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载小型起吊设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岸边货物对于船上的运输以前一般依赖于人力运输,目前船上自带的伙食吊大部分不能上仰至驾驶层,使用范围有用,速度和起吊最大重量均不满足现有对于搬运货物的要求。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一号横杆、二号横杆、加强杆、电动葫芦,立柱与一号横杆、二号横杆固定连接,一号横杆、二号横杆平行设置且均与立柱呈现一个竖直方向的夹角,所述加强杆与一号横杆和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与船体连接。其优点在于:具有一个较大的起吊重量,使用方便,对于日常使用中的起吊重量有着良好的适应作用,安装高度高,具备上仰至船体任意需要高度的能力,同时具备安装方便、拆装灵活的优点。
Small lifting equipment on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载小型起吊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起重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船载起吊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在船舶靠停岸边的过程中,岸边货物对于船上的运输以前一般依赖于人力运输,即人工搬运,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业内理念的发展,对于使用起吊设备起吊物品的需求增大,但是在目前目前大部分的船上在不具备船吊的情况下,对于大部分上船货物的吊装依靠岸吊,同时船上自带的伙食吊可以行使将货物运输上船的功能,但船上自带的伙食吊大部分不能上仰至驾驶层,使用范围有用,同时对于外形比较大的,楼梯口过不去的货物,人工搬运费时费力,目前对于船下货物搬运上船仍然多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费时费力,速度和起吊最大重量均不满足现有对于搬运货物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满足在岸吊缺乏的情况下,对于人工搬运费时费力的货物,在缺少对于船吊的较多选择的情况下,目前现有的船吊不能上仰至驾驶层的情况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是技术方案:一种船载起吊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一号横杆、二号横杆、加强杆、电动葫芦,立柱与一号横杆、二号横杆固定连接,一号横杆、二号横杆平行设置且均与立柱呈现一个竖直方向的夹角,所述加强杆与一号横杆和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与船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杆一端与一号横杆相连,另一端与立柱相连,所述加强杆与一号横杆之间的夹角和加强杆与立柱之间的夹角均小于90°。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立柱、一号横杆、二号横杆、加强杆之间的连接均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均为焊接。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与外管内外套接,所述外管的长度大于内管,内管底端封闭。进一步的,所述外管比内管长6cm。进一步的,所述电动葫芦上端还包括连接部,所述电动葫芦通过连接部与二号横杆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两个内径与二号横杆相适应的挂环。进一步的,所述一号横杆与二号横杆之间的焊接方式为间隔式焊接。、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下侧包括开孔。进一步的,所述开孔数量为2,所述两个开孔对立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一个较大的起吊重量,使用方便,对于日常使用中的起吊重量有着良好的适应作用,安装高度高,具备上仰至船体任意需要高度的能力,同时具备安装方便、拆装灵活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反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个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二个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1为立柱、2为一号横杆、3为二号横杆、4为加强杆、5为电动葫芦、5-1为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为一种船载起吊设备,包括立柱1、一号横杆2、二号横杆3、加强杆4、电动葫芦5,立柱1与一号横杆2、二号横杆3固定连接,一号横杆2、二号横杆3平行设置且均与立柱1呈现一个竖直方向的夹角,所述加强杆4与一号横杆2和立柱1固定连接,所述立柱1与船体连接。通过所述立柱1在垂直方向上的支撑作用,一号横杆2和二号横杆3水平方向伸出便于连接电动葫芦5,加强杆4加强一号横杆2和二号横杆3的承重性能,使得电动葫芦5能够发挥作为电动葫芦5的起重性能,使得本技术能够完成吊起重物和移动重物的动作。所述加强杆4一端与一号横杆2相连,另一端与立柱1相连,所述加强杆4与一号横杆2之间的夹角和加强杆4与立柱1之间的夹角均小于90°。通过在所述立柱1和一号横杆2和二号横杆3之间设置一个加强杆4使得一号横杆2和二号横杆3所收到的力传导到立柱1上,加强杆4获得更大的支撑力,两根柱子的设置处于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增强了稳定性,增加了技术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增加了安全性,同时获得更大的最大吊起重量,增加了在使用中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稳定性。所述立柱1、一号横杆2、二号横杆3、加强杆4之间的连接均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均为焊接,增强使用中的稳定性,立柱1、一号横杆2、二号横杆3、加强杆4之间无使用过程中拆卸、组装的使用要求,选择焊接的方式作为固定连接的实现方式,对于本技术的稳定性有着较好的保证,保证了使用寿命和用户的使用体验。所述立柱1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与外管内外套接,所述外管的长度大于内管,内管底端封闭。通过所述内管封闭、外管下端中空的设计,通过内外管分开设置的设计使得本技术在使用中有着良好的安装效果和便捷的安装程序的同时使得内管有着良好的支撑作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有着可靠、方便的特点。所述外管比内管长6cm。设置外管的长度长于内管6cm,,通过船体上设置与通孔相对应固定装置,如螺丝和螺帽等实现方式实现本技术和船体的固定连接,对于本技术而言,内外管之间底端相差6cm的空隙有着充分的安装间隙,对于使用者的不同使用需求都可以进行满足。所述电动葫芦5上端还包括连接部5-1,所述电动葫芦5通过连接部5-1与横杆3固定连接。所述电动葫芦5通过所述电动葫芦5设置的连接部5-1与一号横杆2和二号横杆3相连接,所述连接部5-1的实施方式包括与连接的电动葫芦5构成的相贯通的连接环、电动葫芦5和一号横杆2、二号横杆3相适配的螺丝螺帽组件、相适应的磁性吸附套件等实现形式,实现了电动葫芦5和一号横杆2、二号横杆3之间可以分离的固定连接,使得本技术整体上有着较好的强度,对于本技术承载、起吊重物有着增加稳定性和最大质量的作用,同时在面对实际操作中电动葫芦5损坏、更换最大起吊重量更大的电动葫芦5时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完善了客户的使用体验。所述连接部5-1为两个内径与一号横杆2、二号横杆3相适应的挂环。将所述连接部5-1设计为内径与一号横杆2、二号横杆3相适应的挂环,是一种较为简单、可靠的实现方式,满足了保证起重重量以及牢固性的要求,同时满足了对于拆装过程的步骤方便、结果可靠。所述一号横杆2与二号横杆3之间的焊接方式为间隔式焊接。所述一号横杆2与二号横杆3均为竖直方向布置,在一号横杆2与二号横杆3之间通过间隔式焊接固定,节约成本,降低制作技术难度的基础上满足了本技术对于一号横杆2与二号横杆3之间相互固定的要求,是一种满足了使用要求的更加符合实际使用需求的技术方案,通过间断式焊接设置,一号横杆2和二号横杆3焊接一起的设置使得两根杆共同承担本技术及所起吊物品的重量,最大起重重量完全满足日常生活中的起吊需求。所述立柱1的下侧包括开孔。所立柱1的下侧还包括开孔,所述开孔通过与立柱所安装船体部位的周边进行对应,具有帮助本技术对于船体安装时的定位功能,方便本技术的安装,同时在开孔中插入钢管等装置,构成杠杆结构,帮助本技术在对于物品的运输工作中,实现本技术绕立柱1进行旋转,实现了对于物品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设计,提升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所述开孔数量为2,所述两个开孔对立放置。通过对于开孔功能的实现,对于组成杠杆结构的实现机构而言,设置两个对立的开孔使得钢管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载小型起吊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一号横杆(2)、二号横杆(3)、加强杆(4)、电动葫芦(5),立柱(1)与一号横杆(2)、二号横杆(3)固定连接,一号横杆(2)、二号横杆(3)平行设置且均与立柱(1)呈现一个竖直方向的夹角,所述加强杆(4)与一号横杆(2)和立柱(1)固定连接,所述立柱(1)与船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载小型起吊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一号横杆(2)、二号横杆(3)、加强杆(4)、电动葫芦(5),立柱(1)与一号横杆(2)、二号横杆(3)固定连接,一号横杆(2)、二号横杆(3)平行设置且均与立柱(1)呈现一个竖直方向的夹角,所述加强杆(4)与一号横杆(2)和立柱(1)固定连接,所述立柱(1)与船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载小型起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4)一端与一号横杆(2)相连,另一端与立柱(1)相连,所述加强杆(4)与一号横杆(2)之间的夹角和加强杆(4)与立柱(1)之间的夹角均小于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载小型起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一号横杆(2)、二号横杆(3)、加强杆(4)之间的连接均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均为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载小型起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新斯班海事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