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剂回收装置,所述制冷剂回收装置藉由尽量抑制用于回收制冷剂的制冷剂回收装置压缩机的油排出量,从而,使压缩机油管理变得容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冷剂回收装置至少具备蒸发部、压缩机、冷凝部,并使制冷剂依次通过蒸发部、压缩机、冷凝部而进行制冷剂回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制冷剂回收装置中,作为上述压缩机的液压油充填以与回收的上述制冷剂非相溶的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空调机拆卸或破碎前进行的制冷剂回收作业中所使用的制冷剂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对由铁、铝、铜、塑料等以及其复合材料结构的产业废弃物,在使用破碎机等破碎后,进行分离、选别而实行再循环回收。可是,由于在空调机等废弃物内部封入制冷剂、油等,在原状态下投入破碎机,则制冷剂喷出、或漏油,导致环境破坏和火灾的危险性很大,因此,使用者有义务回收制冷剂和进行制品再循环化。从空调机回收制冷剂,首先使配管内制冷剂单独或与油一起排出,在蒸发部使制冷剂气化,在油分离器或分油箱中制冷剂与油完全分离。制冷剂再次由压缩机吸入,重复压缩后,在冷凝部制冷剂液化,再用耐压瓶回收。压缩制冷剂用的上述压缩机,考虑到耐久性及通用性,大多转用普通空调机中用的压缩机,但压缩机中用的油因与制冷剂的互溶性好,被充填的油在运行中每次少量的随制冷剂从压缩机中排出。因此,使油分离器介在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液体回流回路,回收压缩机排出的油。可是,即使设置这样液体回流回路,但由于在处理许多废制品期间,油是慢慢减少的,因此,JP A5-280835提出配设多只油分离器的方案。然而,单是配设多只油分离器的方法也有限度,不能说其油回收充分,使用易溶于制冷剂的压缩机油时,则油排出量降低,则如何有效、巧妙地分离排出的油,使其再次回流到压缩机侧是个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往技术的问题而进行研究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剂回收装置,所述制冷剂回收装置藉由在对废制品进行解体处理之前,极力抑制设置于用于回收制冷剂作业的制冷剂回收装置中的压缩机的油排出量,使得对压缩机内部油的日常管理变得容易。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面的制冷剂回收装置至少包括蒸发部、压缩机、冷凝部,并使制冷剂依次通过上述蒸发部、压缩机、冷凝部,进行制冷剂回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剂回收装置中,作为上述压缩机的液压油(工作油)充填有与回收的上述制冷剂非相溶的油。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尽量抑制制冷剂回收装置的压缩机中油排出量,故油的日常管理容易,不必频繁补充加油,能够长时期保证压缩机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面的制冷剂回收装置,是在上述压缩机与上述冷凝部之间配设油分离器。根据上述第2方面的制冷剂回收装置,作为压缩机油使用非相溶系油,由此,提高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显著改善分离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面的制冷剂回收装置,是在上述油分离器中配设电加热器。根据上述第3方面的制冷剂回收装置,在配置于压缩机下游侧的油分离器上配设加热用电热器,由此,对于高粘度油,例如即使40℃动粘度200mm2/s,也能显著使油回流性提高,可制得长期间不必补充油的制冷剂回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面的制冷剂回收装置,是对单独或混合含有CFC系、HCFC系、或HFC系制冷剂的上述制冷剂,作为上述液压油充填石蜡系油。根据上述第4方面的制冷剂回收装置,则相对于CFC系、HCFC系、HFC系制冷剂,藉由使用石蜡系油,可将其常温下的互溶性作得非常小,可以将压缩机的油排出量抑制得尽量低。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面的制冷剂回收装置,是上述油在40℃的动粘度在100~400mm2/s。根据上述第5方面的制冷剂回收装置,油在40℃的动粘度调到100~400mm2/s,藉此,可以将这比通常制冷循环使用的油的粘度等级高的油用于制冷剂回收,从而,能将压缩机油排出量抑制得尽可能小。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面的制冷剂回收装置是,上述制冷剂与上述油的互溶度(相互溶解度),在25℃时为5wt%以下。根据上述第6方面的制冷剂回收装置,藉由使制冷剂与油相互溶解度在25℃时在5wt%以下,可提高制冷剂与液压油的分离状态,能够将压缩机的油排出量抑制得尽可能小。附图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示的从室外机回收制冷剂的制冷剂回收装置管系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所示的从室外机回收制冷剂的制冷剂回收装置管系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1所示的从室外机回收制冷剂的制冷剂回收装置管系图。图4是对比例3所示从室外机回收制冷剂的制冷剂回收装置管系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1)图1是制冷剂回收装置的概略结构图。A是内部被密封有R22残存制冷剂的应回收的制冷剂物体,也就是废制品,例如相当分体式空调机的室外机等。1是耐压软管,设有成为室外机A的连接阀的双通阀A-1、三通阀A-2,作为从室外机A将R22制冷剂收入制冷剂回收装置的连接部。2是过滤器一部分,设在耐压软管1的下游侧,是防止混入从上述耐压软管1取入的、来自室外机A来的R22制冷剂中杂质流入用的。3是设在上述过滤器一部2出口侧的压力开关,用于知道制冷剂回收开始及结束时的时间。压力开关3接到室外机后,如确认制冷剂压力在既定值以上,则开始制冷剂回收装置运行,并测定上述过滤器一部2的出口侧压力,当达到既定值时,作OFF动作,停止制冷剂回收装置运行,起到结束制冷剂回收的作用。4是指示室外机内制冷剂压力的压力计,测定上述过滤器一部2的出口侧压力。5是干燥机,在上述过滤器2出口侧,配置于上述过滤器一部2的下游,除去回收过程中R22制冷剂中所含水分用的设备。6是接在上述干燥机5出口侧的毛细管,使正从上述室外机A回收的气液混合制冷剂达充分减压状态。7是成为接到上述毛细管6出口侧的蒸发部的第1热交换器,使由上述毛细管减压的制冷剂气化。8是螺旋桨式风机,由风机电动机驱动,对设置在上述第1热交换器7近旁的表面送风,促进蒸发部的制冷剂气化。10是分油箱,接于上述第1热交换器7的出口侧,在蒸发部液化的制冷剂与室外机A内的压缩机油以混合状态供给,在这里被充分分离。在该分油箱10中配设加热电热器11,作为其辅助手段,使回收的制冷剂向废制品油的溶入量降低。并且,在冬季等室外温度低下时,可用加热电热器控制温度,使制冷剂油分离特性提高。在上述加热用电加热器11底部设置排油口,其通过止回阀12与贮油箱13相接,被分离的油被回收到贮油箱13中。上述贮油箱13下部也设置排油口,并配设阀门14,以定期排出油。15是第1油分离器,与设在上述分油箱10上部的出口侧连接,以使随伴着气化的R22制冷剂的少量油再次充分分离用设备。第1油分离器15也设排油口,其通过止回阀16与上述贮油箱13连接,结构由该贮油箱13回收分离的油。17是接于上述第1油分离器15出口侧的止回阀,阻止制冷剂倒流入第1油分离器15。18是通过上述止回阀17接于第1油分离器15出口侧的储液器,是将正在回收的制冷剂分离成液态成分和气态成分,并使液态制冷剂不流入压缩机吸入口用的分离用容器。19是连接于上述储液器8的压缩机,由吸入口吸入经上述储液器18分离的气态制冷剂,在内部压缩气态制冷剂,形成高温高压气体后从排出口排出。上述压缩机是密封高压型,其液压油使用石蜡系油,40℃的动粘度是65mm2/s,25℃时与R22制冷剂互溶性约3.3wt%。20是接于压缩机19出口侧的第2油分离器,分离自上述压缩机19排出的制冷剂中油用的设备。21是回流管路,配设在上述储液器的入口侧与第2油分离器之间,其管路中设置止回阀22,将滞留于上述第2油分离器20底部的油分回流到上述储液器18入口用的。由此,油再次流入压缩机19侧,防止压缩机19润滑油缺少发生的烧接。23是成为冷凝器的第2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剂回收装置,所述制冷剂回收装置至少包括蒸发部、压缩机、冷凝部,并使制冷剂依次通过所述蒸发部、压缩机、冷凝部进行制冷剂回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制冷剂回收装置中,作为所述压缩机的液压油是充填以与回收的所述制冷剂非相溶的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沼本浩直,宫崎义也,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