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户用型化粪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756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化粪池技术领域,是一种高效户用型化粪池,包括壳体,壳体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壳体内沿左右向间隔设置有三块隔板,三块隔板将壳体内腔沿左右向分隔成四个隔舱,每块隔板上均设有连通相邻两个隔舱的过流口,中间两个隔舱内分别设置有能在水流作用下转动的搅拌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设置能在水流作用下旋转的搅拌组件,保证了污水和微生物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利于优势菌的生长繁殖,从而提升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另外通过设置逆向流斜板或斜管组来缩短沉淀时间,提高沉淀效率,进一步提升了处理效果和效率。

High efficiency domestic septic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户用型化粪池
本技术涉及化粪池
,是一种高效户用型化粪池。
技术介绍
目前农村污水处理采用的小型户型化粪池,容积有1、1.5、2、3、5立方,对农村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该化粪池主要有两格和三格化粪池两种结构,材质为PE和玻璃钢为主,这种成品埋地化粪池在非河网的陆区农村,作为污水无害化治理的设施被广泛应。对化粪池的分格是基于化粪池处理污水所采用的厌氧反应技术。污水在化粪池中顺序经历了水解、发酵、酸化和产甲烷阶段,由于不同污染物降解反应阶段,对应的微生物种群类型和优势菌类型不同,各种代表性优势菌群繁殖世代时间长短有较大的差异且需要的营养底物的物质不同,生态因子的条件不同,分格后不同菌种有自己独立的生态空间,菌群之间的竞争和干扰减少,有利于优势菌的生长繁殖,能强化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能力。一般第一格的主要是沉淀粪便等固体污物作用。第二个格主要是在水解发酵产乙酸菌的作用下,分解水中的高分子有机物,产生乙酸等为小分子物质,作为第三格的产甲烷菌的底物食料利用,产生甲烷等气体。通过上述过程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是污水无害化。然而现有化粪池存在的问题是:化粪池对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并不高,COD去除率只有50-60%,如果直接用于绿化,有一定的污染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户用型化粪池,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化粪池存在对污水处理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高效户用型化粪池,包括壳体,壳体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壳体内沿左右向间隔设置有三块隔板,三块隔板将壳体内腔沿左右向分隔成四个隔舱,每块隔板上均设有连通相邻两个隔舱的过流口,中间两个隔舱内分别设置有能在水流作用下转动的搅拌组件,最右侧隔舱内设有呈前后向设置的挡板,挡板前、后侧面和上端面均与最右侧隔舱内壁固定连接,挡板下端面和最右侧隔舱底部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对应挡板右侧位置的最右侧隔舱内设有逆向流斜板或斜管组。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对应挡板右侧位置的最右侧隔舱内可设有逆向流斜板组,逆向流斜板组包括若干块沿左右向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斜板,每块斜板的前、后侧面均与最右侧隔舱内壁固定连接,每块斜板的上端面均低于出水口。上述每块斜板均可由左至右由下至上倾斜且倾斜角度α为45°至60°。上述搅拌组件可包括立式转轴和两组搅拌桨板组,转轴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对应的隔舱内,两组搅拌桨板组呈上下设置固定安装在转轴上,每组搅拌桨板组均包括若干块绕转轴中心轴线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且与转轴固定连接的搅拌桨板。上述最左侧隔板和最右侧隔板的过流口均可靠近壳体顶部内壁设置,中间隔板的过流口靠近壳体底部内壁设置。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设置能在水流作用下旋转的搅拌组件,保证了污水和微生物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利于优势菌的生长繁殖,从而提升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另外通过设置逆向流斜板或斜管组来缩短沉淀时间,提高沉淀效率,进一步提升了处理效果和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壳体,2为进水口,3为出水口,4为隔板,5为隔舱,6为过流口,7为转轴,8为挡板,9为斜板,10为搅拌桨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所示,该高效户用型化粪池包括壳体1,壳体1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壳体1内沿左右向间隔设置有三块隔板4,三块隔板4将壳体1内腔沿左右向分隔成四个隔舱5,每块隔板4上均设有连通相邻两个隔舱5的过流口6,中间两个隔舱5内分别设置有能在水流作用下转动的搅拌组件,最右侧隔舱5内设有呈前后向设置的挡板8,挡板8前、后侧面和上端面均与最右侧隔舱5内壁固定连接,挡板8下端面和最右侧隔舱5底部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对应挡板8右侧位置的最右侧隔舱5内设有逆向流斜板或斜管组。本技术通过在中间两个隔舱5内设能能在水流作用下带动旋转的搅拌组件,从而在处理时,通过搅拌组件能使隔舱5内污水和微生物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利于优势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强化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能力,提升处理效果,另外由于搅拌组件直接由水流带动旋转,从而节约了能源,而通过设置逆向流斜板或斜管组能够缩短沉淀时间,提高沉淀效率,进一步提升了处理效果。具体的处理过程为:污水进入最左侧隔舱5,污水中大颗粒固体物质沉淀后,污水进入下一隔舱5内,该隔舱5内的搅拌组件在水流带动下转动,对池中污水进行搅拌,增加混合紊动,该隔舱5主要起到发酵酸化作用,产生后一隔舱5的产甲烷菌反应需要的乙酸,乙醇等营养物,酸化反应之后水流继续进入到后一隔舱5内,该隔舱5内搅拌组件在水流的带动下转动起到混合搅拌作用,使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较彻底的降解,然后污水继续进入到最右侧隔舱5中,通过该隔舱5内的逆向流斜板或斜管组对污水进行沉淀处理,最后经处理后的清水从出水口3流出。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高效户用型化粪池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所示,对应挡板8右侧位置的最右侧隔舱5内设有逆向流斜板组,逆向流斜板组包括若干块沿左右向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斜板9,每块斜板9的前、后侧面均与最右侧隔舱5内壁固定连接,每块斜板9的上端面均低于出水口3。优选的,每块斜板9的上端面均比出水口3低0.5米,通过逆向流斜板组的设置能够缩短污水处理时沉淀时间,提高沉淀效率,进一步提升处理效果。如附图1所示,每块斜板9均由左至右由下至上倾斜且倾斜角度α为45°至60°。如附图1所示,搅拌组件均包括立式转轴7和两组搅拌桨板组,转轴7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对应的隔舱5内,两组搅拌桨板组呈上下设置固定安装在转轴7上,每组搅拌桨板组均包括若干块绕转轴7中心轴线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且与转轴7固定连接的搅拌桨板10。由此能更好的使隔舱5内污水和微生物活性污泥充分混合,进一步提升处理效果。如附图1所示,最左侧隔板4和最右侧隔板4的过流口6均靠近壳体1顶部内壁设置,中间隔板4的过流口6靠近壳体1底部内壁设置。由此增强了各个隔舱5内流体的流速,从而更能够带动搅拌组件转动。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户用型化粪池,包括壳体,壳体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壳体内沿左右向间隔设置有三块隔板,三块隔板将壳体内腔沿左右向分隔成四个隔舱,每块隔板上均设有连通相邻两个隔舱的过流口,中间两个隔舱内分别设置有能在水流作用下转动的搅拌组件,最右侧隔舱内设有呈前后向设置的挡板,挡板前、后侧面和上端面均与最右侧隔舱内壁固定连接,挡板下端面和最右侧隔舱底部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对应挡板右侧位置的最右侧隔舱内设有逆向流斜板或斜管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户用型化粪池,包括壳体,壳体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壳体内沿左右向间隔设置有三块隔板,三块隔板将壳体内腔沿左右向分隔成四个隔舱,每块隔板上均设有连通相邻两个隔舱的过流口,中间两个隔舱内分别设置有能在水流作用下转动的搅拌组件,最右侧隔舱内设有呈前后向设置的挡板,挡板前、后侧面和上端面均与最右侧隔舱内壁固定连接,挡板下端面和最右侧隔舱底部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对应挡板右侧位置的最右侧隔舱内设有逆向流斜板或斜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户用型化粪池,其特征在于对应挡板右侧位置的最右侧隔舱内设有逆向流斜板组,逆向流斜板组包括若干块沿左右向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斜板,每块斜板的前、后侧面均与最右侧隔舱内壁固定连接,每块斜板的上端面均低于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红郑晓英刘绍根苏馈足陈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