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NUC972与BCM5396的交换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24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NUC972与BCM5396的交换模块,包括前面板、主板和电源,所述前面板电性连接有主板,所述主板电性连接有电源;所述主板包括业务单元、管理单元和power单元,所述业务单元双向电性连接有前面板,所述业务单元单向电性连接有通讯接口,所述业务单元单向连接有J1单元,所述J1单元双向电性连接有管理单元,所述J1单元单向连接有power单元。本交换模块采用NUC972与BCM5396芯片设计交换机模块,控制核心以STM32和NUC972为主,用来控制相关信息,基于NUC972与BCM5396实再插卡式交换机模块,采用CPCI座与背板连接,可复用于多个设备。

A switch module based on nuc972 and bcm539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NUC972与BCM5396的交换模块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NUC972与BCM5396的交换模块。
技术介绍
目前轨道交通领域对车载列车的运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车载主机设备集成交换机模块,用于车载组网,传统的解决方案是采购交换机成品,或采购交换机模块集成于机箱,这种方案的限制是要独立开发交换模块的承载板,交换机的功能与供货等均受限于交换机模块厂家,一旦交换机模块停产,又需要从新开发新的交换机承载板,以适配交换机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NUC972与BCM5396的交换模块,具备可插卡,可复用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NUC972与BCM5396的交换模块,包括前面板、主板和电源,所述前面板电性连接有主板,所述主板电性连接有电源;所述主板包括业务单元、管理单元和power单元,所述业务单元双向电性连接有前面板,所述业务单元单向电性连接有通讯接口,所述业务单元单向连接有J1单元,所述J1单元双向电性连接有管理单元,所述J1单元单向连接有power单元,所述power单元通过管理单元电源输出端连接有管理单元,所述power单元通过业务单元电源输出端连接有业务单元,所述J1单元通过电源输出端连接有电源,所述业务单元包括NUC单片机、以太网交换芯片和端口物理层;所述power单元包括电源转换电路模块和1分2模块,所述1分2模块通过电源转换电路模块连接管理单元;所述管理单元包括STM嵌入式单片机。优选的,所述STM嵌入式单片机分别连接有12c/串口模块、Uart模块、USB_H模块、UDB_D模块和Sys_ctl模块。优选的,所述J1单元双向连接有USB_host设备、USB_device设备、UART设备、SPI设备、net设备和sys_ctl设备。优选的,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的型号为BCM5396,NUC单片机的型号为NUC972,STM嵌入式单片机的型号为STM32-1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基于NUC972与BCM5396的交换模块,采用NUC972与BCM5396芯片设计交换机模块,控制核心以STM32和NUC972为主,用来控制相关信息,采用BCM5398交换芯片提供网络接口;采用STM32芯片做管理单元,STM32当做管理单元,用来控制电源部分、传输部分数据、整理/处理相关数据;采用NUC972作为控制核心,NUC972作为控制核心,用以编写交换机的控制界面(web界面、通讯协议、管理协议等等);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基于NUC972与BCM5396实再插卡式交换机模块,采用CPCI座与背板连接,可复用于多个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板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的管理单元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业务单元原理图;图5为本技术的power单元原理图。图中:1、前面板;2、主板;21、业务单元;211、NUC单片机;212、以太网交换芯片;213、端口物理层;22、管理单元;221、STM嵌入式单片机;222、12c/串口模块;223、Uart模块;224、USB_H模块;225、UDB_D模块;226、Sys_ctl模块;23、power单元;231、电源转换电路模块;232、1分2模块;233、管理单元电源输出端;234、业务单元电源输出端;24、通讯接口;25、J1单元;3、电源;31、电源输出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基于NUC972与BCM5396的交换模块,包括前面板1、主板2和电源3,所述前面板1电性连接有主板2,所述主板2电性连接有电源3;所述主板2包括业务单元21、管理单元22和power单元23,所述业务单元21双向电性连接有前面板1,所述业务单元21单向电性连接有通讯接口24,所述业务单元21单向连接有J1单元25,所述J1单元25双向连接有USB_host设备、USB_device设备、UART设备、SPI设备、net设备和sys_ctl设备,所述J1单元25双向电性连接有管理单元22,所述J1单元25单向连接有power单元23,所述power单元23通过管理单元电源输出端233连接有管理单元22,所述power单元23通过业务单元电源输出端234连接有业务单元21,所述J1单元25通过电源输出端31连接有电源3,所述业务单元21包括NUC单片机211、以太网交换芯片212和端口物理层213;所述power单元23包括电源转换电路模块231和1分2模块232,所述1分2模块232通过电源转换电路模块231连接管理单元22,其中电源转换电路模块231和管理单元22之间连接有控制脚,电源转换电路模块231将原有的电压转换为3.3V、24V和5V,其中3.3V电压供给管理单元22;所述管理单元22包括STM嵌入式单片机221,所述STM嵌入式单片机221分别连接有12c/串口模块222、Uart模块223、USB_H模块224、UDB_D模块225和Sys_ctl模块226,Uart模块223、USB_H模块224、UDB_D模块225和Sys_ctl模块连接有STM嵌入式单片机221,STM嵌入式单片机221的另一侧连接有12c/串口模块222、Uart模块223、USB_H模块224和UDB_D模块225,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212的型号为BCM5396,NUC单片机211的型号为NUC972,STM嵌入式单片机221的型号为STM32-107,端口物理层213又名PHY。工作原理:控制核心以STM32的和NUC972为主,用来控制相关信息;STM32当做管理单元22,用来控制电源3部分、传输部分数据、整理/处理相关数据;NUC972作为控制核心,用以编写交换机的控制界面(web界面、通讯协议、管理协议等等);业务单元21为交换单元,采用BCM5396,对外提供多个网口,该交换机模块采用CPCI座与背板连接,可复用于多个设备。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基于NUC972与BCM5396的交换模块,采用NUC972与BCM5396芯片设计交换机模块,控制核心以STM32和NUC972为主,用来控制相关信息,采用BCM5398交换芯片提供网络接口;采用STM32芯片做管理单元22,STM32当做管理单元22,用来控制电源3部分、传输部分数据、整理/处理相关数据;采用NUC972作为控制核心,NUC972作为控制核心,用以编写交换机的控制界面(web界面、通讯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NUC972与BCM5396的交换模块,包括前面板(1)、主板(2)和电源(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1)电性连接有主板(2),所述主板(2)电性连接有电源(3);所述主板(2)包括业务单元(21)、管理单元(22)和power单元(23),所述业务单元(21)双向电性连接有前面板(1),所述业务单元(21)单向电性连接有通讯接口(24),所述业务单元(21)单向连接有J1单元(25),所述J1单元(25)双向电性连接有管理单元(22),所述J1单元(25)单向连接有power单元(23),所述power单元(23)通过管理单元电源输出端(233)连接有管理单元(22),所述power单元(23)通过业务单元电源输出端(234)连接有业务单元(21),所述J1单元(25)通过电源输出端(31)连接有电源(3),所述业务单元(21)包括NUC单片机(211)、以太网交换芯片(212)和端口物理层(213);所述power单元(23)包括电源转换电路模块(231)和1分2模块(232),所述1分2模块(232)通过电源转换电路模块(231)连接管理单元(22);所述管理单元(22)包括STM嵌入式单片机(2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NUC972与BCM5396的交换模块,包括前面板(1)、主板(2)和电源(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1)电性连接有主板(2),所述主板(2)电性连接有电源(3);所述主板(2)包括业务单元(21)、管理单元(22)和power单元(23),所述业务单元(21)双向电性连接有前面板(1),所述业务单元(21)单向电性连接有通讯接口(24),所述业务单元(21)单向连接有J1单元(25),所述J1单元(25)双向电性连接有管理单元(22),所述J1单元(25)单向连接有power单元(23),所述power单元(23)通过管理单元电源输出端(233)连接有管理单元(22),所述power单元(23)通过业务单元电源输出端(234)连接有业务单元(21),所述J1单元(25)通过电源输出端(31)连接有电源(3),所述业务单元(21)包括NUC单片机(211)、以太网交换芯片(212)和端口物理层(213);所述power单元(23)包括电源转换电路模块(231)和1分2模块(23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旭张跃年贾洪海廖庆东陈旻纪军
申请(专利权)人:英龙华通武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