两个第一分隔挡板20与盒体10的内壁和底壁之间围合形成第一容纳子腔21。该针灸盒100能够使得不同的针灸针分门别类地进行放置存储,减少选针时间,避免交叉感染。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盒体10的一端具有开口且内部具有容纳腔11,以使得可以通过盒体10的开口端向盒体10内部的容纳腔11内存储放置针灸针或其他物品。但是,如果此时直接向容纳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灸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盒体内的多个第一分隔挡板,所述盒体的一端具有开口且内部具有容纳腔,多个所述第一分隔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盒体的内壁上,多个所述第一分隔挡板朝向所述盒体中心延伸以将所述容纳腔划分为多个第一容纳子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分隔挡板与所述盒体的内壁和底壁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纳子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盒体内的多个第一分隔挡板,所述盒体的一端具有开口且内部具有容纳腔,多个所述第一分隔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盒体的内壁上,多个所述第一分隔挡板朝向所述盒体中心延伸以将所述容纳腔划分为多个第一容纳子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分隔挡板与所述盒体的内壁和底壁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纳子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二分隔挡板,所述第二分隔挡板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所述第二分隔挡板的一开口端与所述盒体的底壁中心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一分隔挡板朝向所述盒体中心延伸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二分隔挡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隔挡板与所述盒体的底壁围合形成第二容纳子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子腔内的第三分隔挡板,所述第三分隔挡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分隔挡板的内壁相对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分隔挡板将所述第二容纳子腔分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益丹,邱华平,邱添,
申请(专利权)人:陈益丹,邱华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