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给进机构的污泥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339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给进机构的污泥泵,属于污泥泵技术领域。一种带有给进机构的污泥泵,包括泵体、泵面盖、齿轮箱后盖、传动组件及给进组件,泵面盖安装于泵体前端,齿轮箱后盖安装于泵体后端,传动组件安装于泵体内侧后部,给进组件安装于泵体内侧前部,且给进组件与传动组件啮合传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污泥转子泵的内部结构进行改进,使得在泵体内部设置给进组件,利用泵体内的传动组件带动给进组件转动,从而使通过过流腔的污泥经给进组件推动,从而排出至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功能强大,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体化设计,因此无需采购额外给进装置,从而提高排污效率及降低排污成本。

A sludge pump with feed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给进机构的污泥泵
本技术涉及污泥泵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给进机构的污泥泵。
技术介绍
污泥泵,是一款用于排放粘度浓度较高的输送机械,污泥泵一般用于脱水处理前污泥及造纸污泥的输送,对于经压滤机脱水的污泥,一般采用转子泵进行输送。现有污泥转子泵通常需要在排料口处额外安装污泥给进装置,从而便于将污泥排出至适当位置,这种给进装置不仅安装费时费力,且增加排污成本,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具有给进机构的一体化污泥泵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带有给进机构的污泥泵。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给进机构的污泥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2.技术方案一种带有给进机构的污泥泵,包括泵体、泵面盖、齿轮箱后盖、传动组件及给进组件,所述泵面盖安装于泵体前端,所述齿轮箱后盖安装于泵体后端,所述传动组件安装于泵体内侧后部,所述给进组件安装于泵体内侧前部,且所述给进组件与传动组件啮合传动。优选地,所述泵体前端内部开设有过流腔,所述过流腔为水平贯通结构,且所述给进组件安装于过流腔内。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从动轴A、减速齿A、减速齿B、同步齿A、同步齿B、泵轮A及泵轮B;所述传动轴贯穿泵体内部,且所述传动轴后端穿过齿轮箱后盖内壁延伸至外部并与外部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轴前端穿过过流腔并与泵面盖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轴A安装于传动轴下方,且所述从动轴A前后两端分别与齿轮箱后盖及泵面盖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减速齿A套接于传动轴后端,所述减速齿B套接于从动轴A后端,所述减速齿B与减速齿A啮合传动,所述同步齿A套接于传动轴中部,所述同步齿B套接于从动轴A中部,所述同步齿B与同步齿A啮合传动,所述泵轮A套接于传动轴前端,所述泵轮B套接于从动轴A前端,所述泵轮B与泵轮A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给进组件包括导流管、绞龙、蜗齿环、从动轴B、蜗杆及减速齿C;所述导流管为L型弯折结构,且所述导流管初始端与过流腔出口相连通,所述绞龙安装于导流管内部,所述蜗齿环套设于绞龙初始端外侧并与其紧密焊接,所述从动轴B安装于传动轴斜上方,且所述从动轴B前后两端分别与齿轮箱后盖及泵面盖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减速齿C套接于从动轴B后端,且所述减速齿C与减速齿A啮合传动,所述蜗杆焊接于从动轴B前端,且所述蜗杆与蜗齿环啮合传动。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对现有污泥转子泵的内部结构进行改进,使得在泵体内部设置给进组件,利用泵体内的传动组件带动给进组件转动,从而使通过过流腔的污泥经给进组件推动,从而排出至外部。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功能强大,由于本技术采用一体化设计,因此无需采购额外给进装置,从而提高排污效率及降低排污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前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后侧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泵体;101、过流腔;2、泵面盖;3、齿轮箱后盖;4、传动组件;401、传动轴;402、从动轴A;403、减速齿A;404、减速齿B;405、同步齿A;406、同步齿B;407、泵轮A;408、泵轮B;5、给进组件;501、导流管;502、绞龙;503、蜗齿环;504、从动轴B;505、蜗杆;506、减速齿C。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有给进机构的污泥泵,包括泵体1、泵面盖2、齿轮箱后盖3、传动组件4及给进组件5,泵面盖2安装于泵体1前端,齿轮箱后盖3安装于泵体1后端,传动组件4安装于泵体1内侧后部,给进组件5安装于泵体1内侧前部,且给进组件5与传动组件4啮合传动。泵体1前端内部开设有过流腔101,过流腔101为水平贯通结构,且给进组件5安装于过流腔101内。传动组件4包括传动轴401、从动轴A402、减速齿A403、减速齿B404、同步齿A405、同步齿B406、泵轮A407及泵轮B408;传动轴401贯穿泵体1内部,且传动轴401后端穿过齿轮箱后盖3内壁延伸至外部并与外部驱动机构连接,传动轴401前端穿过过流腔101并与泵面盖2转动连接,从动轴A402安装于传动轴401下方,且从动轴A402前后两端分别与齿轮箱后盖3及泵面盖2转动连接。减速齿A403套接于传动轴401后端,减速齿B404套接于从动轴A402后端,减速齿B404与减速齿A403啮合传动,同步齿A405套接于传动轴401中部,同步齿B406套接于从动轴A402中部,同步齿B406与同步齿A405啮合传动,泵轮A407套接于传动轴401前端,泵轮B408套接于从动轴A402前端,泵轮B408与泵轮A407滑动连接。给进组件5包括导流管501、绞龙502、蜗齿环503、从动轴B504、蜗杆505及减速齿C506;导流管501为L型弯折结构,且导流管501初始端与过流腔101出口相连通,绞龙502安装于导流管501内部,蜗齿环503套设于绞龙502初始端外侧并与其紧密焊接,从动轴B504安装于传动轴401斜上方,且从动轴B504前后两端分别与齿轮箱后盖3及泵面盖2转动连接。减速齿C506套接于从动轴B504后端,且减速齿C506与减速齿A403啮合传动,蜗杆505焊接于从动轴B504前端,且蜗杆505与蜗齿环503啮合传动。工作原理:外部驱动机构带动传动轴401,传动轴401带动减速齿A403,减速齿A403分别带动减速齿B404及减速齿C506,从而使从动轴A402及从动轴B504跟随转动,与此同时,从动轴B504带动蜗杆505,蜗杆505带动蜗齿环503,蜗齿环503带动绞龙502在导流管501转动,从而将污泥推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给进机构的污泥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泵面盖(2)、齿轮箱后盖(3)、传动组件(4)及给进组件(5),所述泵面盖(2)安装于泵体(1)前端,所述齿轮箱后盖(3)安装于泵体(1)后端,所述传动组件(4)安装于泵体(1)内侧后部,所述给进组件(5)安装于泵体(1)内侧前部,且所述给进组件(5)与传动组件(4)啮合传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给进机构的污泥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泵面盖(2)、齿轮箱后盖(3)、传动组件(4)及给进组件(5),所述泵面盖(2)安装于泵体(1)前端,所述齿轮箱后盖(3)安装于泵体(1)后端,所述传动组件(4)安装于泵体(1)内侧后部,所述给进组件(5)安装于泵体(1)内侧前部,且所述给进组件(5)与传动组件(4)啮合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给进机构的污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前端内部开设有过流腔(101),所述过流腔(101)为水平贯通结构,且所述给进组件(5)安装于过流腔(10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给进机构的污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4)包括传动轴(401)、从动轴A(402)、减速齿A(403)、减速齿B(404)、同步齿A(405)、同步齿B(406)、泵轮A(407)及泵轮B(408);
所述传动轴(401)贯穿泵体(1)内部,且所述传动轴(401)后端穿过齿轮箱后盖(3)内壁延伸至外部并与外部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轴(401)前端穿过过流腔(101)并与泵面盖(2)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轴A(402)安装于传动轴(401)下方,且所述从动轴A(402)前后两端分别与齿轮箱后盖(3)及泵面盖(2)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给进机构的污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齿A(403)套接于传动轴(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丰朱国宏郑睿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明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