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自动定位结构
本技术属于车载设备领域,涉及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自动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手机采取无线充电过程中,一般采用水平面限位的结构,但是这种结构存在手机充电位置不稳定、手机手动放置与无线充电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不稳定的问题,如图1所示,手机在X、Y、Z方向都不能很好固定。行车过程中,车辆的速度变化、转向和颠簸等都会造成手机与无线充电模块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导致手机与无线充电模块之间的电量传输间歇性地出现连接、断开等情况,手机无线充电过程不连续、不稳定,充电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自动定位结构。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自动定位结构,与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固定连接,用于对需要无线充电的手机进行定位,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矩形的固定外壳,固定外壳由上端面起开有纵向设置的用于插入手机的插槽,固定外壳的底部封闭,插槽在固定外壳的后表面上形成矩形开口,插槽中有两个纵向间隔设置的片状弹簧,片状弹簧上下两端固定设置在固定外壳的前壁的后表面上,片状弹簧的中部为向后凸起的弧形,插槽中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移动限位板,两个间隔设置的螺旋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固定外壳的下壁的上表面上,两个螺旋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移动限位板的下表面上,固定外壳的后表面位于矩形开口两侧的部位与车载无线充电模块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包括:插槽的左右两端的内壁为弧形曲面。在插槽内位于移动限位板向上移动的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自动定位结构,与车载无线充电模块(7)固定连接,用于对需要无线充电的手机(8)进行定位,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矩形的固定外壳(1),固定外壳(1)由上端面起开有纵向设置的用于插入手机(8)的插槽(2),固定外壳(1)的底部封闭,插槽(2)在固定外壳(1)的后表面上形成矩形开口(3),插槽(2)中有两个纵向间隔设置的片状弹簧(4),片状弹簧(4)上下两端固定设置在固定外壳(1)的前壁的后表面上,片状弹簧(4)的中部为向后凸起的弧形,插槽(2)中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移动限位板(5),两个间隔设置的螺旋弹簧(6)的下端固定在固定外壳(1)的下壁的上表面上,两个螺旋弹簧(6)的上端固定在移动限位板(5)的下表面上,固定外壳(1)的后表面位于矩形开口(3)两侧的部位与车载无线充电模块(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自动定位结构,与车载无线充电模块(7)固定连接,用于对需要无线充电的手机(8)进行定位,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矩形的固定外壳(1),固定外壳(1)由上端面起开有纵向设置的用于插入手机(8)的插槽(2),固定外壳(1)的底部封闭,插槽(2)在固定外壳(1)的后表面上形成矩形开口(3),插槽(2)中有两个纵向间隔设置的片状弹簧(4),片状弹簧(4)上下两端固定设置在固定外壳(1)的前壁的后表面上,片状弹簧(4)的中部为向后凸起的弧形,插槽(2)中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移动限位板(5),两个间隔设置的螺旋弹簧(6)的下端固定在固定外壳(1)的下壁的上表面上,两个螺旋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国,马文峰,王洪超,姜意驰,宋喜岗,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