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溢水罐及车辆
本技术属于车辆零部件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溢水罐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并将逐步成为发展主流。新能源汽车的冷却系统为各零部件提供适宜工作温度,以确保整车的高效运行。电动汽车电气元件包括:电池包、充电机、电机、电机控制器等,这些电气元件均需与冷却系统热交换,由冷却系统的冷却液携带多余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实现部件降温作用。低温系统的溢水罐多串联于冷却系统布置,实现液气分离作用。现有的溢水罐噪音较大,传统的溢水罐设有挡板结构,含有空气的高流速冷却液流入溢水罐会直接撞击挡板产生“瀑布”落水声;专利技术人还发现汽车在启停时或者加速、减速时,罐体内的冷却液会发生晃动,从而产生液体流动的噪音。但是,新能源汽车因无发动机,整车运行时相对于传统汽车更为安静,因此要求整车各零部件在运行状态时严格控制噪声。现有的溢水罐噪音大,显然难以满足用户对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即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的要求,无法提升用户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溢水罐,旨在解决或者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溢水罐存在的噪音过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溢水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设有容置腔以及分别与所述容置腔导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以及隔板,横置于所述罐体内以抑制所述容置腔内冷却液的上下窜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溢水罐还包括:r>缓冲结构,毗邻设置于所述溢水罐的所述进液口处,用于缓冲从所述进液口流入的冷却液;自所述进液口流入的冷却液经所述缓冲结构缓冲后再流向所述容置腔内的冷却液放置区。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隔板上的弧形导流板体,所述弧形导流板体凸出于所述隔板设置。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与所述隔板相连的子隔板,所述子隔板与所述隔板围构形成有与所述进液口导通的缓冲腔,所述缓冲腔上还设有用于供冷却液流向所述容置腔内冷却液放置区的开口。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隔板和所述缓冲结构为一体成型构件。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进液口的开口截面积与所述出液口的开口截面积比值范围为0.8-1.2。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罐体的下部,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延长冷却液流向所述出液口路径的迷宫通道。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隔板的设置高度不高于所述容置腔内冷却液的最低工作液位,且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隔板下方。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罐体包括下罐部以及扣设于所述下罐部上方并与所述下罐部相连的上罐部,所述上罐部和所述下罐部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设置于所述下罐部上。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溢水罐。本技术提供的溢水罐,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罐体的容置腔内增设横置的隔板,从而抑制容置腔内冷却液的上下窜动,减小冷却液流动的液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溢水罐的噪音,提升汽车的驾驶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溢水罐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溢水罐的组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溢水罐的爆炸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3中B处的剖视图;图6为图4中下罐的示意图;图7为图4中隔板的示意图之一;图8为图4中隔板的示意图之二;图9为现有技术中溢水罐的噪音测试结果分析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溢水罐的噪音测试结果分析图。图中:100’、罐体;110’、进液管;120’、出液管;200’、挡板结构;100、溢水罐;110、上罐部;120、下罐部;121、第一进液管;122、第二进液管;123、出液管;124、挡板;125、安装法兰;200、隔板;210、弧形导流板体;220、子隔板;230、开口;240、加液口;250、最低液位凸起部;260、最高液位凸起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高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见图3至图8,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溢水罐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所述的溢水罐100,包括罐体100以及隔板200。其中,罐体100内设有容置腔,容置腔内可以存储冷却液,容置腔内存储、集聚冷却液的空间部分就是冷却液放置区。具体的,冷却液在容置腔(冷却液放置区)内会有预设的最低工作液位和最高工作液位,容置腔内冷却液的预设工作液位(即正常工作液位)也就是位于最低工作液位和最高工作液位之间,冷却液高于最高工作液位或者低于最低工作液位都会使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溢水罐处于不正常工作状态。罐体100上还设有分别与容置腔导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冷却液可以从进液口流入至罐体100内,也可以从出液口流出罐体100。这里应该理解的是,进液口和出液口的数量不一定唯一设置。隔板200横置于罐体100内的容置腔中,将容置腔分隔为两个子腔,当然为了便于气液分离和排气操作,两子腔必然是连通的,两子腔沿竖直方向上下设置。隔板200可以与罐体100相连、悬设于容置腔内或者隔板200与罐体100是一体结构。专利技术人发现汽车在启停时或者加速、减速时,罐体100内的冷却液会发生晃动,从而产生较大液体流动的噪音,为此,在本实施例中特在容置腔内增设隔板200,并使隔板200横亘在容置腔内,以平稳冷却液,减少冷却液的上下晃动(即减少冷却液沿整车Z向晃动),降低噪音,并在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溢水罐,其特征在于,包括:/n罐体,所述罐体设有容置腔以及分别与所述容置腔导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以及/n隔板,横置于所述罐体内以抑制所述容置腔内冷却液的上下窜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溢水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设有容置腔以及分别与所述容置腔导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以及
隔板,横置于所述罐体内以抑制所述容置腔内冷却液的上下窜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罐还包括:
缓冲结构,毗邻设置于所述溢水罐的所述进液口处,用于缓冲从所述进液口流入的冷却液;
自所述进液口流入的冷却液经所述缓冲结构缓冲后再流向所述容置腔内的冷却液放置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溢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隔板上的弧形导流板体,所述弧形导流板体凸出于所述隔板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溢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与所述隔板相连的子隔板,所述子隔板与所述隔板围构形成有与所述进液口导通的缓冲腔,所述缓冲腔上还设有用于供冷却液流向所述容置腔内冷却液放置区的开口。
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伟,杨名权,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