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围设成容纳腔的屏幕、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扬声器装置;所述屏幕上设有至少一个设备出声孔;所述扬声器装置包括上盖、与所述上盖配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下盖、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用于震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上盖相对间隔设置形成前声腔;所述上盖设有至少一个扬声器出声孔,所述扬声器出声孔连通所述前声腔以共同构成所述扬声器装置的前腔;所述壳体设有导声通道,所述导声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前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设备出声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评估导声通道的工作量,降低装配难度,减少声音的损失,提升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用户体验。
An electronic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与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比如,移动通信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脑、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人们对直观的操作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需求,不断追求电子设备的更大屏占比是电子设备发展的主要趋势。根据人们使用电子设备的习惯,电子设备的屏幕面向使用者,所以,当电子设备的设备出声孔面向使用者,才能更好的向使用者传播声音。采用全面屏的电子设备的采用普通正发音单体时,普通正发音单体的出声口一般设置在扬声器装置的侧面,需要设计评估扬声器装置的前腔与导声通道的对接,且在实际装配扬声器装置时易产生偏差,导致扬声器装置的前腔的出声口的声音未完全进入导声通道,造成扬声器装置出声不良,影响电子设备使用者的体验。因此,开发一种的扬声器装置易装配的全面屏电子设备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解决在全面屏的电子设备中扬声器装置不易装配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围设成容纳腔的屏幕、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扬声器装置;所述屏幕上设有至少一个设备出声孔;所述扬声器装置包括上盖、与所述上盖配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下盖、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用于震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上盖相对间隔设置形成前声腔;所述上盖设有至少一个扬声器出声孔,所述扬声器出声孔连通所述前声腔以共同构成所述扬声器装置的前腔;所述壳体设有导声通道,所述导声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前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设备出声孔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声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段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扬声器装置的形状相适配的扬声器安装槽;所述扬声器安装槽与所述导声通道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安装槽与所述导声通道的声音入口的连通,所述扬声器出声孔的声音出口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导声通道的声音入口的尺寸。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出声孔的出口的形状为长条形窄缝。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出声孔的数量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扬声器出声孔呈线性排列。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膜包括折环、安装在所述折环中部的球顶,所述折环的中部设有安装所述球顶的安装孔;所述折环、所述上盖、所述下盖围合形成连通所述前声腔与所述扬声器出声孔的出声通道,所述扬声器出声孔连通所述前声腔、所述出声通道以共同构成所述扬声器装置的前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环包括安装在所述下盖上的外环平面、位于所述外环平面内侧的凸环面;所述凸环面的凸面朝向所述上盖;所述扬声器出声孔设置在所述外环平面的正上方。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装置的上盖包括上盖盖体、用于安装所述上盖盖体的上盖边框;所述上盖边框的中部设有与所述上盖盖体相适配的盖体槽;所述上盖边框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出声凹槽,所述出声凹槽与所述盖体槽连通,所述上盖边框与所述上盖盖体围合使所述出声凹槽成为所述扬声器出声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盖体与所述上盖边框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装配。本技术的电子设备的扬声器装置的上盖设有至少一个扬声器出声孔,扬声器出声孔连通扬声器装置的前声腔以共同构成扬声器装置的前腔;电子设备的壳体设有导声通道,所述导声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前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设备出声孔连通,从而固化了电子设备的导声通道结构,减少了评估导声通道的工作量,降低了装配难度;通过把扬声器出声孔设置在扬声器装置的上盖上,缩短了导声通道的长度,从而缩短了扬声器单体发出的声音到设备出声孔的距离,减少了声音传播的损失,提升了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用户体验。因此,本技术减少评估导声通道的工作量,降低装配难度,减少声音的损失,提升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电子设备的扬声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扬声器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的扬声器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扬声器装置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扬声器装置10、与所述壳体围设成容纳腔的屏幕20、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壳体30;所述屏幕20上设有至少一个设备出声孔211;所述扬声器装置10包括上盖11、与所述上盖11配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下盖1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13;所述扬声器单体13包括用于震动发声的振膜131;所述振膜131与所述上盖11相对间隔设置形成前声腔;所述上盖11设有至少一个扬声器出声孔111,所述扬声器出声孔111连通所述前声腔以共同构成所述扬声器装置10的前腔;所述壳体30设有导声通道311,所述导声通道311的一端与所述前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设备出声孔211连通。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扬声器装置10的上盖11设有至少一个扬声器出声孔111,扬声器出声孔111连通扬声器装置11的前声腔以共同构成扬声器装置11的前腔;电子设备的壳体30设有导声通道311,导声通道311的一端前腔连通、另一端与设备出声孔211连通,从而固化了电子设备的导声通道311结构,减少了评估导声通道311的工作量,降低了装配难度;通过把扬声器出声孔111设置在扬声器装置10的上盖11上,缩短了导声通道311的长度,从而缩短了扬声器单体13发出的声音到设备出声孔211的距离,减少了声音传播的损失,提升了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用户体验。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移动通信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脑、穿戴设备,在此举例不作具体限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20采用全面屏设计,全面屏是电子设备业界对于超高屏占比电子设备设计的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从字面上解释就是电子设备的正面全部都是屏幕20,电子设备的四个边框位置都是采用无边框设计,追求接近100%的屏占比。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屏幕20还可以不采用全面屏设计,所述屏幕20上设有至少一个设备出声孔211,在此举例不作具体限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出声孔211设置成长条形窄缝,从而有利于声音从导声通道311通过长条形窄缝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围设成容纳腔的屏幕、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扬声器装置;/n所述屏幕上设有至少一个设备出声孔;/n所述扬声器装置包括上盖、与所述上盖配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下盖、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n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用于震动发声的振膜;/n所述振膜与所述上盖相对间隔设置形成前声腔;/n所述上盖设有至少一个扬声器出声孔,所述扬声器出声孔连通所述前声腔以共同构成所述扬声器装置的前腔;/n所述壳体设有导声通道,所述导声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前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设备出声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围设成容纳腔的屏幕、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扬声器装置;
所述屏幕上设有至少一个设备出声孔;
所述扬声器装置包括上盖、与所述上盖配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下盖、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
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用于震动发声的振膜;
所述振膜与所述上盖相对间隔设置形成前声腔;
所述上盖设有至少一个扬声器出声孔,所述扬声器出声孔连通所述前声腔以共同构成所述扬声器装置的前腔;
所述壳体设有导声通道,所述导声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前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设备出声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声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
所述第一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段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扬声器装置的形状相适配的扬声器安装槽;
所述扬声器安装槽与所述导声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安装槽与所述导声通道的声音入口的连通,所述扬声器出声孔的声音出口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导声通道的声音入口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出声孔的出口的形状为长条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东,张龙,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