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汇流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8293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汇流排,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正面均匀开设有电池槽,所述外壳的背面内嵌有导电片,且导电片的正面均匀焊接有凸点,所述外壳内部的上下两侧皆开设有侧腔,所述外壳内部的左右两端皆开设有传动腔,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中心轴的上下两端皆焊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中部皆套接有移动套,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二锥形齿轮的一端皆焊接有旋钮,所述外壳的顶部焊接有卡头,所述外壳底端的左右两侧皆焊接有卡杆,所述导电片背面的左右两侧皆焊接有固定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对一排电池组进行固定,并且可再将一排的电池组拼装城一整个电池组,大大缩减了用户拼装整个电池组的安装难度,实用性强。

A new energy bus for automobile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汇流排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汇流排。
技术介绍
在目前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的大环境下,电动汽车作为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品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也在政策的支持下发展迅速,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技术也不断更新,而动力电池的成组技术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向,电池模组是电芯的一个集成体,一般由数个甚至数十个电芯通过串并联组成,汇流排就是将这些电池连接起来的导电片,现有的汇流排在安装到电池数量较大的电池组上时,固定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汇流排,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汇流排在安装到电池数量较大的电池组上时,固定十分困难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汇流排,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正面均匀开设有电池槽,且电池槽的数量为八个,所述外壳的背面内嵌有导电片,且导电片的正面均匀焊接有凸点,所述凸点皆延伸至电池槽内部,所述外壳内部的上下两侧皆开设有侧腔,且侧腔的内部皆设置有夹杆,所述外壳内部的左右两端皆开设有传动腔,且传动腔的内部皆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中心轴的上下两端皆穿过传动腔内壁延伸至侧腔内部,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中心轴的上下两端皆焊接有转杆,且转杆远离第一锥形齿轮的一端皆贯穿夹杆两端内嵌在侧腔的内壁上,所述转杆的中部皆套接有移动套,且移动套皆焊接在夹杆内部,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一侧皆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且第二锥形齿轮远离第一锥形齿轮的一侧皆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二锥形齿轮的一端皆穿过传动腔内壁延伸至外壳外部,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二锥形齿轮的一端皆焊接有旋钮,所述外壳的顶部焊接有卡头,所述外壳底端的左右两侧皆焊接有卡杆,所述导电片背面的左右两侧皆焊接有固定片,且固定片的中部皆插设有连接片。优选的,所述夹杆靠近电池槽的一侧皆延伸至电池槽内部,所述夹杆靠近电池槽的一侧皆铺设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转杆的表面皆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中心轴两端的转杆表面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移动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转杆相互配合的内螺纹。优选的,所述卡头左右两侧的底端皆呈凹槽状,两组所述卡杆相互靠近一侧的底端皆呈卡勾状。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中部的外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外壳的内壁内嵌在凹槽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夹杆,用户首先将电池插入到电池槽内部,然后旋动两组旋钮,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锥形齿轮带动转杆转动,通过螺纹结构带动移动套在转杆上滑动,由于第一锥形齿轮两端转杆表面的螺纹方向相反,因此两组移动套带动夹杆朝着相反的方向移动,夹杆对电池槽内壁的电池进行夹紧,有效的电池组固定在该机构上,操作简单方便,防止电池与该机构分离。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卡头和卡杆,用户将电池固定到一组该装置上后,将两组相同的该装置对接到一起,使一组该装置上的卡杆卡到另一组该装置上卡头的两侧,使两组该装置进行对接,该结构使得电池组组装时,可一排一排的固定电池,再将一排的电池组拼装城一整个电池组,大大缩减了用户拼装整个电池组的安装难度,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图1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背视示意图。图中:1、外壳;2、电池槽;3、导电片;4、凸点;5、侧腔;6、夹杆;7、传动腔;8、第一锥形齿轮;9、转杆;10、移动套;11、第二锥形齿轮;12、连接杆;13、旋钮;14、卡头;15、卡杆;16、固定片;17、连接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汇流排,包括外壳1,外壳1的正面均匀开设有电池槽2,且电池槽2的数量为八个,外壳1的背面内嵌有导电片3,且导电片3的正面均匀焊接有凸点4,凸点4皆延伸至电池槽2内部,外壳1内部的上下两侧皆开设有侧腔5,且侧腔5的内部皆设置有夹杆6,夹杆6靠近电池槽2的一侧皆延伸至电池槽2内部,夹杆6靠近电池槽2的一侧皆铺设有橡胶垫,橡胶垫表面的摩擦力大,提高夹杆6对电池夹持的稳定性。外壳1内部的左右两端皆开设有传动腔7,且传动腔7的内部皆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8,第一锥形齿轮8中心轴的上下两端皆穿过传动腔7内壁延伸至侧腔5内部,第一锥形齿轮8中心轴的上下两端皆焊接有转杆9,且转杆9远离第一锥形齿轮8的一端皆贯穿夹杆6两端内嵌在侧腔5的内壁上,转杆9的中部皆套接有移动套10,且移动套10皆焊接在夹杆6内部,转杆9的表面皆设置有外螺纹,第一锥形齿轮8中心轴两端的转杆9表面的螺纹方向相反,移动套10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转杆9相互配合的内螺纹,转杆9转动通过螺纹结构带动移动套10在转杆9上滑动,由于第一锥形齿轮8两端转杆9表面的螺纹方向相反,因此两组移动套10带动夹杆6朝着相反的方向移动。第一锥形齿轮8的一侧皆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11,且第二锥形齿轮11远离第一锥形齿轮8的一侧皆焊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远离第二锥形齿轮11的一端皆穿过传动腔7内壁延伸至外壳1外部,连接杆12中部的外侧开设有凹槽,外壳1的内壁内嵌在凹槽内部,将连接杆12固定在外壳1内壁的中部,并且不影响连接杆12转动,保证第二锥形齿轮11与第一锥形齿轮8稳定传动,连接杆12远离第二锥形齿轮11的一端皆焊接有旋钮13,外壳1的顶部焊接有卡头14,外壳1底端的左右两侧皆焊接有卡杆15,卡头14左右两侧的底端皆呈凹槽状,两组卡杆15相互靠近一侧的底端皆呈卡勾状,用户将一组该装置上的卡杆15卡到另一组该装置上卡头14的两侧,对多组该装置进行对接,导电片3背面的左右两侧皆焊接有固定片16,且固定片16的中部皆插设有连接片17。工作原理:用户首先将电池插入到电池槽2内部,然后旋动两组旋钮13,通过连接杆12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1转动,通过第一锥形齿轮8带动转杆9转动,通过螺纹结构带动移动套10在转杆9上滑动,由于第一锥形齿轮8两端转杆9表面的螺纹方向相反,因此两组移动套10带动夹杆6朝着相反的方向移动,夹杆6对电池槽2内壁的电池进行夹紧,完成一排电池组的组装工作;然后将安装好电池的多组该装置进行组合拼装,使一组该装置上的卡杆15卡到另一组该装置上卡头14的两侧,将多组该装置进行对接,最后将连接片17贯穿所有固定片16的中部,使每个导电片3点连接,完成电池组整体的拼装工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汇流排,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正面均匀开设有电池槽(2),且电池槽(2)的数量为八个,所述外壳(1)的背面内嵌有导电片(3),且导电片(3)的正面均匀焊接有凸点(4),所述凸点(4)皆延伸至电池槽(2)内部,所述外壳(1)内部的上下两侧皆开设有侧腔(5),且侧腔(5)的内部皆设置有夹杆(6),所述外壳(1)内部的左右两端皆开设有传动腔(7),且传动腔(7)的内部皆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8),所述第一锥形齿轮(8)中心轴的上下两端皆穿过传动腔(7)内壁延伸至侧腔(5)内部,所述第一锥形齿轮(8)中心轴的上下两端皆焊接有转杆(9),且转杆(9)远离第一锥形齿轮(8)的一端皆贯穿夹杆(6)两端内嵌在侧腔(5)的内壁上,所述转杆(9)的中部皆套接有移动套(10),且移动套(10)皆焊接在夹杆(6)内部,所述第一锥形齿轮(8)的一侧皆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11),且第二锥形齿轮(11)远离第一锥形齿轮(8)的一侧皆焊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远离第二锥形齿轮(11)的一端皆穿过传动腔(7)内壁延伸至外壳(1)外部,所述连接杆(12)远离第二锥形齿轮(11)的一端皆焊接有旋钮(13),所述外壳(1)的顶部焊接有卡头(14),所述外壳(1)底端的左右两侧皆焊接有卡杆(15),所述导电片(3)背面的左右两侧皆焊接有固定片(16),且固定片(16)的中部皆插设有连接片(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汇流排,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正面均匀开设有电池槽(2),且电池槽(2)的数量为八个,所述外壳(1)的背面内嵌有导电片(3),且导电片(3)的正面均匀焊接有凸点(4),所述凸点(4)皆延伸至电池槽(2)内部,所述外壳(1)内部的上下两侧皆开设有侧腔(5),且侧腔(5)的内部皆设置有夹杆(6),所述外壳(1)内部的左右两端皆开设有传动腔(7),且传动腔(7)的内部皆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8),所述第一锥形齿轮(8)中心轴的上下两端皆穿过传动腔(7)内壁延伸至侧腔(5)内部,所述第一锥形齿轮(8)中心轴的上下两端皆焊接有转杆(9),且转杆(9)远离第一锥形齿轮(8)的一端皆贯穿夹杆(6)两端内嵌在侧腔(5)的内壁上,所述转杆(9)的中部皆套接有移动套(10),且移动套(10)皆焊接在夹杆(6)内部,所述第一锥形齿轮(8)的一侧皆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11),且第二锥形齿轮(11)远离第一锥形齿轮(8)的一侧皆焊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远离第二锥形齿轮(11)的一端皆穿过传动腔(7)内壁延伸至外壳(1)外部,所述连接杆(12)远离第二锥形齿轮(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杉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