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预制保温墙的建筑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03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预制保温墙的建筑结构体系,包括基础、楼层墙板单元,各楼层墙板单元依次相连,最下层的楼层墙板单元通过基础连接纵筋与基础相连,所述楼层墙板单元包括多个预制墙板和叠合楼板,相邻墙板通过一字型节点、L型节点、T型节点连接,所述预制墙板分为外墙和内墙,所述外墙为预制夹心保温叠合墙,所述内墙为预制双面叠合墙,所述各楼层墙体与叠合楼板之间通过上下墙体叠合楼板节点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各构件的钢筋笼绑扎及吊装问题,施工效率高;同时,各个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简单,施工方便,能够根据建筑体系的受力情况实用性调整;各个构件连接后整体浇筑,提高了整个建筑的结构稳定性,节约了耗材,减少了建筑垃圾。

A building structure system based on prefabricated insulation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预制保温墙的建筑结构体系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预制保温墙的建筑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材料也逐步朝着工厂化、预制化等方向发展,装配式、模块化的建筑也就应运而生并且在朝着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随之应运而生。目前,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多基于普通墙体进行装配,对一些特殊结构的如保温墙体,采用常规方法装配时存在墙体漏水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简单,施工方便的基于预制保温墙的建筑结构体系。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预制保温墙的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楼层墙板单元,各楼层墙板单元依次相连,最下层的楼层墙板单元通过基础连接纵筋与基础相连,所述楼层墙板单元包括多个预制墙板和叠合楼板,相邻墙板通过一字型节点、L型节点、T型节点连接,所述预制墙板分为外墙和内墙,所述外墙为预制夹心保温叠合墙,所述内墙为预制双面叠合墙,所述各楼层墙板单元与叠合楼板之间通过上下墙体叠合楼板节点相连。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外墙包括带洞口的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在位于洞口的上方设有预制叠合连梁或现浇梁。按上述技术方案,水平相邻的纵向墙板和横向墙板通过L型节点相连,L型节点包括纵向连接筋、横向连接筋、L形钢筋笼,所述纵向连接筋的一端连接L形钢筋笼,另一端伸入纵向墙板的中间现浇层,所述横向连接筋的一端连接L形钢筋笼,另一端伸入横向墙板的中间现浇层内,按上述技术方案,当纵向墙板和横向墙板均为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时,分别由外叶板、保温层、中部现浇层及内叶板组成,其中,纵向墙板和横向墙板的外叶板及保温层分别向L型节点构造的方向延伸,直至二者延伸段端部在L型节点构造的内转角/外转角处拼接;所述L型节点构造设于两个外叶板的延伸段内侧L型节点构造的两端分别与纵向墙板和横向墙板的中部现浇层和内叶板相连。按上述技术方案,一块腹墙板和两块翼墙板通过T型节点相连,T型节点包括T形钢筋笼、横向连接筋、纵向连接筋,横向连接筋穿过或与T形钢筋笼相连,其两端分别伸入两翼墙板的中间现浇层内,所述纵向连接筋一端与T形钢筋笼相连,另一端伸入腹墙板的中间现浇层内。按上述技术方案,两块翼墙板为夹心保温叠合墙板,由外叶板、保温层、中部现浇层及内叶板构成,其中,两块翼墙板的外叶板及保温层分别向T型节点构造的方向延伸并拼接;T型节点构造的两侧设于两个外叶板的延伸段上,所述腹墙板为双面叠合剪力墙,其包括外叶板、内叶板、中间现浇层和桁架钢筋。按上述技术方案,上下墙体叠合楼板节点相连包括楼板连接筋,上下楼板连接筋,所述楼板连接筋伸入下墙体的中间现浇层,上下楼板连接筋分别伸入上墙体和下墙体的中间现浇层内。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所述建筑体系基于预制保温叠合墙体,建筑体系的各个结构之间拆分并模块化设计施工,简化了各构件的钢筋笼绑扎及吊装问题,施工效率高;同时,各个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简单,施工方便,能够根据建筑体系的受力情况实用性调整;各个构件连接后整体浇筑,提高了整个建筑的结构稳定性,节约了耗材,减少了建筑垃圾;2、本技术中连梁为现浇结构,生产带梁的预制保温墙时,无需设置出筋边模,减少了施工步骤,提高了施工效率;3、本技术中连梁为预制结构,梁与墙一次成型,减少了现场吊装次数;梁与墙一起预制,减少了现场现浇量;梁与墙一起预制,减少了现场支模工序,减少了漏浆的风险;梁与墙一起预制,提高了墙的平整度和混凝土构件的质量;4、本技术外墙有三道防水:1)建筑防水(水平缝与竖向缝打建筑密封胶、2)构造防水:上下墙板连接处设置企口;3)结构防水:中间空腔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和PC部分本身的结构防水,这种结构充分保证了外墙的防水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带洞口的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立面图。图3为带洞口的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的横截面剖视图。图4为带洞口的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的纵截面剖视图。图5为预制夹心保温叠合墙一字型节点构造示意图。图6为预制双面叠合墙L型节点构造示意图。图7、8为预制夹心保温叠合墙L型节点构造示意图。图9为T型节点构造示意图。图10为上下墙体叠合楼板节点构造示意图。图11为预制叠合梁上下墙体叠合楼板节点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预制保温墙的建筑结构体系,包括基础1、楼层墙板单元2,各楼层墙体2单元依次相连,最下层的楼层墙板单元通过基础连接纵筋与基础1相连,所述楼层墙板单元包括多个预制墙板和叠合楼板3,相邻墙板通过一字型节点、L型节点、T型节点连接,所述预制墙板分为外墙4和内墙,所述外墙为预制夹心保温叠合墙,所述内墙为预制双面叠合墙,所述各楼层墙板单元与叠合楼板之间通过上下墙体叠合楼板节点相连。其中内墙为预制双面叠合墙,其包括从外至内设置的外叶板、中间现浇层、内页板,在外叶板内设有外叶板钢筋网片,在内叶板内设有内页板钢筋网片,桁架钢筋分别连接外叶板钢筋网片和内叶板钢筋网片。本实施例中外墙为预制夹心保温叠合墙体,外墙包括依次从外至内设置的外叶板401、保温层402、中间现浇层403、内页板404,在外叶板401内设有外叶板钢筋网片,在内叶板内设有内页板钢筋网片,在中间现浇层设有中间钢筋网片405,桁架钢筋406分别连接中间钢筋网片405和内叶板钢筋网片,内叶板404、保温层402、中间现浇层403和外叶板401通过冷热断桥连接件407相连。带保温层的外叶板、内叶板与中间现浇层共同组成叠合剪力墙,其中内叶板与中间现浇层整体受力,外叶板不参与叠合受力,仅作为施工时的一侧模板或保温层的外保护板。本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所述外墙还包括带洞口的夹心保温叠合墙体,在内叶板404及外叶板401上对应开设有洞口408,在位于洞口408的上方设有现浇梁或预制叠合连梁409。当为现浇梁时,上述结构的预制夹心保温叠合墙的外叶板及保温层长于内页板的高度,预留出现浇梁的空间。当为预制叠合连梁时,构成带洞口的夹心保温非承重墙板,外墙板的结构如图所示,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叶板404、中间后浇空腔层403、保温层402、外叶板401,在内叶板404及外叶板401上对应开设有洞口408,在上位于洞口408的上方预埋有钢筋骨架4010,所述钢筋骨架4010位于中间后浇空腔层及内叶板处,构成叠合连梁。所述钢筋骨架4010的两端部的两侧分别与中间钢筋网片和内叶板的钢筋网片相连。以上是对内墙和外墙的结构介绍,下面对墙体之间的连接关系介绍:水平连接的墙体有如下连接方式:第一种:一字形墙体连接结构,相邻设置的预制墙体呈一字形设置,并通过一字型节点连接。当两墙体为内墙体连接时,其连接方式如图所示,一字型节点包括钢筋笼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预制保温墙的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楼层墙板单元,各楼层墙板单元依次相连,最下层的楼层墙板单元通过基础连接纵筋与基础相连,所述楼层墙板单元包括多个预制墙板和叠合楼板,相邻墙板通过一字型节点、L型节点、T型节点连接,所述预制墙板分为外墙和内墙,所述外墙为预制夹心保温叠合墙,所述内墙为预制双面叠合墙,所述各楼层墙板单元与叠合楼板之间通过上下墙体叠合楼板节点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预制保温墙的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楼层墙板单元,各楼层墙板单元依次相连,最下层的楼层墙板单元通过基础连接纵筋与基础相连,所述楼层墙板单元包括多个预制墙板和叠合楼板,相邻墙板通过一字型节点、L型节点、T型节点连接,所述预制墙板分为外墙和内墙,所述外墙为预制夹心保温叠合墙,所述内墙为预制双面叠合墙,所述各楼层墙板单元与叠合楼板之间通过上下墙体叠合楼板节点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预制保温墙的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包括带洞口的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在位于洞口的上方设有预制叠合连梁或现浇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预制保温墙的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水平相邻的纵向墙板和横向墙板通过L型节点相连,L型节点包括纵向连接筋、横向连接筋、L形钢筋笼,所述纵向连接筋的一端连接L形钢筋笼,另一端伸入纵向墙板的中间现浇层,所述横向连接筋的一端连接L形钢筋笼,另一端伸入横向墙板的中间现浇层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预制保温墙的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当纵向墙板和横向墙板均为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时,分别由外叶板、保温层、中部现浇层及内叶板组成,其中,纵向墙板和横向墙板的外叶板及保温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定球涂文磊刘斌
申请(专利权)人:美好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