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320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抽液器,其包括壳体、抽液泵、安装件、进液管段、出液管以及控制装置,壳体内部具有容置腔,抽液泵上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安装件上具有与出液口相连通的第一出液通道以及与第一出液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出液通道,第一出液通道和第二出液通道之间具有夹角,出液管插设于第二出液通道内,进液管段与进液口相连通,控制装置与抽液泵电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将出液管直接插设于安装件上,能够减少抽液器的零部件数量和种类,简化抽液器的装配工序。

A kind of extr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抽液器
本技术涉及液体饮品输送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抽液器。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桶装水外壳等用于储放液体饮品的容器,需要通过抽液器将其内部的液体抽出。对于抽液器,其主要结构包括抽液泵和出液管,在抽液泵的进液口处设置中空的进液连接件,该进液连接件用于安装进液管,在抽液泵的出液口处设置中空的出液连接件,在出液连接件上设置有中接管,出液管插设于该中接管上,使得抽液器的零部件种类和数量较多,且抽液器的组装工序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抽液器,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简化装配工序。本技术采用的方案为:一种抽液器,其包括壳体,其内部具有容置腔;抽液泵,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抽液泵上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安装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安装件上具有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的第一出液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出液通道,所述第一出液通道和所述第二出液通道之间具有夹角;出液管,插设于所述第二出液通道内;进液管段,与所述进液口相连通;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抽液泵电连接。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抽液器,所述进液口处和所述出液口处均设置有插接管段。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抽液器,所述进液管段的下端伸出所述壳体。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抽液器,所述安装件与所述进液管段为一体式结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抽液器,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安装件插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抽液器,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抽液泵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柱上,所述安装件位于所述抽液泵的底部与所述容置腔的底面之间。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抽液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主控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控板上的按钮,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口,所述按钮位于所述安装口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抽液器,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抽液泵的顶部设置有凸部,所述主控板的一侧套设于所述凸部上,所述主控板的另一侧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柱上。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抽液器,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抽液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腔侧壁和内腔顶壁上均设置有凸条。上述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将出液管直接插设于安装件上,能够减少抽液器的零部件数量和种类,简化抽液器的装配工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抽液器,其包括壳体10、抽液泵20、安装件31、进液管段32、出液管40、控制装置50以及电池60。其中,壳体10包括上壳11和底壳12,上壳11和底壳12通过螺钉相连接以围成容置腔13。抽液泵20、安装件31、控制装置50以及电池60均位于容置腔13内。在上壳11的底部设置有定位片111,在底壳12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121。在装配时,定位片111插入第一定位槽121内,以便于上壳11与底壳12的对准定位。此外,上壳11底部的横截面外廓呈多边形,底壳12上设置有与上壳11匹配的第一安装槽122,上壳11的底部插设于该第一安装槽122,既便于上壳11与底壳12的定位,防止上壳11与底壳12的相对转动,还可起到防滑作用,避免用户手持上壳11时滑动。抽液泵20上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在进液口和出液口处均设置有插接管段21。此外,在抽液泵20的顶部还设有凸部22和导电插片23。安装件31上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出液通道311和第二出液通道312,第一出液通道311和第二出液通道312呈V型布置。在装配时,进液口处的插接管段21插设于进液管段32,以使进液管段32与进液口连通,出液口处的插接管段21插设于第一出液通道311,以使第一出液通道311与出液口连通。出液管40插设于第二出液通道312。进液管段32的下端伸出壳体10。进液管可直接套装于进液管段32上,以避免输送的液体与壳体10相接触,壳体10可以不用采用成本很高的食品级材料,能够降低抽液器的材料成本。安装件31与进液管段32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以进一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简化装配工序。为了进行密封,有的会在出液管40与安装件31之间设置硅胶套,但是在出液管40插拔的过程中会造成硅胶套错位。为解决该问题,安装件31可以采用PE材料,使得安装件31的硬度较低,当出液管40插接于安装件31时,出液管40与安装件31之间可通过挤压紧配而形成密封,不需要设置硅胶密封结构,进一步减少抽液器的零部件数量,且出液管40可以多次插拔。控制装置50包括主控板51以及设置在主控板51上的按钮52。在装配时,电池60、抽液泵20和按钮52均与主控板51电连接,按压按钮52,即可启动抽液泵20。在底壳1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123、第一定位柱124以及第二定位柱125,第二定位槽123、第一定位柱124以及第二定位柱125均位于容置腔13内,在上壳1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口112。在装配时,将安装件31插设于第二定位槽123,然后将抽液泵20通过螺钉或铆钉连接于第一定位柱124,将主控板51的一侧套设于凸部22上,主控板51的另一侧设置在第二定位柱125上,最后将上壳11与底壳12相连接,按钮52位于安装口112处。安装件31位于抽液泵20的底部与容置腔13的底面之间,以将安装件31纵向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抽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其内部具有容置腔;/n抽液泵,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抽液泵上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n安装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安装件上具有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的第一出液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出液通道,所述第一出液通道和所述第二出液通道之间具有夹角;/n出液管,插设于所述第二出液通道内;/n进液管段,与所述进液口相连通;/n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抽液泵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内部具有容置腔;
抽液泵,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抽液泵上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安装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安装件上具有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的第一出液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出液通道,所述第一出液通道和所述第二出液通道之间具有夹角;
出液管,插设于所述第二出液通道内;
进液管段,与所述进液口相连通;
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抽液泵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处和所述出液口处均设置有插接管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段的下端伸出所述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抽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与所述进液管段为一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记邓治国邹万灵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富晟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