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炖锅,蒸炖锅包括锅体、盖设于锅体的锅盖、蒸汽发生器以及供水组件,锅体的锅底设有槽口,蒸汽发生器的蒸发面与锅底的槽口密封相接,锅体与蒸汽发生器形成的蒸汽腔体内设有出水口,出水口的另一端与供水组件连接,通过采用将蒸汽发生器与锅底的槽口密封相接的技术方案,使得当蒸发面经多次使用在其表面形成水垢后,用户可直接清洁该蒸发面,便于用户使用和维护,且蒸炖锅的供水组件能够为蒸汽发生器精准供水,保证蒸发面上的水能够基本气化为蒸汽,有效地防止蒸汽发生器干烧,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
A kind of steaming and stewing p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炖锅
本技术涉及一种蒸炖锅,属于家用电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蒸炖锅的蒸汽发生方式多采用封闭式的蒸汽发生器或储水式的蒸汽发生器。封闭式的蒸汽发生器虽然产生蒸汽速度快,但是封闭式的蒸汽发生器成本高,且蒸汽发生器的内部容易堵塞使用后产生的水垢,难以清洁,导致蒸汽发生器的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寿命缩短。若为了防止水垢产生,用户在使用封闭式的蒸汽发器时需使用纯净水,这样就大大缩小了产品的适用范围和条件。而储水式的蒸汽发生器是直接对水箱的底部进行加热,在水箱内产生蒸汽,虽然容易清洁,但是水箱内的水量较大导致产生蒸汽的时间较长,性能不佳。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布号为CN10872056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蒸汽锅,其将喷头伸入至锅体内,通过喷头出水喷至锅体的内壁上,并加热整个锅体以产生蒸汽,但其锅体的内壁不易被清洗,长时间使用后其内壁易堆积水垢,另外,通过加热整个锅体的方式来产生蒸汽的速度较慢,不便于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蒸炖锅,该蒸炖锅具有易清洁以及蒸汽发生速度快的优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炖锅,包括锅体、盖设于所述锅体的锅盖、蒸汽发生器以及供水组件,所述锅体的锅底设有槽口,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蒸发面与所述锅底的槽口密封相接,所述锅体与所述蒸汽发生器形成的蒸汽腔体内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水组件连接;由于蒸汽发生器的蒸发面外露,并作为锅底的一部分,用户可直接清洁该蒸发面,去除水垢等,便于用户使用和维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体的内底面由所述锅体的侧壁向所述蒸发面向下倾斜设置,便于锅体的侧壁的冷凝水回流至蒸汽发生器的蒸发面,继续蒸发干净,节省水量,且能使锅体内无残留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体的内面上设有支撑部,所述锅体内设有架设于所述支撑部上的蒸盘,所述蒸盘的盘底与所述锅底的内底面之间形成蒸汽流道,在保证蒸盘能够稳定设于支撑部上的同时,还能够使得蒸汽从蒸汽流道流向锅体内,增加蒸炖的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器具有围绕所述蒸发面一周设置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蒸发面围成容纳待蒸发液体的第一容置腔,使得进入锅体内的水能够留置于蒸发面上,蒸汽发生器能够对蒸发面上的水直接加热蒸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炖锅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供水组件包括水箱和水泵,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水泵连接,以控制所述水泵的出水量,以避免锅体内的水量过多或蒸汽发生器发生干烧的现象,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实现供水组件的精准给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体为圆筒状,所述蒸发面为圆形平面,所述出水口贯通至所述蒸发面的中心,所述锅体的轴线经过所述蒸发面的圆心,保证蒸炖锅能够均匀地为蒸盘蒸汽加热,使得蒸盘内的食物受热均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器还至少包括:限温器,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以当所述蒸汽发生器干烧时,断开所述蒸汽发生器与电源的连接;和/或温度传感器,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以将监测到的所述蒸汽发生器的温度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使得用户在安全可靠的情况下使用该蒸炖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器的与所述蒸发面相对的一面内凹形成第二容置腔,所述供水组件通过进水接头连接于所述出水口,所述限温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水接头以及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发热管均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使得该产品的结构紧凑,减小结构占用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具有表面为凸弧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抵于所述蒸盘的盘底,凸起部与蒸盘的盘底接触面积较小,能够增加蒸汽与蒸盘的盘子的接触面积,增加蒸炖的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贯通至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蒸发面,且所述出水口上设有过滤网,以避免杂质污染锅体内的食物,或不便于用户清理蒸发面的情况出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采用将蒸汽发生器与锅底的槽口密封相接的技术方案,使得当蒸发面经多次使用在其表面形成水垢后,用户可直接清洁该蒸发面,便于用户使用和维护,且蒸炖锅的供水组件能够为蒸汽发生器精准供水,保证蒸发面上的水能够基本气化为蒸汽,有效地防止蒸汽发生器干烧,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蒸炖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蒸炖锅的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蒸炖锅的蒸汽发生器的爆炸图。图中的附图标记所表示的构件:1-锅体;11-槽口;12-支撑部;2-锅盖;3-蒸汽发生器;31-蒸发面;32-出水口;33-台阶部;4-供水组件;41-水箱;42-水泵;5-蒸盘;6-限温器;7-进水接头;8-发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在本技术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炖锅,如图1所示,蒸炖锅包括锅体1、盖设于锅体1的锅盖2、蒸汽发生器3以及为蒸汽发生器3供水的供水组件4,锅体1的锅底设有槽口11,蒸汽发生器3的蒸发面31与锅底的槽口密封相接,通过在锅底设置的槽口11将蒸汽发生器3设于锅底,用户可直接对蒸发面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炖锅,包括锅体、盖设于所述锅体的锅盖、蒸汽发生器以及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锅底设有槽口,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蒸发面与所述锅底的槽口密封相接,所述锅体与所述蒸汽发生器形成的蒸汽腔体内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水组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炖锅,包括锅体、盖设于所述锅体的锅盖、蒸汽发生器以及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锅底设有槽口,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蒸发面与所述锅底的槽口密封相接,所述锅体与所述蒸汽发生器形成的蒸汽腔体内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水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内底面由所述锅体的侧壁向所述蒸发面向下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内面上设有支撑部,所述锅体内设有架设于所述支撑部上的蒸盘,所述蒸盘的盘底与所述锅底的内底面之间形成蒸汽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具有围绕所述蒸发面一周设置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蒸发面围成容纳待蒸发液体的第一容置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炖锅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供水组件包括水箱和水泵,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水泵连接,以控制所述水泵出水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刚,朱胜鹃,于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