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柜除湿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5018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8:11
一种配电柜除湿散热装置,它涉及配电柜除湿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柜除湿散热装置。它包含配电柜安装槽、左散热室、右散热室、底板、脚垫、连接柱、照明灯、盖板、连接件、第一除湿器、第二除湿器,所述的配电柜安装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吸湿层,配电柜安装槽的左侧设置有左散热室,左散热室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扇,配电柜安装槽的右侧设置有右散热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它设置有吸湿层,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湿气,设置有除湿器,具有除湿的作用,设置有两个散热室,能够有效的进行配电柜的散热,设置有照明灯,具有照明作用,功能多样,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A dehumidification an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for distribution cabi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柜除湿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配电柜除湿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配电柜除湿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配电柜(箱)分动力配电柜(箱)和照明配电柜(箱)、计量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一级配电设备,统称为动力配电中心。它们集中安装在企业的变电站,把电能分配给不同地点的下级配电设备。这一级设备仅靠降压变压器,故电气参数要求较高,输出电路容量也较大。二级配电设备,是动力配电柜和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动力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末级配电设备总称为照明动力配电箱。它们远离供电中心,是分散的小容量配电设备。目前的配电柜在除湿散热等方面存在不足,散热效果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配电柜除湿散热装置,它设置有吸湿层,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湿气,设置有除湿器,具有除湿的作用,设置有两个散热室,能够有效的进行配电柜的散热,设置有照明灯,具有照明作用,功能多样,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配电柜安装槽1、左散热室2、右散热室3、底板4、脚垫5、连接柱6、照明灯61、盖板7、连接件8、第一除湿器9、第二除湿器10,所述的配电柜安装槽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吸湿层12,配电柜安装槽1的左侧设置有左散热室2,左散热室2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扇21,配电柜安装槽1的右侧设置有右散热室3,配电柜安装槽1的下方设置有底板4,底板4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层41,密封层41与配电柜安装槽1的底面相连接,底板4的下方设置有脚垫5,配电柜安装槽1的上表面上与连接柱6的一端相连接,连接柱6的另一端与盖板7相连接,连接柱6的内部设置有照明灯61,盖板7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连接件8,左侧连接件8上安装有第一除湿器9,右侧连接件8上安装有第二除湿器10。所述的配电柜安装槽1上设置有柜门11,柜门11上设置有把手111。所述的配电柜安装槽1的背面上设置有圆孔13。所述的左散热室2的结构与右散热室3的结构相同。所述的散热扇21通过固定杆22固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配电柜安装在配电柜安装槽1内,吸湿层12吸收空气中的湿气,左散热室2和右散热室3内部的散热扇有助于配电柜的散热,第一除湿器9和第二除湿器10能够对周围的空气进行除湿,保持配电柜周围空气的干燥性,去除空气中的湿气,使得配电柜的散热性良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它设置有吸湿层,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湿气,设置有除湿器,具有除湿的作用,设置有两个散热室,能够有效的进行配电柜的散热,设置有照明灯,具有照明作用,功能多样,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左散热室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配电柜安装槽1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配电柜安装槽1、柜门11、把手111、吸湿层12、圆孔13、左散热室2、散热扇21、固定杆22、右散热室3、底板4、密封层41、脚垫5、连接柱6、照明灯61、盖板7、连接件8、第一除湿器9、第二除湿器10。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看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配电柜安装槽1、柜门11、把手111、吸湿层12、圆孔13、左散热室2、散热扇21、固定杆22、右散热室3、底板4、密封层41、脚垫5、连接柱6、照明灯61、盖板7、连接件8、第一除湿器9、第二除湿器10,所述的配低昂安装槽1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柜门11,柜门11上焊接有门把手111,门把手111为方形门把手,配电柜安装槽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吸湿层12,吸湿层12采用吸湿材料制成,具有除湿的作用,配电柜安装槽1的左侧设置有左散热室2,左散热室2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扇21,散热扇21通过固定杆22固定在左散热室2的内部,配电柜安装槽1的右侧设置有右散热室3,左散热室2和右散热室3具有散热作用,配电柜安装槽1的下方设置有底板4,底板4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层41,密封层41采用密封材料制成,密封层41具有密封作用,底板4的下方设置有脚垫5,配电柜安装槽1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柱6,连接柱6为空心的圆柱形结构,连接柱6的内部设置有照明灯61,照明灯61起照明作用,连接柱6的上方设置有盖板7,盖板7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连接件8,连接件8起连接作用,左侧连接件8的下方与第一除湿器9相连接,右侧连接件8的下方与第二除湿器10相连接。实施例2参看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配电柜安装槽1、柜门11、把手111、吸湿层12、圆孔13、左散热室2、散热扇21、固定杆22、右散热室3、底板4、密封层41、脚轮5、连接柱6、照明灯61、盖板7、连接件8、第一除湿器9、第二除湿器10,所述的配低昂安装槽1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柜门11,柜门11上焊接有门把手111,门把手111为方形门把手,配电柜安装槽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吸湿层12,吸湿层12采用吸湿材料制成,具有除湿的作用,配电柜安装槽1的左侧设置有左散热室2,左散热室2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扇21,散热扇21通过固定杆22固定在左散热室2的内部,配电柜安装槽1的右侧设置有右散热室3,左散热室2和右散热室3具有散热作用,配电柜安装槽1的下方设置有底板4,底板4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层41,密封层41采用密封材料制成,密封层41具有密封作用,底板4的下方设置有脚轮5,脚轮5为定滑轮,方便配电柜的移动,配电柜安装槽1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柱6,连接柱6为空心的圆柱形结构,连接柱6的内部设置有照明灯61,照明灯61起照明作用,连接柱6的上方设置有盖板7,盖板7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连接件8,连接件8起连接作用,左侧连接件8的下方与第一除湿器9相连接,右侧连接件8的下方与第二除湿器10相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配电柜安装在配电柜安装槽1内,吸湿层12吸收空气中的湿气,左散热室2和右散热室3内部的散热扇有助于配电柜的散热,第一除湿器9和第二除湿器10能够对周围的空气进行除湿,保持配电柜周围空气的干燥性,去除空气中的湿气,使得配电柜的散热性良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它设置有吸湿层,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湿气,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柜除湿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配电柜安装槽(1)、左散热室(2)、右散热室(3)、底板(4)、脚垫(5)、连接柱(6)、照明灯(61)、盖板(7)、连接件(8)、第一除湿器(9)、第二除湿器(10),所述的配电柜安装槽(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吸湿层(12),配电柜安装槽(1)的左侧设置有左散热室(2),左散热室(2)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扇(21),配电柜安装槽(1)的右侧设置有右散热室(3),配电柜安装槽(1)的下方设置有底板(4),底板(4)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层(41),密封层(41)与配电柜安装槽(1)的底面相连接,底板(4)的下方设置有脚垫(5),配电柜安装槽(1)的上表面上与连接柱(6)的一端相连接,连接柱(6)的另一端与盖板(7)相连接,连接柱(6)的内部设置有照明灯(61),盖板(7)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连接件(8),左侧连接件(8)上安装有第一除湿器(9),右侧连接件(8)上安装有第二除湿器(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柜除湿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配电柜安装槽(1)、左散热室(2)、右散热室(3)、底板(4)、脚垫(5)、连接柱(6)、照明灯(61)、盖板(7)、连接件(8)、第一除湿器(9)、第二除湿器(10),所述的配电柜安装槽(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吸湿层(12),配电柜安装槽(1)的左侧设置有左散热室(2),左散热室(2)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扇(21),配电柜安装槽(1)的右侧设置有右散热室(3),配电柜安装槽(1)的下方设置有底板(4),底板(4)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层(41),密封层(41)与配电柜安装槽(1)的底面相连接,底板(4)的下方设置有脚垫(5),配电柜安装槽(1)的上表面上与连接柱(6)的一端相连接,连接柱(6)的另一端与盖板(7)相连接,连接柱(6)的内部设置有照明灯(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浩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大和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