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可关断输出的供电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可关断输出的供电充电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可关断输出的供电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用于关断输出的供电充电装置多数可控硅来实现关闭输出到负载或电池的电路,这种形式的电路工作过程中耗电量较大,同时对其电路损耗较为严重,并且电路生产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新型可关断输出的供电充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可关断输出的供电充电装置,解决了现有供电充电装置关断输出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可关断输出的供电充电装置,包括IC1、U5、变压器T1、保护电路、EMI滤波电路、启动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吸收电路和U5供电电路,所述保护电路与EMI滤波电路对应连接,所述EMI滤波电路与整流滤波电路和启动电路对应连接,所述吸收电路与U5供电电路之间设有变压器T1,所述吸收电路与启动电路导线连接,所述U5供电电路与外接供电电路相连接,所述IC1的1管脚接地,所述IC1的2管脚和3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可关断输出的供电充电装置,包括IC1(1)、U5(2)、变压器T1(66)、保护电路、EMI滤波电路、启动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吸收电路和U5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与EMI滤波电路对应连接,所述EMI滤波电路与整流滤波电路和启动电路对应连接,所述吸收电路与U5供电电路之间设有变压器T1(66),所述吸收电路与启动电路导线连接,所述U5供电电路与外接供电电路相连接,所述IC1(1)的1管脚接地,所述IC1(1)的2管脚和3管脚与启动电路相连接,所述IC1(1)的2管脚与启动电路之间设有R19(3),所述IC1(1)的3管脚导线连接有C18一(4)及R2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可关断输出的供电充电装置,包括IC1(1)、U5(2)、变压器T1(66)、保护电路、EMI滤波电路、启动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吸收电路和U5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与EMI滤波电路对应连接,所述EMI滤波电路与整流滤波电路和启动电路对应连接,所述吸收电路与U5供电电路之间设有变压器T1(66),所述吸收电路与启动电路导线连接,所述U5供电电路与外接供电电路相连接,所述IC1(1)的1管脚接地,所述IC1(1)的2管脚和3管脚与启动电路相连接,所述IC1(1)的2管脚与启动电路之间设有R19(3),所述IC1(1)的3管脚导线连接有C18一(4)及R21(5),所述C18一(4)另一端接地,所述R21(5)另一端连接D6(6),所述D6(6)另一端连接有变压器辅助绕组,所述变压器辅助绕组另一端接地,所述IC1(1)的4管脚连接C11(7)、U2B(8)和DX1(26),所述C11(7)及U2B(8)另一端均接地,所述IC1(1)的5管脚连接R20A(9)、R20B(10)、R20C(11)和R20D(12),所述R20A(9)、R20B(10)、R20C(11)和R20D(12)相互并联后接地,所述IC1(1)的6管脚、7管脚和8管脚均与吸收电路和变压器T1(66)相连接,所述DX1(26)通过导线连接R18(20)和Q3(19),所述R18(20)导线连接R28(21),所述Q3(19)发射极连接有R29(24),所述Q3(19)基极连接有R20(25)、R23(23)、R22(22),所述R22(22)另一端连接有Q2(18),所述Q2(18)的基极均与R18(20)和R28(21)相连接,所述Q2(18)的发射极和R28(21)均与启动电路相连接,所述Q2(18)的发射极连接有U3B(17),所述U3B(17)另一端与R23(23)相连接,所述R20(25)及R29(24)另一端均接地,所述U5(2)的4管脚连接有R40A(77)、R38(45)和ZD6(14),所述U5(2)的3管脚连接有R40B(29),所述R40B(29)和R40A(77)另一端均连接有LED1(28),一对所述LED1(28)的另一端均与U5供电电路相连接,所述R38(45)另一端连接有Q5(43)和R37(44),所述Q5(43)的发射极和R37(44)另一端均接地,所述Q5(43)的集电极连接有R25C(42),所述R25C(42)另一端与U5(2)的8管脚相连接,所述ZD6(14)另一端连接有ZD4(46)和R16(15),所述ZD4(46)另一端连接VO+,所述R16(15)另一端连接有ZD5(13)和C7(16),所述ZD5(13)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有U3A(78),所述U3A(78)另一端串联有R26(27),所述C7(16)和R26(27)的另一端均接地,U5(2)的1管脚连接有R25(30)和U2A(31),所述U2A(31)另一端连接R24(32),所述R25(30)与U2A(31)并联后与R24(32)串联连接,所述R24(32)和U5(2)的2管脚均与U5供电电路相连接,所述U5(2)的8管脚分别连接有C18二(33)和R27(38),所述U5(2)的7管脚分别连接有C13(35)和R38A(34),所述U5(2)的6管脚分别连接C14(37)和R35(36),所述R35(36)和R38A(34)的另一端均与VO-相连接,所述C14(37)、C13(35)、C18二(33)和U5(2)的1管脚通过导线相连接,所述U5(2)的5管脚通过导线连接R27(38)和R14ABC(41),所述R14ABC(41)另一端与VO-相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东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昕泰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