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234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冷却装置,它能够降低冰箱产生的噪声和振动,而且能够提高冷却装置的散热效果。这种冷却装置1设机械室4并具有冷冻循环,其中机械室4紧接在开口处设开关门2的绝热箱3上,由减振板覆盖上述机械室4,用固定装置把机械室4固定在上述绝热箱体3上并密闭该机械室4,同时冷却装置1还设有冷却上述冷冻循环的压缩机8的润滑油的冷油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更详细地说,是涉及能够降低噪声、振动,抑制壁和柜橱的共振和共鸣、为设置了冷却装置的寝室创造舒适环境的冷却装置。迄今为止,在家庭、宾馆、旅馆等场所使用的冰箱和商用冰箱中,用绝热壁来构成箱体,在箱体的下部构成机械室,而在该机械室内设置构成冷冻循环一部分的压缩机。但是,由于电机的转动,会引起压缩机振动,而且,因压缩机内部为高压状态,会产生较高的噪声。特别是,如上所述,因为机械室与外部相通,压缩机的噪声(压缩机的电机的转动声音、冷冻机油的搅拌声音、制冷剂的声音和冷冻循环的管路的共振等)几乎全部传向外部,因此,特别是家庭、宾馆和旅馆用冰箱存在的问题是会产生极刺耳的噪声。另一方面,因为通常压缩机是由电机驱动的,在冷却运转时,电机产生的热损,机械部件的摩擦产生的热,或从压缩的制冷剂传出的热等会使压缩机变热。当压缩机变热温度剧升时,因为机械部件容易发生烧结或电机绕组烧损等故障,所以,目前一般所采用的措施是,在承载压缩机的承载台上开设孔,在封闭机械室的外壳上设缝,使机械室内部与外部相通,而且,还在机械室内设送风机,使机械室与外界强制通风,以便促进压缩机散热。现已公知的技术有以下几种,例如,一种是将由吸音材料和散热翅片构成的隔音罩套在压缩机上,利用所述隔音罩隔音和散热(技术公报昭-47-16427号);另一种是通过用由装满水的毛细管材构成的散热兼隔音装置罩在压缩机上,来发挥相同的隔音散热作用(技术公报昭53-40724号);还有一种是把由具有弹性的骨材和导热性好的密封材料构成的吸音材料绕在压缩机的外周上,借此,有效地进行散热,而且能降低噪声(技术公报平1-13822号)。然而,就上述现有隔音散热措施而言,因为仅限定于压缩机的周围,所以,散热面积是有限的,因此,压缩机的散热能力也受到限制。另外,还有二种结构,一种是公开特许公报平6-194027号公开的,用密闭部件覆盖并密闭机械室,同时,在压缩机主体的周围设置进行热交换的传热部件,传热部件伸出机械室,由外部空气冷却;另一种是公开特许公报平6-229660号公开,用隔音部件覆盖并密闭机械室,同时,把热虹吸管的吸热侧安装在压缩机主体的周围上,把热虹吸管的散热侧设置在机械室内的热良导体上,吸热侧和散热侧与各自的连接部分可进行热交换。但是,因为置于寝室或宾馆、旅馆的客厅内的冰箱的噪声包括压缩机振动等冰箱自身的噪声和除此以外的冰箱的振动使壁等共振、共鸣或设置冰箱的柜橱的共振、共鸣引起的噪声,所以,利用上述隔音-散热措施存在不能充分地消除壁和柜橱共振、共鸣引起的噪声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冰箱冷却器内的制冷剂的流动声及制冷剂蒸发声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冷冻机中作为制冷剂使用的氟利昂(R-12)或共沸混合制冷剂R-12和二氟乙烷(R-152A)构成的R-502,这些制冷剂适用于通常的冷冻装置,使用矿物油或烷基苯油的冷冻机油的冷冻循环可达到高可靠性和高耐久性等高质量水平。但是,上述各种制冷剂,因其具有潜在对臭氧层的极大的破坏性,一旦释放入大气中并到达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就会破坏臭氧层。臭氧层的破坏是由制冷剂中的氯元素(Cl)引起的。因此,可以考虑采用含少量氯元素的制冷剂如二氟氯甲烷(HCFC-22、R-22),不含氯元素的制冷剂如有二氟甲烷(HFC-32、R-32)、氟戊烷(HFC-125、R-125)和四氟化碳(HFC-134a、R-134a)或者它们的混合物,来代替这些制冷剂。与这些HFC系制冷剂对应地使用的冷冻机油有与HFC系制冷剂难溶的矿物油和烷基苯系油等,或者与HFC系制冷剂相溶的酯系润滑油、醚系润滑油和这些油的混合油。目前,强烈地希望开发出使用这些HFC系制冷剂或HC系制冷剂(丙烷、丁烷、戊烷)为主体的制冷剂,能够有效地消除噪声问题的同时,还能提高散热效果的冷却装置。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这种冷却装置能够有效地减少压缩机和蒸发器内的制冷剂的流动声及沸腾声等冰箱自身产生的噪声,同时,能够减少振动引起壁和柜橱的共振、共鸣产生的噪声、以及冰箱内的冷却器中的制冷剂流动声和制冷剂蒸发声引起的噪声,而且能够提高冷却装置的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人等根据对应该解决的上述问题的反复研究的结果,发现采取如下的手段可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用减振板覆盖并密闭机械室,用螺钉固定在上述绝热箱体上,而且还设置冷却压缩机润滑油的冷油器;最好,绝热箱体的外箱也用减振板制作,或者在用铁板制作成的外箱上粘贴减振板或树脂或橡胶等的减振材料,最好在绝热箱体的绝热材料和内箱之间及在开关门的绝热材料和门内板之间设吸音材料层。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1中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冷却装置,这种冷却装置设机械室并具有冷冻循环,其中机械室紧接在开口处设开关门的绝热箱体上,其特征在于用减振板覆盖上述机械室,并用固定装置把机械室固定在上述绝热箱体上,同时密闭该机械室,冷却装置还设有冷却上述冷冻循环压缩机的润滑油的冷油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2中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热箱体的外箱用减振板制作。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3中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热箱体的外箱用铁板制作,而且,在该铁板上粘贴减振板和/或减振材料。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4中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减振板是减振钢板。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5中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冷油器是利用设置在上述冷冻循环的压缩机和主冷凝器之间的副冷凝器的冷油器,或者是利用热虹吸管的冷油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6中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螺钉连接把减振板覆盖的上述机械室经密封件固定在上述绝热箱体上。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7中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绝热箱体的绝热材料和内箱之间设置吸音材料层。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8中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开关门的绝热材料和门内板之间设置吸音材料层。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9中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冷剂为以HFC系制冷剂或HC系制冷剂为主体的制冷剂。本专利技术的冷却装置设有机械室4,并具有冷冻循环,其中,机械室4紧靠着开口处有开关门2的绝热箱体3,用由减振板制作的压缩机承载台7和由减振板制作的后盖6覆盖机械室4,利用固定装置将机械室4固定在绝热箱体3上并密闭机械室,而且,还设有冷却冷冻循环压缩机8的润滑油的冷油器(18a或18b)。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为用由减振板制作的压缩机承载台7和后盖6覆盖机械室,并且把机械室安装在绝热箱体3上并使之密封,所以,能够抑制压缩机8的噪声和振动。较好的是绝热箱体3的外箱5也用减振板制作,更好的是用减振板且不用焊接而是利用密封件借助于螺钉连接制作外箱5,由此能够有效地消除冷冻装置1本身产生的噪声。但是,由于绝热箱体3的外箱5通常是轧制成型的,因此,在用减振钢板等的减振板制作的情况下,由于位于减振板内侧的树脂或橡胶等的作用,会出现因发生回弹等而不能精确成型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较厚的铁板,或对铁板轧制成型后,在重要部位通过粘接剂或螺钉等粘贴或固定减振板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装置,这种冷却装置设机械室并具有冷冻循环,其中机械室紧接在开口处设有开关门的绝热箱体上,其特征在于:由减振板覆盖所述机械室,并用固定装置把机械室固定在所述绝热箱体上,同时密闭该机械室,冷却装置还设有冷却所述冷冻循环压缩机的润滑油的冷油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本敬一西川幸信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