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声换能器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扬声器箱,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围设成收容空间的围壁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振动系统以及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碗以及固定于所述磁碗的磁钢,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夹设于所述磁碗与所述底板之间的支撑磁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扬声器箱通过在磁碗与底板之间架设支撑磁钢,支撑磁钢既可以对扬声器单体起到支撑作用,不仅可以增大收容扬声器单体的收容空间,而且可以增强扬声器单体中磁路系统的导磁功能,从而提升整个扬声器箱的性能。
Speaker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箱
本技术涉及电声换能器件
,具体涉及一种扬声器箱。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扬声器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助听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并且随着人们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应用于其上的扬声器件也相应快速地发展。扬声器的结构主要包括扬声器单体、上盖、底板和围壁,上盖、底板和围壁围合形成收容扬声器单体的容纳腔。目前,扬声器单体被置于容纳腔中后,几乎占据腔体的所有空间,尤其占据单体与底板之间的腔体空间,使得腔体的空间太小,影响扬声器的性能,且现有的扬声器单体中磁路系统导磁能力弱,影响扬声器的性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解决现有的扬声器箱腔体小、磁路系统导磁能力弱,影响扬声器箱性能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扬声器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围设成收容空间的围壁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振动系统以及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碗以及固定于所述磁碗的磁钢,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夹设于所述磁碗与所述底板之间的支撑磁钢。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及驱动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所述支撑磁钢的充磁方向垂直于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磁钢包括固定于所述磁碗的主磁钢以及环绕所述主磁钢设置且与所述主磁钢间隔形成磁间隙的边磁钢,所述支撑磁钢与所述磁间隙正对设置,所述支撑磁钢靠近所述边磁钢一侧的极性与所述边磁钢靠近所述支撑磁钢一端的极性相反。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支撑磁钢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磁钢分别设于所述主磁钢相对的两侧,且均与所述磁间隙正对设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磁钢还包括设于所述边磁钢远离所述底板一侧的副磁钢,所述边磁钢与所述副磁钢相对的一端极性相同。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扬声器单体还包括用于供所述振动系统和所述磁路系统安装的盆架、设于所述盆架顶部的上盖、以及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盆架底部两侧的第一防尘件,所述围壁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第一防尘件与所述盆架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磁碗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防尘件连接。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球顶,所述振膜包括环形振膜和下音膜,所述环形振膜的外侧与所述盆架的顶部连接,所述环形振膜的内侧与所述球顶的外侧连接,所述下音膜的外侧与所述盆架的底部连接,所述音圈的顶部与所述球顶抵接,所述音圈的底部部分与所述下音模抵接。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两个分别设于所述音圈两相对侧的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与所述盆架连接的弹性支撑件本体和从所述弹性支撑件本体朝向所述音圈方向延伸的弹臂,所述弹臂远离所述弹性支撑件本体的一端夹设于所述下音膜与所述音圈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磁碗与底板之间架设支撑磁钢,支撑磁钢既可以对扬声器单体起到支撑作用,不仅可以增大收容扬声器单体的收容空间,而且可以增强扬声器单体中磁路系统的导磁功能,从而提升整个扬声器箱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箱的爆炸图。图3是图1中沿线A-A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单体的爆炸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盆架、上盖和第一防尘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扬声器箱;1、扬声器单体;11、振动系统;111、环形振膜;112、球顶;113、音圈;114、下音膜;115、弹性支撑件;1151、弹性支撑件本体;1152、弹臂;12、磁路系统;121、磁碗;122、主磁钢;123、边磁钢;124、磁间隙;125、副磁钢;126、上夹板;127、极芯;128、第二防尘件;13、盆架;14、上盖;141、出音孔;15、第一防尘件;2、底板;21、通孔;3、围壁;4、支撑磁钢;5、收容空间;6、吸音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箱100,包括底板2、与底板2围设成收容空间5的围壁3以及收容于收容空间5内的扬声器单体1,扬声器单体1包括振动系统11以及磁路系统12,磁路系统12包括磁碗121以及固定于磁碗121的磁钢,扬声器箱100还包括夹设于磁碗121与底板2之间的支撑磁钢4。以该设计方式,通过在磁碗121与底板2之间架设支撑磁钢4,支撑磁钢4既可以对扬声器单体1起到支撑作用,不仅扩大了收容扬声器单体1的收容空间5的空间,又可以增强扬声器单体1中磁路系统的导磁功能,从而提升整个扬声器箱100的性能。优选地,振动系统11包括振膜及驱动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113,支撑磁钢4的充磁方向垂直于振膜的振动方向。优选地,磁钢包括固定于磁碗121的主磁钢122、环绕主磁钢122设置且与主磁钢122间隔形成磁间隙124的边磁钢123以及设于边磁钢123远离底板2一侧的副磁钢125,支撑磁钢4与磁间隙124正对设置,支撑磁钢4靠近边磁钢123一侧的极性与边磁钢123靠近支撑磁钢4一端的极性相反,边磁钢123与副磁钢125相对的一端极性相同。具体地,请参阅图4和图5,磁路系统12包括磁碗121、固定于磁碗121的主磁钢122、环绕主磁钢122设置且与主磁钢122间隔形成磁间隙124的边磁钢123、设于边磁钢123远离底板2一侧的副磁钢125、夹设于边磁钢123和副磁钢125之间的上夹板126以及叠设于主磁钢122远离底板2一侧的极芯127,在主磁钢122和极芯127之间还夹设有第二防尘件128。支撑磁钢4设于磁碗121与底板2之间,且支撑磁钢4与磁间隙124正对设置。支撑磁钢4靠近边磁钢123一侧的极性与边磁钢123靠近支撑磁钢4一端的极性相反,边磁钢123与副磁钢125相对的一端极性相同,例如,边磁钢123与磁碗121连接的一端为N极,边磁钢123远离磁碗121的一端为S极,支撑磁钢4靠近边磁钢123且朝向围壁3的一侧为S极、另一侧为N极,副磁钢125与上夹板126连接的一端为S极,副磁钢125远离上夹板126的一端为N极。以该设计方式,通过设置支撑磁钢4靠近边磁钢123一侧的极性与边磁钢123靠近支撑磁钢4一端的极性相反,支撑磁钢4可以增强主磁钢122和边磁钢123的导磁性能,从而提升扬声器单体1的性能;通过设置边磁钢123与副磁钢125相对的一端极性相同,可以增加磁间隙124中的磁感线密集度,提升磁路系统12的性能,从而提升扬声器单体1的性能。优选地,支撑磁钢4设有两个,两个支撑磁钢4分别设于主磁钢122相对的两侧,且均与磁间隙124正对设置。进一步增强了扬声器单体1的导磁功能。在本实施例中,主磁钢122为带圆角的矩形,环绕主磁钢122间隔设有四个边磁钢123,两个副磁钢125分别设在与主磁钢122两个长侧边间隔设置的边磁钢123远离底板2的一侧,两个支撑磁钢4与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扬声器箱,所述扬声器箱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围设成收容空间的围壁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振动系统以及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碗以及固定于所述磁碗的磁钢,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夹设于所述磁碗与所述底板之间的支撑磁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箱,所述扬声器箱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围设成收容空间的围壁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振动系统以及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碗以及固定于所述磁碗的磁钢,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夹设于所述磁碗与所述底板之间的支撑磁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及驱动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所述支撑磁钢的充磁方向垂直于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包括固定于所述磁碗的主磁钢以及环绕所述主磁钢设置且与所述主磁钢间隔形成磁间隙的边磁钢,所述支撑磁钢与所述磁间隙正对设置,所述支撑磁钢靠近所述边磁钢一侧的极性与所述边磁钢靠近所述支撑磁钢一端的极性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磁钢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磁钢分别设于所述主磁钢相对的两侧,且均与所述磁间隙正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还包括设于所述边磁钢远离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东,张龙,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