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运用于大功率光源的控制器装置,装置包括主控电路、触发脉冲电路及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同时与主控电路和触发脉冲电路连接,电源电路为主控电路和触发脉冲电路提供输入电源,触发脉冲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触发脉冲电路接收主控电路控制信号,所述主控电路中芯片U1的端口8和端口9分别经电容C35和电容C34接地,同时芯片U1的端口8经晶振Y1接9端口,芯片U1的端口23和端口24分别经电容C33和电容C34接地,同时芯片U1的端口23分别经电阻R42和晶振Y2接端口24,芯片U1的端口25分别经开关S4和电容C31接地,同时芯片U1的端口25经电阻R41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光源发光控制装置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A controller device for high power light sou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运用于大功率光源的控制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运用于大功率光源的控制器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今工业自动化成为全球的时代焦点情形下,在机器视觉领域,大功率高稳定性的光源控制器成为了有力的竞争产品。目前市场上的光源控制器功率小,不能适用于大功率的光源,PCB外观检测机运用的高速度的线扫描相机。要求光源的输出大功率高稳定性。针对此光源开发了一款总输出480W的大功率光源控制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运用于大功率光源的控制器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运用于大功率光源的控制器装置,装置包括主控电路、触发脉冲电路及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同时与主控电路和触发脉冲电路连接,电源电路为主控电路和触发脉冲电路提供输入电源,触发脉冲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触发脉冲电路接收主控电路控制信号。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主控电路中芯片U1的端口8和端口9分别经电容C35和电容C34接地,同时芯片U1的端口8经晶振Y1接9端口,芯片U1的端口23和端口24分别经电容C33和电容C34接地,同时芯片U1的端口23分别经电阻R42和晶振Y2接端口24,芯片U1的端口25分别经开关S4和电容C31接地,同时芯片U1的端口25经电阻R41接地,芯片U1的端口31接地,同时芯片U1的端口31分别经电容C30和电容C29接端口C33,芯片U1的端口C33经电阻R40接3.3V电源,芯片U1的端口18经电阻R37接3.3V电源,同时芯片U1的端口18接插座P11的端口1,芯片U1的端口19经电阻R38接3.3V电源,同时芯片U1的端口19接插座P12的端口1,芯片U1的端20经电阻R39接3.3V电源,同时芯片U1的20端口接插座P13的端口1,插座P11-P13的端口2同时接地,芯片U1的端口21-22以及端口50-51分别经电阻R33、R31、R34及R30接晶体管Q15、Q14、Q16及Q13的基极,同时晶体管Q15、Q14、Q16及Q13发射极同时接3.3V电源,同时晶体管Q15、Q14、Q16及Q13的集电极分别接芯片U6的端口4-1,芯片U1的端口PA0-PA7分别经电阻R22-R29接芯片U6的端口A-G以及端口DP,芯片U1的端口70经电容C17接地,芯片U1的端口61-64分别接晶体管Q1A-Q1D基极,同时晶体管Q1A-Q1D集电极接插座P1A-P1D的1端口,晶体管Q1A-Q1D发射极接地,芯片U2的端口VDD和端口VCC分别经电容C12和电容C13接地,芯片U2的端口T1IN和端口R1OUT分别接芯片U1的端口TX和端口RX,芯片U2的GND端口接地,芯片U2的端口C1+和端口C2+分别经电容C15和电容C16接端口C1-和端口C2-,芯片U2的端口T1OUT和端口R1IN分别接插座P6的端口2和端口3,插座P6的4端口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触发脉冲电路中芯片U3的端口2经电容C21接地,芯片U3的端口3和端口6分别经电阻R33和电阻R34接插座P7的端口1和端口3,插座P7的端口2和端口4同时接地,芯片U3的端口14经电容C20接地,芯片U3的端口11和端口8分别经电阻R31和电阻R32接插座P7A的1端口和3端口,插座P7A的端口2和端口4同时接地,芯片U3的端口1、4、9、12分别接芯片U1的端口75-78。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电源电路中插座P1的端口2经电容C28接地,同时插座P1的端口2经二极管D2接芯片U10的端口VIN,二极管D2经电容C27接地,芯片U10的GND端口接地,芯片U10的端口SW经二极管D1接地,芯片U10的端口SW经电感L1接芯片U4的IN端口,芯片U10的FB端口经电容C26接芯片U4的IN端口,电感L1经电阻R39接地电阻R38,电阻R38接地,电阻R38经电容C25接芯片U4的端口IN,芯片U4的端口IN经电容C24接地,芯片U4的端口IN经电阻R37接二极管D3,二极管D3接地,芯片U4的OUT端口分别经电阻R36和电阻R35接地,同时芯片U4的OUT端口分别经电容C23和电容C22接地,芯片U4的GND端口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芯片U1采用STM32F407ZET6型单片机,所述芯片U2采用MAX232ACPE型转换芯片,所述芯片U3采用74HC08D型数字芯片,所述芯片U4采用ASM1117型电源芯片,所述芯片U6采用3614BH型共阳极数码管,所述芯片U10采用XL7015型电源芯片。本技术设计的一种可运用于大功率光源的控制器装置能够驱动大功率的光源,设备运行稳定,光源的亮度控制稳定。设备反应速度快,能够快速检测PCB的不良品,提高了客户的经济效益。同时设备设计简单,STM32F407ZET6型单片机功耗低,从而大大降低设备运行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主控电路图。图2为触发脉冲电路图。图3为电源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一种可运用于大功率光源的控制器装置,装置包括主控电路、触发脉冲电路及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同时与主控电路和触发脉冲电路连接,电源电路为主控电路和触发脉冲电路提供输入电源,触发脉冲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触发脉冲电路接收主控电路控制信号。所述主控电路中芯片U1的端口8和端口9分别经电容C35和电容C34接地,同时芯片U1的端口8经晶振Y1接9端口,芯片U1的端口23和端口24分别经电容C33和电容C34接地,同时芯片U1的端口23分别经电阻R42和晶振Y2接端口24,芯片U1的端口25分别经开关S4和电容C31接地,同时芯片U1的端口25经电阻R41接地,芯片U1的端口31接地,同时芯片U1的端口31分别经电容C30和电容C29接端口C33,芯片U1的端口C33经电阻R40接3.3V电源,芯片U1的端口18经电阻R37接3.3V电源,同时芯片U1的端口18接插座P11的端口1,芯片U1的端口19经电阻R38接3.3V电源,同时芯片U1的端口19接插座P12的端口1,芯片U1的端20经电阻R39接3.3V电源,同时芯片U1的20端口接插座P13的端口1,插座P11-P13的端口2同时接地,芯片U1的端口21-22以及端口50-51分别经电阻R33、R31、R34及R30接晶体管Q15、Q14、Q16及Q13的基极,同时晶体管Q15、Q14、Q16及Q13发射极同时接3.3V电源,同时晶体管Q15、Q14、Q16及Q13的集电极分别接芯片U6的端口4-1,芯片U1的端口PA0-PA7分别经电阻R22-R29接芯片U6的端口A-G以及端口DP,芯片U1的端口70经电容C17接地,芯片U1的端口61-64分别接晶体管Q1A-Q1D基极,同时晶体管Q1A-Q1D集电极接插座P1A-P1D的1端口,晶体管Q1A-Q1D发射极接地,芯片U2的端口VDD和端口VCC分别经电容C12和电容C13接地,芯片U2的端口T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运用于大功率光源的控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主控电路、触发脉冲电路及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同时与主控电路和触发脉冲电路连接,电源电路为主控电路和触发脉冲电路提供输入电源,触发脉冲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触发脉冲电路接收主控电路控制信号;/n所述主控电路中芯片U1的端口8和端口9分别经电容C35和电容C34接地,同时芯片U1的端口8经晶振Y1接9端口,芯片U1的端口23和端口24分别经电容C33和电容C34接地,同时芯片U1的端口23分别经电阻R42和晶振Y2接端口24,芯片U1的端口25分别经开关S4和电容C31接地,同时芯片U1的端口25经电阻R41接地,芯片U1的端口31接地,同时芯片U1的端口31分别经电容C30和电容C29接端口C33,芯片U1的端口C33经电阻R40接3.3V电源,芯片U1的端口18经电阻R37接3.3V电源,同时芯片U1的端口18接插座P11的端口1,芯片U1的端口19经电阻R38接3.3V电源,同时芯片U1的端口19接插座P12的端口1,芯片U1的端20经电阻R39接3.3V电源,同时芯片U1的20端口接插座P13的端口1,插座P11-P13的端口2同时接地,芯片U1的端口21-22以及端口50-51分别经电阻R33、R31、R34及R30接晶体管Q15、Q14、Q16及Q13的基极,同时晶体管Q15、Q14、Q16及Q13发射极同时接3.3V电源,同时晶体管Q15、Q14、Q16及Q13的集电极分别接芯片U6的端口4-1,芯片U1的端口PA0-PA7分别经电阻R22-R29接芯片U6的端口A-G以及端口DP,芯片U1的端口70经电容C17接地,芯片U1的端口61-64分别接晶体管Q1A-Q1D基极,同时晶体管Q1A-Q1D集电极接插座P1A-P1D的1端口,晶体管Q1A-Q1D发射极接地,芯片U2的端口VDD和端口VCC分别经电容C12和电容C13接地,芯片U2的端口T1IN和端口R1OUT分别接芯片U1的端口TX和端口RX,芯片U2的GND端口接地,芯片U2的端口C1+和端口C2+分别经电容C15和电容C16接端口C1-和端口C2-,芯片U2的端口T1OUT和端口R1IN分别接插座P6的端口2和端口3,插座P6的4端口接地;/n所述触发脉冲电路中芯片U3的端口2经电容C21接地,芯片U3的端口3和端口6分别经电阻R33和电阻R34接插座P7的端口1和端口3,插座P7的端口2和端口4同时接地,芯片U3的端口14经电容C20接地,芯片U3的端口11和端口8分别经电阻R31和电阻R32接插座P7A的1端口和3端口,插座P7A的端口2和端口4同时接地,芯片U3的端口1、4、9、12分别接芯片U1的端口75-78;/n所述电源电路中插座P1的端口2经电容C28接地,同时插座P1的端口2经二极管D2接芯片U10的端口VIN,二极管D2经电容C27接地,芯片U10的GND端口接地,芯片U10的端口SW经二极管D1接地,芯片U10的端口SW经电感L1接芯片U4的IN端口,芯片U10的FB端口经电容C26接芯片U4的IN端口,电感L1经电阻R39接地电阻R38,电阻R38接地,电阻R38经电容C25接芯片U4的端口IN,芯片U4的端口IN经电容C24接地,芯片U4的端口IN经电阻R37接二极管D3,二极管D3接地,芯片U4的OUT端口分别经电阻R36和电阻R35接地,同时芯片U4的OUT端口分别经电容C23和电容C22接地,芯片U4的GND端口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运用于大功率光源的控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主控电路、触发脉冲电路及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同时与主控电路和触发脉冲电路连接,电源电路为主控电路和触发脉冲电路提供输入电源,触发脉冲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触发脉冲电路接收主控电路控制信号;
所述主控电路中芯片U1的端口8和端口9分别经电容C35和电容C34接地,同时芯片U1的端口8经晶振Y1接9端口,芯片U1的端口23和端口24分别经电容C33和电容C34接地,同时芯片U1的端口23分别经电阻R42和晶振Y2接端口24,芯片U1的端口25分别经开关S4和电容C31接地,同时芯片U1的端口25经电阻R41接地,芯片U1的端口31接地,同时芯片U1的端口31分别经电容C30和电容C29接端口C33,芯片U1的端口C33经电阻R40接3.3V电源,芯片U1的端口18经电阻R37接3.3V电源,同时芯片U1的端口18接插座P11的端口1,芯片U1的端口19经电阻R38接3.3V电源,同时芯片U1的端口19接插座P12的端口1,芯片U1的端20经电阻R39接3.3V电源,同时芯片U1的20端口接插座P13的端口1,插座P11-P13的端口2同时接地,芯片U1的端口21-22以及端口50-51分别经电阻R33、R31、R34及R30接晶体管Q15、Q14、Q16及Q13的基极,同时晶体管Q15、Q14、Q16及Q13发射极同时接3.3V电源,同时晶体管Q15、Q14、Q16及Q13的集电极分别接芯片U6的端口4-1,芯片U1的端口PA0-PA7分别经电阻R22-R29接芯片U6的端口A-G以及端口DP,芯片U1的端口70经电容C17接地,芯片U1的端口61-64分别接晶体管Q1A-Q1D基极,同时晶体管Q1A-Q1D集电极接插座P1A-P1D的1端口,晶体管Q1A-Q1D发射极接地,芯片U2的端口VDD和端口VCC分别经电容C12和电容C13接地,芯片U2的端口T1IN和端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晶庆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