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透水层结构,属于市政道路结构的技术领域,其包括透水沥青层,所述透水沥青层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顶部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层靠近所述缓冲槽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多根竖直设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透水沥青层底部;所述缓冲层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流层,所述导流层顶部开设有多条长条形的导流槽,所述缓冲层底部靠近所述导流槽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均能连通所述导流槽和所述缓冲槽;所述导流层侧面靠近每条所述导流槽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排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透水能力,降低路面积水概率的效果。
An efficient permeable laye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透水层结构
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透水层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为防止暴雨等原因带来的人行道积水情况,并有效补充地下水资源,为人行道两边的植被供水,越来越多的人行道开始使用透水结构,其中,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透水沥青材质,透水沥青具有透水性,下雨时能较快消除人行道、广场等表面的积水现象;当集中降雨时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河流泛滥和水体污染。现有技术可参考申请公告号为CN10948771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透水性路面结构,其包括路面石、透水层、滤层和排水管,路面石位于透水层的顶部,透水层呈半包裹状将路面石包裹,部分透水层位于相邻路面石之间的间隔,另一部分透水层位于路面石底部,滤层连接至排水管底部,排水管的顶部具有透水性网格,排水管的内部通过滤层与透水层连通;路面石相互间隔铺设,路面石之间通过透水层连接,透水层位于相邻路面石之间的间隔,相邻路面石之间的间隔填充透水层,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至采用沥青一种材料实现透水功能,结构过于简单导致透水效果较差,虽然能实现透水的功能,但当水量较大时,依旧会有较多水因透水能力有限而淤积,无法有效避免人行道路面积水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透水层结构,能够实现通过一定的蓄水能力避免人行道路面积水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效透水层结构,包括透水沥青层,所述透水沥青层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顶部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层靠近所述缓冲槽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多根竖直设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透水沥青层底部;所述缓冲层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流层,所述导流层顶部开设有多条长条形的导流槽,所述缓冲层底部靠近所述导流槽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均能连通所述导流槽和所述缓冲槽;所述导流层侧面靠近每条所述导流槽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排水口。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有雨水在人行道路面上时,水会透过透水沥青层流至缓冲槽中,并通过导流孔流至导流槽中,最终通过排水口被排出到路面一侧,这一过程中,导流槽和缓冲槽君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能够让水量较大时在路面内部容纳更多水,从而降低路面积水的概率,同时多层次的蓄水结构能够提升排水口处的压强,从而提升排水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槽由远离所述排水口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排水口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倾斜设置的导流槽能够让水更容易流到排水口位置处,从而提升排水口的排水效率,同时,当水量较大时能够进一步提升排水口处的压强,提升排水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柱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具有防水性的隔离层。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隔离层能够有效对支撑柱形成保护作用,防止常年的雨水冲刷之下支撑柱结构损坏或老化现象严重,进而有效提升支撑柱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沥青层顶部固定连接有地砖。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地砖能够对透水沥青层形成有效的保护作用,降低了透水沥青层在晴天被暴晒而老化加剧的现象,从而提升透水沥青层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砖上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地砖顶面和底面的透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地砖上的透水孔能够提升水向下流动的效率,从而降低了地砖阻碍透水效率的概率,提升透水效率的同时能够维持地砖对透水沥青层的保护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砖底部固定连接有多块具有弹性的分压层,所述分压层底部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透水沥青层上。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分压层的弹性能够有效分散来自地砖的压力,避免因压力过大而导致地砖下方的结构损坏,从而提升对透水层结构的保护效果,同时,谁能够从分压层之间的缝隙中向下流动,能够维持透水的效率,延长透水沥青层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压层对应每个所述透水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分压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分压孔能够有效提升水向下流动的速度,降低了多层结构带来的对水流速度的阻碍效果,从而保障了高效进行透水的效果,降低了路面积水的概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砖靠近所述透水孔的位置处均卡接有过滤块,所述过滤块均能覆盖所述透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过滤块能够在积水向下流动时过滤掉大颗粒的杂质,从而降低透水结构被杂质阻塞不容易清理的情况发生的概率,延长了透水层结构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砖顶部靠近所述透水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过滤槽,每块所述过滤块对应所述过滤槽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过滤凸棱,所述过滤凸棱均能够卡接于所述过滤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将过滤凸棱卡接于过滤槽中的方法对过滤块进行固定,能够方便对过滤块的安装和拆卸,便于在过滤块堵塞时快捷的更换或者维护过滤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层靠近所述导流槽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多条加强筋。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加强筋能够加强导流层的结构强度,降低了在长年累月的水流冲刷下导流槽变形或强度降低的概率,从而提升了导流层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在水量较大时能够降低路面积水的可能性,并通过蓄水的水面升高提升排水口的压强,提升排水速度,实现高效透水;2.能够有效保护透水沥青层及其下方的结构,避免压力等情况对结构的损坏;3.通过多种方式有效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突出内部结构的爆炸图;图3是实施例中突出过滤块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中突出分压孔结构的爆炸图;图5是实施例中突出支撑柱结构的爆炸图;图6是实施例中突出导流槽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地砖;11、透水孔;12、过滤槽;13、过滤块;131、过滤凸棱;2、分压层;21、分压孔;3、透水沥青层;4、缓冲层;41、缓冲槽;42、支撑柱;43、隔离层;44、导流孔;5、导流层;51、导流槽;52、加强筋;53、排水口;6、隔断层。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高效透水层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用于渗透雨水的透水沥青层3,透水沥青层3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踩踏的地砖1。使用时,将本结构铺设在人行道等道路路基上,便可实现在下雨时高效的将水渗透至地表之下,方式地面漫水。如图3所示,地砖1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地砖1顶面和底面的透水孔11。地砖1靠近透水孔11的位置处均卡接有过滤块13,地砖1顶部靠近透水孔11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过滤槽12,每块过滤块13顶部对应过滤槽12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呈环形设置的过滤凸棱131,过滤凸棱131均能够卡接于过滤槽12中。过滤块13均能覆盖透水孔11。通过在地砖1上开设透水孔11,能够让地面上的积水顺利流至地砖1下方,同时,通过过滤块13能够有效过滤掉水中夹带的杂物,降低本透水层结构堵塞的概率。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透水层结构,包括透水沥青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沥青层(3)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层(4),所述缓冲层(4)顶部开设有缓冲槽(41),所述缓冲层(4)靠近所述缓冲槽(41)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多根竖直设置的支撑柱(42),所述支撑柱(42)远离所述缓冲层(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透水沥青层(3)底部;/n所述缓冲层(4)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流层(5),所述导流层(5)顶部开设有多条沿所述导流层(5)宽度方向设置的导流槽(51),所述缓冲层(4)底部靠近所述导流槽(51)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导流孔(44),所述导流孔(44)均能连通所述导流槽(51)和所述缓冲槽(41);/n所述导流层(5)侧面靠近每条所述导流槽(51)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排水口(5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透水层结构,包括透水沥青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沥青层(3)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层(4),所述缓冲层(4)顶部开设有缓冲槽(41),所述缓冲层(4)靠近所述缓冲槽(41)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多根竖直设置的支撑柱(42),所述支撑柱(42)远离所述缓冲层(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透水沥青层(3)底部;
所述缓冲层(4)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流层(5),所述导流层(5)顶部开设有多条沿所述导流层(5)宽度方向设置的导流槽(51),所述缓冲层(4)底部靠近所述导流槽(51)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导流孔(44),所述导流孔(44)均能连通所述导流槽(51)和所述缓冲槽(41);
所述导流层(5)侧面靠近每条所述导流槽(51)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排水口(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透水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51)由远离所述排水口(53)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排水口(53)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透水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2)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具有防水性的隔离层(4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透水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沥青层(3)顶部固定连接有地砖(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德政,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即城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