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垂钓用打窝装置,包括料斗、打窝管、输水管、水泵和投料装置,所述料斗设置有出料管,所述水泵上设置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输出端从料斗上方向料斗输入水,所述投料装置设置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朝向料斗并向料斗中投料,所述出料管的输出端输出窝料和水的混合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窝料定点投到目标区域,而且打窝的方向、高度以及距离都能进行适当的调整,窝料的投放准确度高,诱鱼成功率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A nesting device for fis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钓用打窝装置
本技术属于垂钓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垂钓用打窝装置。
技术介绍
打窝是指为提高垂钓效率而向垂钓点投放脱离渔钩之诱饵的动作。打窝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预先打窝,另一种是即时打窝。预先打窝一般是在开始垂钓前的1-3天在选好的固定点位,根据水域大小,投放足够数量的饵料。然后,在这一位置的水面上设置标记,可以使用打窝漂。在垂钓前的这段时间,让水中的鱼有足够的时间发现并集中到钓点,这样就形成了鱼窝。后者指的是,在垂钓的过程中,向鱼钩的周围投放一些脱离渔钩的散饵。这样可以帮助鱼通过散饵的颜色和气味尽快发现并找到鱼钩。传统的打窝方式为手抛窝及简单的打窝器,往往因为抛不准或者过于分散以及抛窝料很容易把鱼惊跑,起不到理想的诱鱼效果。因此,急需一种可以向钓点定点持续的输送窝料的装置,以达到更好的诱鱼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垂钓打窝器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准确度高且成功率大的一种垂钓用打窝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垂钓用打窝装置,包括料斗、打窝管、输水管、水泵和投料装置,所述料斗设置有出料管,所述水泵上设置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输出端从料斗上方向料斗输入水,所述投料装置设置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朝向料斗并向料斗中投料,所述出料管的输出端输出窝料和水的混合物。作为优选,所述投料装置包括电机壳、电机、转动座和罩壳,所述转动座与电机连接,所述罩壳扣接在转动座上,所述罩壳上远离转动座的内壁设置有分料盘,所述投料口设置在罩壳的侧面并与分料盘的位置对应。作为优选,所述分料盘包括一个矩形的顶板和两个部分圆形的侧板,所述顶板的长度小于侧板的圆弧面所对应的弦长。作为优选,所述出料管固定在伸缩杆上。作为优选,所述打窝管为伸缩结构的空心管。作为优选,所述打窝管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和两个在支撑杆上轴向间隔分布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设置有支撑叉。作为优选,所述出料管与打窝管之间设置有软管。作为优选,所述水泵上设置有抽水管。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铰接在支撑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垂钓用打窝装置,通过向料斗中同时投入窝料和水可以使混合窝料由打窝管定点投到目标区域,而且打窝的方向、高度以及距离可以通过支撑装置、伸缩杆以及伸缩结构的打窝管来调整,大大提高了窝料投放的准确度,提高诱鱼成功率。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垂钓用打窝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投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分料盘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料斗;2、打窝管;3、输水管;4、水泵;5、投料装置;51、电机壳;52、电机;53、转动座;54、罩壳;55、分料盘;551、顶板;552、侧板;56、投料口;6、出料管;7、伸缩杆;8、支撑装置;81、支撑杆;82、支撑架;83、支撑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垂钓用打窝装置,包括料斗1、打窝管2、输水管3、水泵4和投料装置5,料斗1设置有出料管6,水泵4上设置有输水管3,输水管3的输出端从料斗1上方向料斗输入水,投料装置5设置有投料口,投料口朝向料斗并向料斗中投料,出料管的输出端输出窝料和水的混合物。其中,水泵4可以通过一个抽水管从垂钓水域中抽水,投料装置5和输水管3分别向料斗中投入窝料和水,窝料和水的混合物通过出料管和打窝管排放到打窝区域,这样可实现定点打窝的目的,准确率高,有利于提高诱鱼的成功率。为了提高投料的自动化程度,本技术提供的投料装置5包括电机壳51、电机52、转动座53和罩壳54,所述转动座53与电机52连接,罩壳54扣接在转动座53上,罩壳54上远离转动座的内壁设置有分料盘55,投料口56设置在罩壳54的侧面并与分料盘55的位置对应。其中,投料装置5中的电机52带动转动座53与罩壳54转动,分料盘55同步转动并将罩壳中的窝料分拨到投料口56,窝料与水混合一边混合一边通过出料管和打窝管2定点投放到某一已选定的打窝区域。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地连通料斗和打窝管,下料管和打窝管之间可以用软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分料盘55包括一个矩形的顶板551和两个部分圆形的侧板552,顶板551的长度小于侧板552的圆弧面所对应的弦长。电机52驱动罩壳和转动座转动的同时,分料盘55的缺口处会将一部分窝料拨到两个侧板之间,直到投料口56正好朝向料斗则将窝料顺利投放到料斗1中。其中,电机52的功率要求较低,转速低,可以保证较高的打窝均匀程度,而且没有堵塞问题。为了提高打窝的实用性,本技术将出料管6固定在伸缩杆7上,伸缩杆7可以固定在地面,一方面伸缩杆7向料斗提供支撑,另一方面通过改变伸缩杆7的长度可以调整料斗的高度以便于窝料与水的混合物输出。进一步地,所述打窝管2为伸缩结构的空心管,通过调整打窝管2的长度可以改变打窝距离,扩大打窝半径或者打窝深度,进而满足使用者对于打窝距离的要求。再进一步地,所述打窝管2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装置8,支撑装置8包括支撑杆81和两个在支撑杆上轴向间隔分布的支撑架82,支撑架82铰接在支撑杆81上,支撑架82的顶端设置有支撑叉86。一方面,利用支撑叉、支撑架向打窝管提供一定支撑,另一方面,支撑架82的角度可以调整,进而调整打窝的方向,而且能向打窝管提供足够支撑范围,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垂钓用打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打窝管、输水管、水泵和投料装置,所述料斗设置有出料管,所述水泵上设置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输出端从料斗上方向料斗输入水,所述投料装置设置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朝向料斗并向料斗中投料,所述出料管的输出端输出窝料和水的混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钓用打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打窝管、输水管、水泵和投料装置,所述料斗设置有出料管,所述水泵上设置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输出端从料斗上方向料斗输入水,所述投料装置设置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朝向料斗并向料斗中投料,所述出料管的输出端输出窝料和水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钓用打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装置包括电机壳、电机、转动座和罩壳,所述转动座与电机连接,所述罩壳扣接在转动座上,所述罩壳上远离转动座的内壁设置有分料盘,所述投料口设置在罩壳的侧面并与分料盘的位置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垂钓用打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盘包括一个矩形的顶板和两个部分圆形的侧板,所述顶板的长度小于侧板的圆弧面所对应的弦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梁,
申请(专利权)人:周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