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闭所顶盖及开闭所,属于开闭所技术领域。该开闭所顶盖包括顶部组件和加强筋组件,其中,顶部组件用于扣设在开闭所箱体的顶部;加强筋组件连接在顶部组件与箱体之间,加强筋组件包括沿箱体的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第一加强筋和沿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两个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围成矩形框架,框架沿箱体的四周设置且框架的外周尺寸与箱体外周尺寸相同。一种开闭所包括上述的开闭所顶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开闭所顶盖,通过加强筋组件沿箱体的四周设置,且加强筋组件的外周尺寸与箱体外周尺寸相同,使加强筋组件既起到增大顶部组件与箱体之间的强度,又起到密封的作用,提高了开闭所的IP等级。
A top cover and a switching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闭所顶盖及开闭所
本技术涉及开闭所
,尤其涉及一种开闭所顶盖及开闭所。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和图2所示,开闭所顶盖包括顶板1′、连接在顶板1′两侧的侧封板2′以及用于连接顶板1′和箱体的加强筋组件,三者通过焊接连接;其中,加强筋组件包括沿箱体101′宽度方向上设置的三根加强筋3′;当顶盖与箱体101′装配时,顶盖与箱体101′之间在箱体101′的长度方向上会留有较大缝隙,蚊虫等容易从缝隙进入开闭所内,影响了开闭所的IP(IngressProtection,入口保护)等级,给开闭所的使用造成不良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闭所顶盖,提高顶盖IP等级和开闭所顶盖的强度。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闭所,提高开闭所的产品质量及组装生产效率。为达第一个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开闭所顶盖,包括:顶部组件,用于扣设在开闭所箱体的顶部;加强筋组件,连接在顶部组件与箱体之间,加强筋组件包括沿箱体的宽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加强筋和沿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能围成矩形框架,框架沿箱体的四周设置且框架的外周尺寸与箱体外周尺寸相同。可选地,顶部组件包括顶板,第一加强筋包括加强板和连接在加强板两侧并与加强板折弯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顶板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箱体连接。可选地,框架的中部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加强筋连接。<br>可选地,顶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三连接部,且第三连接部沿顶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三连接部与第一加强筋连接。可选地,第一加强筋呈三角形且一体成型,在第一加强筋的中部开设有用于第三连接部穿设的缺口。可选地,开闭所顶盖还包括固定架,固定架用于连接框架和箱体,且使框架与箱体的位置相对可调。可选地,固定架上设置有定位部和调节部,定位部连接在框架上,调节部连接在箱体上。可选地,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孔,框架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可选地,调节部包括腰孔,箱体上设置有与腰孔对应的圆孔,固定架能沿腰孔长度方向调节。为达第二个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开闭所,包括箱体,还包括上述的开闭所顶盖,开闭所顶盖扣设在箱体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开闭所顶盖,通过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沿箱体的四周设置,且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的外周尺寸与箱体外周尺寸相同,使加强筋组件既起到增大顶部组件与箱体之间的强度,又起到密封的作用,增强了顶部组件与箱体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因蚊虫等异物进入箱体内,给开闭所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提高了开闭所的IP等级。加强筋组件和箱体之间通过固定架进行连接,固定架上设置有定位部和调节部,解决了装配困难问题,有效的减少了顶盖的安装时间,提高了零部件配合的准确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生产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开闭所,通过采用上述的开闭所顶盖,提高了开闭所的产品质量及组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开闭所顶盖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开闭所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截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开闭所顶盖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B-B截面图;图7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加强筋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加强筋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C-C截面图;图10是图4的D-D截面图;图11是图10的E处局部放大图;图12是图5的F处局部放大图;图13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固定架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8的G处局部放大图。图中:101′-箱体;1′-顶板;2′-侧封板;3′-加强筋;100-开闭所;101-箱体;102-顶盖;1011-圆孔;1-顶部组件;2-加强筋组件;3-固定架;4-连接件;11-顶板;12-侧封板;21-第一加强筋;22-第二加强筋;31-第一定位孔;32-腰孔;111-第三连接部;211-加强板;212-第一连接部;213-第二连接部;214-缺口;221-第二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闭所100,如图3和图4所示,其包括箱体101和扣设在箱体101上的开闭所顶盖102。开闭所顶盖102对开闭所起到防护作用,现有技术中,开闭所顶盖102由于自身结构设计特点,在与箱体101安装时,开闭所顶盖102与箱体101之间会留有缝隙,影响了开闭所的IP等级,给开闭所的使用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开闭所顶盖102,如图5和图6所示,其包括顶部组件1和加强筋组件2,其中,顶部组件1用于扣设在开闭所箱体101的顶部;加强筋组件2连接在顶部组件1与箱体101之间,加强筋组件2包括沿箱体101的宽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加强筋21和沿箱体10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加强筋22,第一加强筋21与第二加强筋22能围成矩形框架,框架沿箱体101的四周设置且框架的外周尺寸与箱体101外周尺寸相同。通过第一加强筋21与第二加强筋22沿箱体101的四周设置,且第一加强筋21与第二加强筋22的外周尺寸与箱体101外周尺寸相同,使加强筋组件2既起到增大顶部组件1与箱体101之间的强度,又起到密封的作用,增强了顶部组件1与箱体101之间的密封性,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闭所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n顶部组件(1),用于扣设在开闭所箱体(101)的顶部;/n加强筋组件(2),连接在所述顶部组件(1)与所述箱体(101)之间,所述加强筋组件(2)包括沿所述箱体(101)的宽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加强筋(21)和沿所述箱体(10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加强筋(22),所述第一加强筋(21)与所述第二加强筋(22)能围成矩形框架,所述框架沿所述箱体(101)的四周设置且所述框架的外周尺寸与所述箱体(101)外周尺寸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闭所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部组件(1),用于扣设在开闭所箱体(101)的顶部;
加强筋组件(2),连接在所述顶部组件(1)与所述箱体(101)之间,所述加强筋组件(2)包括沿所述箱体(101)的宽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加强筋(21)和沿所述箱体(10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加强筋(22),所述第一加强筋(21)与所述第二加强筋(22)能围成矩形框架,所述框架沿所述箱体(101)的四周设置且所述框架的外周尺寸与所述箱体(101)外周尺寸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所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组件(1)包括顶板(11),所述第一加强筋(21)包括加强板(211)和连接在所述加强板(211)两侧并与所述加强板(211)折弯设置的第一连接部(212)和第二连接部(213),所述第一连接部(212)与所述顶板(1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13)与所述箱体(10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闭所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中部还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加强筋(21),所述第一加强筋(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2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闭所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的中部设置有第三连接部(111),且所述第三连接部(111)沿所述顶板(11)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利标,杨志伟,顾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开关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