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建敏专利>正文

利用太阳能或其它热源对某规定空间进行致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465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利用太阳能或其它热源对某规定空间或区域进行致冷或冷却的装置。当致冷剂从集热单元中获得热能后,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便会产生二个不同作用的循环回路,其中一个回路是使致冷剂通过毛细管节流蒸发吸收某规定空间或区域的热量来降低该规定空间或区域内温度。而另一个回路是帮助经蒸发后的致冷剂循环。(*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利用太阳能或其它热源对某规定的空间或区域进行冷却或致冷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包括a)用于加热致冷剂并使本专利技术装置内部产生一定压力的集热单元(2)和发热单元(8)。集热单元(2)表面涂黑色,它的热能来源于发热单元(8)。如果我们所取得的热源来自太阳能则发热单元(8)便是太阳能聚热装置。如果我们所取得的热源是其它形式的能量则发热单元(8)便是一个产热装置。b)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容装、提供、回收致冷剂(7)的耐压容器(1),在装置中起缓冲作用。c)用于对致冷剂进行冷却的散热单元(3)。d)用于对致冷剂(7)进行节流蒸发的毛细管(9)和蒸发单元(4)。e)用于抽取蒸发单元(4)中被蒸发的致冷剂(7)而设置的抽取单元(5)。f)为了防止蒸发后的致冷剂从蒸发单元(4)至抽取单元(5)的过程中不在管线外结露水,在这根管线(6)上必须保温。g)将耐压容器(1)与集热单元(2)及抽取单元(5)联接成一特定的回路,见附图说明图1。h)将耐压容器(1)、集热单元(2)、散热单元(3)、毛细管(9)、蒸发单元(4)、保冷管(6)、及抽取单元(5)组成另一特定回路,见图1。i)用于致冷并封装在耐压容器(1)中,常温常压下为液态的致冷剂(7)。j)用于联接上述各单元所必须的管线。借助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在有太阳光或其它热源存在的情况下可连续不断的对某规定的空间进行冷却或致冷。致冷剂(7)可选用沸点在50 C-80 C,凝固点在-20 C以下,且在100 C-150 C时饱和蒸汽压在8-15 KGF/CM2之间,液体密度相差较大的任何一种液体。将致冷剂(7)在常温常压下封装在耐压容器(1)中,用管线连接耐压容器(1)和集热单元(2)。用于与致冷剂(7)进行热交换的集热单元(2)其热量来源于发热单元(8)。当我们利用太阳能作为热源时,发热单元(8)便是太阳能聚光装置。如果我们利用其它热源则发热单元(8)便是一种产热装置。在集热单元中致冷剂(7)被加热产生8-15 KGF/CM2的压力,由于耐压容器(1)集热单元(2)及抽取单元(5)组成了一特定的回路,又因为热虹吸的原理使一部份被加热后的致冷剂(7)在这一回路中将产生循环流动。当致冷剂(7)在抽取单元(5)经过时,在抽取单元(5)中便产生了一个负压区域。而另一部份被加热的致冷剂(7)则流入由耐压容器(1)、聚热单元(2)、散热单元(3)、毛细管(9)、蒸发器(4)、保冷管线(6)及抽取单元(5)所组成的另一特定回路中。当被集热单元(2)加热后的致冷剂(7)流经散热单元(3)时热的致冷剂(7)即被冷却,冷却后的致冷剂(7)经毛细管(9)和蒸发单元(4)节流蒸发而吸收某规定空间中的热量,使某规定空间温度下降。然而经蒸发单元(4)节流蒸发后的致冷剂(7)经保冷管(6)送至抽取单元(5)中。由于上述第一个回路的作用致使抽取单元(5)中产生了负压便将致冷剂(7)抽回到容器(1)中,在上述第一个回路中返回容器(1)中的致冷剂(7)相对第二个回路中返回容器(1)中的致冷剂(7)温度较高。当这二个不同回路中的致冷剂返回容器(1)时相互混合使容器(1)中液面上方的压力减小(瞬时)又促使第一个回路加速循环。而第一个回路的加速循环便能使抽取单元(5)中不断的产生负压,这又促进了第二个回路中致冷剂的节流蒸发及循环。这样周而复始只要在有太阳或其它热源的情况下便能连续不断的对某规定空间进行冷却或致冷。为了便于实施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图2我们就本专利技术作具体说明(这里仅以利用太阳能的装置为例)。当我们选用甲醇作致冷剂时,由于甲醇的蒸汽压达14KGF/CM2所需的加热温度为140 C故靠一般的集热单元如在集热单元外层涂黑等做法是不能达到这一温度的,必须对太阳光进行聚焦,并使焦点落在集热片(2)上,然而太阳从早到晚是在不定的运动的故这里的太阳能聚焦装置(8)最好带有太阳能跟踪系统。经集热片(2)加热使甲醇加热到140 C这时在本专利技术的系统中便产生了14 KGF/CM2左右的压力。它被分成二股,一股去文氏管(5)和耐压容器(1),由于热虹吸的作用使得甲醇在由耐压容器(1)、集热单元(2)、文氏管(5)所组成的特定回路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并在文氏管(5)中形成一个负压区域。然而另一股被加热的甲醇则经散热片散热冷却成高压液体甲醇,然后经毛细管(9)和蒸发器(4)节流膨胀成气态甲醇。在这一过程中甲醇便吸收某规定空间的热量,使这一规定空间温度下降,而达到致冷或冷却的目的。蒸发后的气态甲醇经保冷管(6)被文氏管(5)抽回到容器(1)中。与此同时在文氏管(5)中,两股不同温度的循环甲醇相互混合回到容器(1)中使容器(1)中的温度也下降(瞬时)。这促使上述第一个回路中甲醇的循环如此不断的周而复始,便在有太阳光的情况下不断的对某规定空间进行致冷或冷却。权利要求1.本专利技术是利用太阳能或其它热源对某规定的空间或区域进行冷却或致冷的装置,它由下述单元组成a)用于从发热单元(8)吸收热能并传递给致冷剂(7)使本专利技术装置产生压力的集热单元(2)。b)用于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容装、提供和回收致冷剂(7)的耐压容器(1),在本装置中起缓冲作用。c)用于对致冷剂进行冷却的散热单元(3)。d)用于对致冷剂进行节流蒸发的毛细管(9)和蒸发单元(4)。e)用于抽取经蒸发单元(4)和毛细管(9)节流蒸发的致冷剂(7)而设置的抽取单元(5)。f)用于连接蒸发单元(4)与抽取单元(5)而设置的保冷管(6)。g)用于为集热单元(2)提供能源的发热单元(8)。h)用于致冷并且在常温常压下为液体的致冷剂(7)。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将耐压容器(1)与聚热单元(2)及抽取单元(5)组成的一回路,通过热虹吸原理使致冷剂(7)在这一回路中循环流动,从而使抽取单元(5)中产生一个负压区域。3.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其特征二在于将耐压容器(1)/集热单元(2)、散热单元(3)、毛细管(9)、蒸发器(4)、保冷管(6)及抽取单元组成另一回路,致冷剂在流过毛细管(9)与蒸发器(4)时发生节流膨胀,导致致冷剂迅速蒸发而吸收某规定空间或区域内的热量而起到对某规定空间或区域进行降温的作用。4.根据权力要求2、3所述将上述二回路重迭在一起组成本专利技术装置。其中耐压容器(1)、集热单元(2)和抽取单元(5)为二个回路的共用单元。其作用是通过权力要求2所述的回路,在抽取单元(5)中产生一个负压区域使权力要求3这个回路中被节流蒸发的致冷剂抽回到耐压容器(1)中。这样便在本装置中存在这二个不同作用的致冷剂循环流动回路,它们相互相存,缺一不可。5.根据全力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致冷剂(7)选用的范围是沸点50 C-80 C凝固点< -20 C在100-150 C时饱和蒸汽压在8-15 KGF/CM2液体密度与气体密度之比为 >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利用太阳能或其它热源对某规定空间或区域进行致冷或冷却的装置。当致冷剂从集热单元中获得热能后,通过本专利技术装置便会产生二个不同作用的循环回路,其中一个回路是使致冷剂通过毛细管节流蒸发吸收某规定空间或区域的热量来降低该规定空间或区域内温度。而另一个回路是帮助经蒸发后的致冷剂循环。文档编号F25B15/00GK1052182SQ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是利用太阳能或其它热源对某规定的空间或区域进行冷却或致冷的装置,它由下述单元组成:a)用于从发热单元(8)吸收热能并传递给致冷剂(7)使本专利技术装置产生压力的集热单元(2)。b)用于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容装、提供和回收致冷剂(7)的耐压 容器(1),在本装置中起缓冲作用。c)用于对致冷剂进行冷却的散热单元(3)。d)用于对致冷剂进行节流蒸发的毛细管(9)和蒸发单元(4)。e)用于抽取经蒸发单元(4)和毛细管(9)节流蒸发的致冷剂(7)而设置的抽取单元(5)。f) 用于连接蒸发单元(4)与抽取单元(5)而设置的保冷管(6)。g)用于为集热单元(2)提供能源的发热单元(8)。h)用于致冷并且在常温常压下为液体的致冷剂(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敏
申请(专利权)人:朱建敏李新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