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针灸加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652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温针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针灸加绒装置,包括给料装置、压绒装置和底盘装置、刺针;给料装置为螺旋给料且设有出料通道;压绒装置包括可收缩的包围机构及与包围机构连接的推动装置,推动装置使所述包围机构收缩成橄榄球状;包围机构内部空间形成容纳艾绒的艾绒区,艾绒区有位置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所述给料装置的出料通道连通;底盘装置夹持刺针,底盘装置中心处设有针孔,刺针穿过所述针孔后沿艾绒区中心线从第二开口伸至第一开口;刺针为进行温针灸操作的工具,刺针的针尾固定艾绒;给料装置、压绒装置和底盘装置相对位置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有效的缩减人工劳力。

A warm acupuncture Plush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针灸加绒装置
本技术涉及温针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针灸加绒装置。
技术介绍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操作时应选略粗的长柄针,一般以28号以下毫针比较好,长短适度。刺在肌肉深厚处。进针得气后,留针不动。针根与表皮相距2-3厘米为宜。刺入穴位得气后,将硬纸片剪成方寸块,中钻一孔,从针柄上套入,以保护穴位周围之皮肤.防止落下火团烧伤,在留针过程中,于针柄上裹以艾团,或取约2厘米长艾条一段。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每次用艾团可灸3-4针.艾条段则只需1-2针。套在针柄之上。无论艾团、艾条段,均应距皮肤2-3厘米,再从其下端用线香点燃施灸。施灸中如果不热,可将艾炷放的靠下一些.过热觉痛时可将艾炷向上提一些,以觉温热而不灼痛为度。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临床温针灸操作过程中,需要在针尾放置艾柱,操作时要用手指进行捻转加置艾绒,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改进上述操作,提供一种温针灸加绒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温针灸加绒装置,包括给料装置、压绒装置和底盘装置、刺针;所述给料装置采用螺旋给料装置,所述给料装置设有出料通道;所述压绒装置包括可收缩的包围机构及与包围机构连接的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使所述包围机构收缩成橄榄球状;所述包围机构内部空间形成容纳艾绒的艾绒区,所述艾绒区有位置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给料装置的出料通道连通;所述底盘装置夹持所述刺针,所述底盘装置中心处设有针孔,所述刺针穿过所述针孔后沿艾绒区中心线从第二开口伸至第一开口;所述给料装置、压绒装置和底盘装置相对位置固定。所述刺针为进行温针灸操作的工具,所述刺针的针尾固定艾绒。首先刺针伸至艾绒区第一开口处,由底盘装置固定,艾绒通过螺旋给料装置输送到包围机构内部的艾绒区,推动装置运动使包围机构收缩,将艾绒压紧成橄榄球状固定于刺针上,从而实现自动的刺针加绒操作。优选的,给料装置、压绒装置和底盘装置外设有壳体。起到包裹和定位的作用,便于固定给料装置、压绒装置和底盘装置的相对位置,防止位移,提高加绒操作的质量。优选的,所述给料装置包括设于壳体内的圆柱状内腔,所述内腔中安装有螺旋给料杆,所述螺旋给料杆顶部固定有露出所述壳体的旋转把手;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料槽;所述内腔上、所述螺旋给料杆的出料端设出料通道。螺旋给料的方式便于进行定量给料,便于控制给料量。优选的,所述料槽设有加料口。便于从壳体外部进行添加艾绒。优选的,所述料槽上宽下窄,料槽设于螺旋给料杆上部外周。优选的,所述推动装置在壳体内运动,所述推动装置包括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的横杆和竖杆,所述横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内壁、另一端通过回位弹簧连接套在其上的中空的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与所述包围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竖杆上设有沿竖杆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一端连接压杆、另一端通过连接杆铰接所述推动杆,所述压杆伸出壳体且与所述竖杆平行。优选的,所述底盘装置由两个半圆盘组成;所述壳体上设有贯穿壳体中心的通槽,所述底盘装置置于所述通槽内、两个所述半圆盘分别与所述壳体卡接。优选的,所述针孔处设有橡胶垫圈,增加摩擦力,提高固定效果。优选的,所述包围机构由若干船型压片组成。优选的,所述压片有2-5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装好刺针后仅需转动旋转把手后按压压杆即可完成加绒操作,使用方便,并且通过设定旋转把手的转动圈数,固定加绒量,初步实现机械化的同时便于定量加绒。2、本技术通过圆柱状内腔、机械化旋转加压成型固定艾绒,代替手工温针灸操作的加艾绒环节,节省人力,也简化了每次加绒时取艾绒的步骤,促进临床温针灸疗法操作的广泛普及;通过包围机构的收缩实现艾绒与刺针的结合,优于人工操作压力不一致情况,高效高质量的进行刺针加绒操作,从而提高针灸临床疗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压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推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壳体与底盘装置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底盘装置横切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出料通道示意图;图中:壳体-1,内腔-2,螺旋给料杆-3,旋转把手-4,料槽-5,出料通道-6,艾绒区-7,压紧机构-8,压片-9,推动装置-10,横杆-11,竖杆-12,回位弹簧-13,推动杆-14,滑块-15,压杆-16,连接杆-17,底盘装置-18,半圆盘-19,针孔-20,橡胶垫圈-21,加料口-22,推杆-23,凹槽-24,第一压缩弹簧-25,第二压缩弹簧-26,凸块-27,腔体-28,按动块-29,刺针-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涉及到的上方、下方等方位以附图所示为准。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修改或改动,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6所示的一种温针灸加绒装置,包括给料装置、压绒装置及底盘装置18、刺针30,给料装置、压绒装置和底盘装置18外设有壳体1包裹,用于固定给料装置、压绒装置和底盘装置18的相对位置。所述刺针30为进行温针灸操作的工具,所述刺针30的针尾固定艾绒。所述给料装置采用螺旋给料装置,给料装置包括设于壳体1内的圆柱状内腔2,所述内腔2中安装有螺旋给料杆3,螺旋给料杆3顶部固定有露出壳体1外的旋转把手4,便于转动螺旋给料杆3,利用螺旋给料杆3进行螺旋式给料;壳体1内设有与内腔2连通的料槽5,所述料槽5上宽下窄,料槽5设于螺旋给料杆3上部外周;所述料槽5设有加料口22,加料口22给料槽5进行加料,料槽5中的艾绒通过螺旋给料杆3输送;所述内腔2上、所述螺旋给料杆3的出料端设出料通道6,螺旋给料杆3输送下来的艾绒经过出料通道6进入艾绒区7待压。压绒装置包括可收缩的包围机构及与包围机构连接的推动装置10,所述包围机构由2个船型压片9组成。所述包围机构内部空间形成容纳艾绒的艾绒区7,所述艾绒区7有位置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给料装置的出料通道6连通。推动装置10使包围机构收缩成橄榄球状;所述推动装置10能在壳体1内运动,推动装置10包括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的横杆11和竖杆12,横杆11一端固定于壳体1内壁、另一端通过回位弹簧13连接套在其上的中空推动杆14,推动杆14与压片9固定连接;竖杆12上设有沿竖杆12滑动的滑块15,滑块15一端连接压杆16、另一端通过连接杆17铰接推动杆14,所述压杆16伸出壳体1且与所述竖杆12平行。所述压片9运动路线外切橄榄球状的艾绒团的最大直径处,形成扭转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针灸加绒装置,包括刺针(3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给料装置、压绒装置和底盘装置(18);/n所述给料装置采用螺旋给料装置,所述给料装置设有出料通道(6);/n所述压绒装置包括可收缩的包围机构及与包围机构连接的推动装置(10),所述推动装置(10)使所述包围机构收缩成橄榄球状;所述包围机构内部空间形成容纳艾绒的艾绒区(7),所述艾绒区(7)有位置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给料装置的出料通道(6)连通;/n所述底盘装置(18)夹持所述刺针(30),所述底盘装置(18)中心处设有针孔(20),所述刺针(30)穿过所述针孔(20)后沿艾绒区(7)中心线从第二开口伸至第一开口;/n所述给料装置、压绒装置和底盘装置(18)相对位置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针灸加绒装置,包括刺针(3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给料装置、压绒装置和底盘装置(18);
所述给料装置采用螺旋给料装置,所述给料装置设有出料通道(6);
所述压绒装置包括可收缩的包围机构及与包围机构连接的推动装置(10),所述推动装置(10)使所述包围机构收缩成橄榄球状;所述包围机构内部空间形成容纳艾绒的艾绒区(7),所述艾绒区(7)有位置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给料装置的出料通道(6)连通;
所述底盘装置(18)夹持所述刺针(30),所述底盘装置(18)中心处设有针孔(20),所述刺针(30)穿过所述针孔(20)后沿艾绒区(7)中心线从第二开口伸至第一开口;
所述给料装置、压绒装置和底盘装置(18)相对位置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针灸加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装置、压绒装置和底盘装置(18)外设有壳体(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针灸加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装置包括设于壳体(1)内的圆柱状内腔(2),所述内腔(2)中安装有螺旋给料杆(3),所述螺旋给料杆(3)顶部固定有露出所述壳体(1)的旋转把手(4);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与所述内腔(2)连通的料槽(5);所述内腔(2)上、所述螺旋给料杆(3)的出料端设出料通道(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针灸加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槽(5)设有加料口(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兆星张浩陈铄徐娇刘奇王瑞辉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