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护罩及摄像机,涉及摄像机防护技术领域,该防护罩包括底座以及罩体,底座用于承载摄像机,所述罩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配合部;所述底座与所述罩体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所述摄像机的容纳腔;所述罩体上具有透明区域,所述透明区域使所述摄像机能够接收到被拍摄物反射的光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罩体卡合在底座上,可以对摄像机进行防护,可以防止隧道内部灰尘沉积到摄像机的镜头上,提高了摄像机成像清晰度;另外,罩体还可以对隧道内的水汽进行阻挡,避免水汽进入罩体内致使摄像头受潮,提高了摄像头的使用寿命。
Protective cover and camer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护罩及摄像机
本技术涉及摄像机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防护罩及摄像机。
技术介绍
摄像机(Camera或Webcam)又称为电脑相机、电脑眼、电子眼等,是一种视频输入设备,用于将光学图像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以便于光学图像的存储或者传输,被广泛的运用于各个工程领域等方面。相关技术中,当摄像机应用于隧道工程领域中,通常通过安装底座将摄像机安装在隧道内,以检测隧道内的状态,比如,当隧道处于施工状态时,可以通过摄像机对施工状态进行监视、跟踪和信息记录;或者是当隧道处于使用状态时,可以通过摄像头对隧道内安全状态进行监视、跟踪和信息记录。但是,隧道内部灰尘较大,灰尘会沉积在摄像机的镜头上,导致摄像机成像不清晰,降低摄像机的图像采集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护罩及摄像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隧道内部灰尘沉积到摄像机的镜头上,致使摄像机成像不清晰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防护罩,包括底座以及罩体;所述底座用于承载摄像机;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卡合部。所述罩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配合部;所述底座与所述罩体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所述摄像机的容纳腔。所述罩体上具有透明区域,所述透明区域使所述摄像机能够接收到被拍摄物反射的光线。如上所述的防护罩,其中,所述底座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底座的边缘延伸以形成所述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构成所述卡合部;所述罩体靠近所述底座的端部构成所述配合部。如上所述的防护罩,其中,所述罩体上还设置有清理件,所述清理件用于清理所述透明区域的外表面。如上所述的防护罩,其中,所述清理件包括第一马达以及刮灰板;所述第一马达设置在所述罩体内,且所述第一马达的输出轴穿设所述罩体;所述刮灰板与所述输出轴连接,且所述刮灰板与所述透明区域的外表面接触;所述第一马达用于带动所述刮灰板相对输出轴的轴线方向摆动,以清理所述透明区域的外表面。如上所述的防护罩,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摄像机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如上所述的防护罩,其中,所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转轴,且转轴的两端均凸出于所述固定座外,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摄像机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上。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马达与所述转轴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转轴转动。如上所述的防护罩,其中,所述罩体包括沿底座的边缘顺次连接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的顶板;所述第二侧板为透明板,所述透明板构成了所述透明区域。如上所述的防护罩,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上设置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通风孔。如上所述的防护罩,其中,所述第一侧板的内表面上、和/或所述第三侧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吸附层;所述吸附层包括海绵层以及设置在海绵层上的棉花层。本技术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机,包括摄像机本体以及如上所述的防护罩,所述摄像机本体设置在所述防护罩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罩及摄像机,该防护罩包括底座以及罩体,底座用于承载摄像机,所述罩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配合部;所述底座与所述罩体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所述摄像机的容纳腔;所述罩体上具有透明区域,所述透明区域使所述摄像机能够接收到被拍摄物反射的光线。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罩体卡合在底座上,可以对摄像机进行防护,可以防止隧道内部灰尘沉积到摄像机的镜头上,提高了摄像机成像清晰度;另外,罩体还可以对隧道内的水汽进行阻挡,避免水汽进入罩体内致使摄像头受潮,提高了摄像头的使用寿命。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罩及摄像机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做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罩及摄像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机安装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附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底座;20:罩体;201:第一侧板;202:第二侧板;203:第三侧板;204:第四侧板;205:顶板;30:凹槽;40:清理件;401:第一马达;402:刮灰板;50:固定座;501:第一固定座;502:第二固定座;60:转轴;70:第一连接板;80:第二连接板;90:摄像机;100:通风孔;110:海绵层;120:棉花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摄像机通常用于图像采集和图像储存,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摄像机可以应用在隧道中,用于实时监测隧道的状态。在相关技术中,通常是将通过安装底座将摄像机安装在隧道内,来监测隧道的状态,其中,隧道的状态可以包括施工状态和使用状态,当隧道处于施工状态时,可以通过摄像机对施工状态进行监视、跟踪和信息记录;或者是当隧道处于使用状态时,可以通过摄像头对隧道内安全状态进行监视、跟踪和信息记录。但是,现有技术中,摄像机一般是暴露在空气中,会存在如下的缺陷,一是:隧道内部灰尘较大,灰尘会沉积在摄像机的镜头上,导致摄像机成像不清晰,降低摄像机的图像采集能力;二是:隧道内空气比较潮湿,水汽较大,容易导致摄像机受潮,降低摄像机的使用寿命。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罩,可以套设在摄像机上,利用防护罩来阻挡外界灰尘和水汽,避免灰尘沉积在摄像机的镜头上,同时,防护罩也可以阻挡外界的水汽进入防护罩中,防止出现摄像机受潮,降低摄像机的使用寿命的缺陷。另外,为了保证摄像机能够准确地拍摄到隧道的实时图像,防护罩上还具有透明区域,确保了摄像机的正常工作。图1本技术提供的防护罩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罩体;/n所述底座用于承载摄像机;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卡合部;/n所述罩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配合部;所述底座与所述罩体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所述摄像机的容纳腔;/n所述罩体上具有透明区域,所述透明区域使所述摄像机能够接收到被拍摄物反射的光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罩体;
所述底座用于承载摄像机;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卡合部;
所述罩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配合部;所述底座与所述罩体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所述摄像机的容纳腔;
所述罩体上具有透明区域,所述透明区域使所述摄像机能够接收到被拍摄物反射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底座的边缘延伸以形成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构成所述卡合部;
所述罩体靠近所述底座的端部构成所述配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上还设置有清理件,所述清理件用于清理所述透明区域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件包括第一马达以及刮灰板;
所述第一马达设置在所述罩体内,且所述第一马达的输出轴穿设所述罩体;
所述刮灰板与所述输出轴连接,且所述刮灰板与所述透明区域的外表面接触;所述第一马达用于带动所述刮灰板相对输出轴的轴线方向摆动,以清理所述透明区域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摄像机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俊江,汤浩然,杨福理,黎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