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运动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07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运动鞋,属于运动鞋技术领域,包括鞋面、内底、中底以及下底,且依照鞋面、内底、中底以及下底依次排列连接,中底包括有前掌区和后跟区,前掌区内且靠近脚掌中心的位置设置有呈U形结构的前部外围减震部,前掌区的中心设置有前部中心减震部,后跟区的两侧设置有后部外围减震部,后跟区的中心与脚后跟处设置有后部中心减震部,后部外围减震部和前部外围减震部均包括弹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运动鞋,通过改变运动鞋中底的结构,使得运动鞋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减少脚部受到的损伤。

A new type of sports sho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运动鞋
本技术涉及运动鞋
,具体为一种新型运动鞋。
技术介绍
运动鞋,原意是用于进行体育运动穿着的鞋,由于运动鞋穿着舒适,且有不同款式,也是流行文化、时尚服饰之一,在运动过程中脚部需要不停的跳动,这样使得脚部经常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很容易造成脚掌、踝关节以及膝盖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运动鞋,通过改变运动鞋中底的结构,使得运动鞋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减少脚部受到的损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运动鞋,包括鞋面、内底、中底以及下底,且依照鞋面、内底、中底以及下底依次排列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包括有前掌区和后跟区,所述前掌区内且靠近脚掌中心的位置设置有呈U形结构的前部外围减震部,所述前掌区的中心设置有前部中心减震部,所述后跟区内的两侧设置有后部外围减震部,所述后跟区内的中心与脚后跟处设置有后部中心减震部,所述后部外围减震部和前部外围减震部均包括若干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若干个弹力橡胶球,所述弹性件的中部由若干个弹力橡胶球以网状排列构成,且位于弹性件中部的所述弹力橡胶球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弹力橡胶球的弹性臂,位于弹性件上部和下部的所述弹力橡胶球设置在位于弹性件中部的每四个弹力橡胶球围成的空隙处,且所述弹性件上部和下部的弹力橡胶球分别与内底和下底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穿着运动鞋走动时,可以通过中底上的前部中心减震部、前部外围减震部、后部中心减震部以及后部外围减震部自身具有的减震,吸收压力,减少脚部受到的冲击力,从而提高运动鞋的舒适性,其中后部外围减震部与前部外围减震部在运动鞋踩下时,后部外围减震部与前部外围减震部内的弹性件会被挤压,使得位于弹性件上部与下部的弹力橡胶球会去挤压位于弹性件中部网状排列的弹力橡胶球,弹力橡胶球之间会被施加力且挤压变形,从而吸收压力,减少脚部受到的冲击力,提高运动鞋的舒适性,其中弹性件中部的弹力橡胶球之间设置的弹性臂可以稳固弹力橡胶球之间的连接,帮助弹性件中部的弹力橡胶球更好的吸收压力,且自身还可以吸收一部分的压力,这样可以增加运动鞋的减震能力和舒适性,进而减少脚掌、踝关节以及膝盖的损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底和下底上且对应弹力橡胶球的位置均开设有与弹力橡胶球端面配合的定位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加位于弹性件上部和下部的弹力橡胶球的受力面积,且可以更好的限制弹力橡胶球的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内设置有若干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两侧分别与内底和下底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依靠弹簧使得中底更快的回弹至初始位置,为脚部做跳动等激烈动作时提供减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部中心减震部和后部中心减震部为缓冲气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气囊有着很好的减震能力,可以为前掌中心和后脚跟的脚部主要受力区吸收压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部中心减震部上设置有凹槽纹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凹槽纹路,可以将整块的缓冲气囊分为多块,使得运动时缓冲气囊可以更好的折叠弯曲,从而确保运动时的灵活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力橡胶球呈空心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空心结构的弹力橡胶球可以更好的产生形变,从而使得弹力橡胶更好的吸收压力减少脚部受到的冲击力,从而提升脚部的舒适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面前部与两侧设置有透气网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气网层可以加强运动鞋的透气能力,减少脚部出汗与鞋内出现异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面后跟处设置有后跟支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鞋面后根处的支撑性,使得运动鞋更好的贴合脚部,增加运动鞋对脚部的包裹感,提高运动鞋的舒适性以及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运动鞋被踩下时,前部中心减震部和后部中心减震部的缓冲气囊会被挤压,且后部外围减震部和前部外围减震部内的弹性件和弹簧也会被挤压,其中位于弹性件上部与下部的弹力橡胶球会去挤压位于弹性件中部网状排列的弹力橡胶球,弹力橡胶球之间会吸收压力并产生变形,减少脚部受到的冲击力,从而提高运动鞋的舒适性与减震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运动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底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弹力橡胶球在内底和中底以及下底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位于弹性件中部的弹力橡胶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鞋面;2、内底;3、中底;4、下底;5、透气网层;6、定位孔;7、后跟支撑;8、前掌区;9、后跟区;10、前部外围减震部;11、前部中心减震部;12、后部外围减震部;13、后部中心减震部;14、弹性臂;15、凹槽纹路;16、弹性件;17、弹簧;18、弹力橡胶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一种新型运动鞋,如图1所示,包括鞋面1、内底2、中底3以及下底4,其中鞋面1前部与两侧设置有透气网层5,透气网层5可以加强运动鞋的透气能力,减少脚部出汗与鞋内出现异味,其中鞋面1后跟处设置有后跟支撑7,这样加强鞋面1后跟处的支撑性,使得运动鞋更好的贴合脚部,增加运动鞋对脚部的包裹感,进一步提高运动鞋的舒适性以及稳定性。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内底2和中底3以及下底4依次排列,中底3包括有前掌区8和后跟区9,其中前掌区8内且靠近脚掌中心的位置设置有呈U形结构的前部外围减震部10,前掌区8的中心设置有前部中心减震部11,后跟区9内的两侧设置有后部外围减震部12,后跟区9内的中心与脚后跟处设置有后部中心减震部13,其中前部中心减震部11和后部中心减震部13为缓冲气囊,缓冲气囊有着很好的减震能力,可以为前脚掌和后脚跟的脚掌受力点提供减震,吸收压力,减少脚部受到的冲击力,且前部中心减震部11上设置有依照运动方向设置的凹槽纹路15,依靠凹槽纹路15,可以将整块的缓冲气囊分为多块独立的缓冲气囊,这样使得运动时缓冲气囊可以更好的弯曲折叠,从而确保运动时的灵活性,其中后部外围减震部12与前部外围减震部10均包括若干个弹性件16,且弹性件16内设置有若干个弹簧17,弹簧17的两侧分别与内底2和下底4固定连接,其中弹性件16包括若干个弹力橡胶球18,弹性件16中部由若干个弹力橡胶球18以网状排列构成,且位于弹性件16中部的弹力橡胶球18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运动鞋,包括鞋面(1)、内底(2)、中底(3)以及下底(4),且依照鞋面(1)、内底(2)、中底(3)以及下底(4)依次排列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3)包括有前掌区(8)和后跟区(9),所述前掌区(8)内且靠近脚掌中心的位置设置有呈U形结构的前部外围减震部(10),所述前掌区(8)的中心设置有前部中心减震部(11),所述后跟区(9)的两侧设置有后部外围减震部(12),所述后跟区(9)的中心与脚后跟处设置有后部中心减震部(13),所述后部外围减震部(12)和前部外围减震部(10)均包括弹性件(16),所述弹性件(16)包括若干个弹力橡胶球(18),所述弹性件(16)的中部由若干个弹力橡胶球(18)以网状排列构成,且位于弹性件(16)中部的所述弹力橡胶球(18)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弹力橡胶球(18)的弹性臂(14),位于弹性件(16)上部和下部的所述弹力橡胶球(18)设置在位于弹性件(16)中部的每四个弹力橡胶球(18)围成的空隙处,且所述弹性件(16)上部和下部的弹力橡胶球(18)分别与内底(2)和下底(4)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运动鞋,包括鞋面(1)、内底(2)、中底(3)以及下底(4),且依照鞋面(1)、内底(2)、中底(3)以及下底(4)依次排列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3)包括有前掌区(8)和后跟区(9),所述前掌区(8)内且靠近脚掌中心的位置设置有呈U形结构的前部外围减震部(10),所述前掌区(8)的中心设置有前部中心减震部(11),所述后跟区(9)的两侧设置有后部外围减震部(12),所述后跟区(9)的中心与脚后跟处设置有后部中心减震部(13),所述后部外围减震部(12)和前部外围减震部(10)均包括弹性件(16),所述弹性件(16)包括若干个弹力橡胶球(18),所述弹性件(16)的中部由若干个弹力橡胶球(18)以网状排列构成,且位于弹性件(16)中部的所述弹力橡胶球(18)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弹力橡胶球(18)的弹性臂(14),位于弹性件(16)上部和下部的所述弹力橡胶球(18)设置在位于弹性件(16)中部的每四个弹力橡胶球(18)围成的空隙处,且所述弹性件(16)上部和下部的弹力橡胶球(18)分别与内底(2)和下底(4)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远栋范得波范孟如
申请(专利权)人:石狮康妮鞋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