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线金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070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金具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拉线金具,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C”形的并沟夹座,所述并沟夹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线槽,所述并沟夹座上滑动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夹块,两个夹块远离彼此的端面均设有第二线槽,所述第二线槽和与其相近的第一线槽之间形成夹线孔;所述夹块的两端分别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穿设有定位螺栓,所述并沟夹座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排与定位螺栓螺纹配合的定位螺孔,每排定位螺孔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分布方向平行于夹块的移动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夹持电缆时电缆表面不易受损的效果。

A kind of wire fit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线金具
本技术涉及金具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拉线金具。
技术介绍
拉线金具是指由杆塔至地锚之间连接、固定、调整拉线的金具。拉线材料为镀锌钢绞线,拉线金具包括楔型线夹、UT型线夹、双拉线用联板等金具。目前,公告号为CN2786811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楔形并沟线夹,它包括呈倒置“C”形的并沟夹座、楔块、扭力螺栓,在并沟夹座的座体中部设置有向内和向外突起的纵向凸肋,凸肋的轴心处设置有螺纹孔,楔块呈“L”形,在楔块“L”形的一端设有承力基座,在承力基座中设置有螺栓导孔。并沟夹座的凸肋两侧斜向设置有两个半圆形线沟,楔块两侧设置有半圆形线沟,并沟夹座的半圆形线沟和楔块两侧的半圆形线沟组成封闭的线沟。在安装时,首先把电缆放入并沟夹座的半圆形线沟内,再使楔块前方的较窄端插入并沟夹座中,然后旋转扭力螺栓使并沟夹座和楔块沿扭力螺栓的轴线靠近,使电缆受到并沟夹座的半圆形线沟和楔块的半圆形线沟的共同夹持,最终锁紧电缆达到导线接续的目的。但是上述楔形并沟线夹在安装过程中,楔块较窄的一端插入并沟夹座时,楔块的半圆形线沟必然会与电缆的表面产生摩擦,导致电缆表面受损,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拉线金具,具有夹持电缆时电缆表面不易受损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拉线金具,包括“C”形的并沟夹座,所述并沟夹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线槽,所述并沟夹座上滑动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夹块,两个夹块远离彼此的端面均设有第二线槽,所述第二线槽和与其相近的第一线槽之间形成夹线孔;所述夹块的两端分别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穿设有定位螺栓,所述并沟夹座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排与定位螺栓螺纹配合的定位螺孔,每排定位螺孔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分布方向平行于夹块的移动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电缆时,先将电缆放置在第一线槽内,然后将夹块向靠近第一线槽的一侧移动,使得电缆被压紧在夹线孔中,夹块移动时不会与电缆产生摩擦,电缆表面不易受损、使用寿命长。夹持到位后,将定位螺栓和与其相近的定位螺孔螺纹连接,从而限制夹块移动,电缆不会松脱。在夹持不同直径的电缆时,人们可将定位螺栓与不同的定位螺孔配合以改变夹线孔的大小,适用范围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块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壁上固定有橡胶圈,所述定位螺栓穿设在定位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螺栓伸入定位孔时会挤压橡胶圈,使得橡胶圈产生轻微形变。此时橡胶圈增大了定位螺栓与定位孔内壁的摩擦力,使得定位螺栓受到震动时不易移出定位孔,避免夹块移动而影响电缆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并沟夹座朝向夹块的端面设有燕尾槽,所述夹块朝向并沟夹座的端面固定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滑动设置在燕尾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块与并沟夹座通过燕尾块和燕尾槽滑动配合,夹块只能沿指定方向移动,燕尾槽起到导向的作用且可限制夹块与并沟夹座分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燕尾槽的内壁上设有供燕尾块移入的缺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可将燕尾块从缺口伸入或移出燕尾槽,装配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缺口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燕尾槽的延伸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块受到震动时不易从缺口移出燕尾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并沟夹座上设有与缺口连通的扩口,所述扩口位于缺口远离燕尾槽的一端且由燕尾槽的内壁向外延伸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扩口在燕尾块伸入缺口时起到导向的作用,方便夹块的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块远离燕尾块的一侧固定有移动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可利用移动块带动夹块向靠近或远离第一线槽的一侧移动,相较于直接拉动夹块的操作更加方便、人手不易滑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移动块靠近彼此的端面均设有交错分布的限位块和限位槽,其中一个移动块上的限位块与另一个移动块上的限位槽过盈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放电缆前,人们可将两个夹块相向运动,使得其中一个移动块上的限位块插入另一个移动块上的限位槽中,从而使两个夹块连接成一体,避免夹块背向移动而干扰电缆的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的底壁上均固定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由橡胶材料制成且表面设有防滑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垫不仅在夹块挤压电缆时起到缓冲保护电缆的作用,还增大了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的内壁与电缆的摩擦力,使得电缆不易相对夹线孔移动,稳定性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固定电缆时,先将电缆置于第一线槽中,再利用移动块带动夹块向靠近电缆的一侧滑动,使得电缆被压紧在夹线孔内,最后将定位螺栓和与其相近的定位螺孔螺纹连接以固定夹块;安装过程中夹块不会与电缆表面产生摩擦,电缆不易受损;2.人们可将定位螺栓与不同的定位螺孔配合以改变夹线孔的大小,适用于夹持不同直径的电缆,适用范围大;橡胶圈增大了定位螺栓与定位孔内壁的摩擦力,使得定位螺栓受到震动时不易与定位孔分离,夹块的稳定性好;3.燕尾块可从扩口经缺口移至燕尾槽中,装配方便;其中一个移动块上的限位块和另一个移动块上的限位槽配合起到连接两个夹块的作用,方便电缆的穿设。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夹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定位螺栓与定位螺孔分离时的局部爆炸示意图。附图标记:1、并沟夹座;2、第一线槽;3、夹块;4、第二线槽;5、夹线孔;6、缓冲垫;7、防滑纹;8、燕尾槽;9、燕尾块;10、缺口;11、扩口;12、移动块;13、限位块;14、限位槽;15、定位块;16、定位孔;17、橡胶圈;18、定位螺栓;19、定位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拉线金具,如图1、图2所示,包括形状为“C”形的并沟夹座1,并沟夹座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线槽2,两个第一线槽2的开口相对。并沟夹座1上滑动设置有两个夹块3,两个夹块3呈相对设置且远离彼此的端面均设有第二线槽4,第二线槽4和与其相近的第一线槽2之间形成有夹线孔5,电缆夹持在夹线孔5内。如图1、图2所示,第一线槽2和第二线槽4的底壁上均固定有缓冲垫6,缓冲垫6由橡胶材料制成,缓冲垫6的表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防滑纹7。缓冲垫6不仅起到保护电缆的作用,使得电缆表面不易被夹块3压伤;还增大了电缆与第一线槽2和第二线槽4底壁的摩擦力,提高了电缆的稳定性。如图1、图2所示,并沟夹座1朝向夹块3的端面设有燕尾槽8,燕尾槽8的两端分别向靠近两个燕尾槽8的一侧延伸,夹块3靠近并沟夹座1的端面固定有燕尾块9,燕尾块9滑动设置在燕尾槽8中。燕尾槽8的内壁上设有缺口10,缺口1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燕尾槽8的延伸方向。人们可将燕尾块9从缺口10移入或移出燕尾槽8,装配方便。并沟夹座1上设有与缺口10连通的扩口11,扩口11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线金具,包括“C”形的并沟夹座(1),所述并沟夹座(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线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沟夹座(1)上滑动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夹块(3),两个夹块(3)远离彼此的端面均设有第二线槽(4),所述第二线槽(4)和与其相近的第一线槽(2)之间形成夹线孔(5);所述夹块(3)的两端分别设有定位块(15),所述定位块(15)上穿设有定位螺栓(18),所述并沟夹座(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排与定位螺栓(18)螺纹配合的定位螺孔(19),每排定位螺孔(19)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分布方向平行于夹块(3)的移动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线金具,包括“C”形的并沟夹座(1),所述并沟夹座(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线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沟夹座(1)上滑动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夹块(3),两个夹块(3)远离彼此的端面均设有第二线槽(4),所述第二线槽(4)和与其相近的第一线槽(2)之间形成夹线孔(5);所述夹块(3)的两端分别设有定位块(15),所述定位块(15)上穿设有定位螺栓(18),所述并沟夹座(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排与定位螺栓(18)螺纹配合的定位螺孔(19),每排定位螺孔(19)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分布方向平行于夹块(3)的移动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线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15)上设有定位孔(16),所述定位孔(16)的内壁上固定有橡胶圈(17),所述定位螺栓(18)穿设在定位孔(16)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线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沟夹座(1)朝向夹块(3)的端面设有燕尾槽(8),所述夹块(3)朝向并沟夹座(1)的端面固定有燕尾块(9),所述燕尾块(9)滑动设置在燕尾槽(8)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伟华谢超
申请(专利权)人:澳希电力金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