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触发器的脉冲触发自锁按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216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T’触发器的脉冲触发自锁按钮,属于电路式开关领域,短路金属片贴附在按钮底座的四角上且与电压输入Vin+端相连;短路金属环贴附在按钮底座上表面;按钮底座的下表面具有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分别与内嵌式逻辑控制电路的电压输入Vin+端相连、电压输入GND端相连、电压输出Vout+端相连和电压输出GND端相连;接触金属镂空隆起按钮的四角紧贴在按钮底座上的四角短路金属片上;接触金属镂空隆起按钮与短路金属环之间形成脉冲触发开关S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T’触发器翻转原理控制MOS管关断来实现开关自锁和打开,省去使用微处理器控制,节省了整个系统的成本,使得接触按钮开关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

Pulse triggered self-locking button based on t 'trig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T’触发器的脉冲触发自锁按钮
本技术涉及数字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T’触发器的脉冲触发自锁按钮。
技术介绍
公知的自锁开关均为机械式自锁,这种设计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高度集成化、机械接触不灵敏、时间久机械部分容易损坏、并且常规按钮开关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抖动过程,需要人为设置消抖电路或者消抖程序等,而目前常用的按钮自锁电路是通过处理器来控制三极管或者MOS管来实现电路的自锁,这样需要在电路中添加微处理器,这样不仅会占用微处理器的资源,而且在一些不需要微处理器的地方上增加了整个电路的成本及电路的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T’触发器的脉冲触发自锁按钮开关,通过运用T’触发器的电路自锁和电平翻转功能来实现P-MOS管的导通与关断从而实现了开关的自锁导通与关断,使电路克服占用空间大、不易集成等问题,应用场景更加广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T’触发器的脉冲触发自锁按钮,包括接触金属镂空隆起按钮、短路金属环、短路金属片、按钮底座、内嵌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T’触发器的脉冲触发自锁按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金属镂空隆起按钮(1)、短路金属环(3)、短路金属片(4)、按钮底座(5)、内嵌式逻辑控制电路(6);所述短路金属片(4)贴附在按钮底座(5)的四角上;所述短路金属环(3)贴附在按钮底座(5)上表面;所述按钮底座(5)的下表面具有第一引脚(7)、第二引脚(8)、第三引脚(9)和第四引脚(10);所述接触金属镂空隆起按钮(1)的四角紧贴在按钮底座(5)上的四角短路金属片(4)上;接触金属镂空隆起按钮(1)与短路金属环(3)之间形成脉冲触发开关S1;所述第一引脚(7)和短路金属片(4)均与内嵌式逻辑控制电路(6)的电压输入Vin+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T’触发器的脉冲触发自锁按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金属镂空隆起按钮(1)、短路金属环(3)、短路金属片(4)、按钮底座(5)、内嵌式逻辑控制电路(6);所述短路金属片(4)贴附在按钮底座(5)的四角上;所述短路金属环(3)贴附在按钮底座(5)上表面;所述按钮底座(5)的下表面具有第一引脚(7)、第二引脚(8)、第三引脚(9)和第四引脚(10);所述接触金属镂空隆起按钮(1)的四角紧贴在按钮底座(5)上的四角短路金属片(4)上;接触金属镂空隆起按钮(1)与短路金属环(3)之间形成脉冲触发开关S1;所述第一引脚(7)和短路金属片(4)均与内嵌式逻辑控制电路(6)的电压输入Vin+端相连;所述第二引脚(8)与内嵌式逻辑控制电路(6)的电压输入GND端相连;所述第三引脚(9)与内嵌式逻辑控制电路(6)的电压输出Vout+端相连;所述第四引脚(10)与内嵌式逻辑控制电路(6)的电压输出GND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触发器的脉冲触发自锁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式逻辑控制电路(6)包括T’触发器、电平反相器、功率P-MOS管、电阻R1、电阻R2,T’触发器信号输入端接到短路金属环(3),T’触发器的信号输出端接入到电平反相器的输入端,电平反相器的输出端接入到功率P-MOS管的栅极,功率P-MOS管的源极与短路金属片(4)电连接后作为电压输入Vin+端,功率P-MOS管的漏极作为到电压输出Vout+端,短路金属环(3)还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作为电压输入GND端;功率P-MOS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生张伟业徐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率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