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壳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765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低压开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该塑壳断路器包括壳体、动触头、静触头和绝缘隔板,壳体内部设有灭弧室,动触头前端伸入灭弧室内,并可绕后端的铰接轴上下摆动,静触头固定在灭弧室底部,灭弧室后侧有供动触头伸入灭弧室内部的后侧开口;绝缘隔板沿上下方向导向装配在灭弧室的后侧开口处,用于遮挡灭弧室的后侧开口;绝缘隔板上设有供动触头穿过的过孔,绝缘隔板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断时由动触头带动向上移动,在动触头与静触头合闸时由动触头带动向下移动。该塑壳断路器用于解决目前的塑壳断路器灭弧室内动触头与静触头分断时产生的电弧热量后移进入操动机构室较多而造成断路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A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壳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低压开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
技术介绍
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与静触头分断时会产生电弧,为了避免电弧对塑壳断路器内部结构造成破坏,塑壳断路器内设置有灭弧室,灭弧室内设置灭弧栅片,通过灭弧栅片将电弧分隔成许多串联的短弧,进而实现灭弧的目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6412302U、授权公告日为2017.08.15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大脱扣开距直流塑壳断路器,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触头系统、灭弧系统和操作系统,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灭弧系统包括灭弧罩、两个隔弧板、设置在两个隔弧板之间的灭弧栅片,灭弧罩包括设置在静触头两侧的壁板,两个壁板紧靠灭弧栅片,灭弧栅片、两个壁板及隔弧板在灭弧室内形成一个供动触头活动的活动气室,动触头与静触头分断时,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电弧在内部高压气体作用下被吹向灭弧栅片,在灭弧栅片作用下被分断成短弧,进而实现灭弧的目的。电弧产生大量的热量通过灭弧室后侧开口进入塑壳断路器的操动机构室内,不利于电弧的喷出,且容易造成断路器壳体内操动机构损坏,影响断路器的寿命和稳定性,另外,在灭弧的过程中,灭弧室内通常产生大量的金属蒸汽,部分金属蒸汽通过灭弧室后侧开口后进入塑壳断路器的操动机构室内,金属蒸汽凝结成金属颗粒,使断路器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壳断路器,用于解决目前的塑壳断路器灭弧室内动触头与静触头分断时产生的电弧热量后移进入操动机构室较多而造成断路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塑壳断路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塑壳断路器包括:壳体,内部设有灭弧室;动触头,前端伸入灭弧室内,并可绕后端的铰接轴上下摆动;静触头,固定在灭弧室底部;灭弧室后侧有供动触头伸入灭弧室内部的后侧开口;绝缘隔板,沿上下方向导向装配在灭弧室的后侧开口处,用于遮挡灭弧室的后侧开口;绝缘隔板上设有供动触头穿过的过孔,绝缘隔板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断时由动触头带动向上移动,在动触头与静触头合闸时由动触头带动向下移动。本技术所提供的塑壳断路器的有益效果是:该塑壳断路器的灭弧室后侧开口处设置有绝缘隔板,绝缘隔板用于遮挡灭弧室的后侧开口,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断过程中产生电弧时,电弧产生的热量使灭弧室内气压升高,由于灭弧室后侧开口在分断过程中部分被遮挡,减少了进入灭弧室后侧的热量,提高了塑壳断路器的稳定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灭弧室内的气体压力,有利于电弧的喷出,提高灭弧效果。进一步的,动触头截面为方形,过孔为方形孔,过孔的左右两个侧壁面与动触头滑动配合。这样设置,使得动触头对绝缘隔板进行左右方向的导向,防止绝缘隔板相对于动触头左右运动,进而可以减小绝缘隔板与动触头碰撞的噪音。进一步的,灭弧室的后侧开口处设有上下延伸的导向板,导向板的前侧设有与其间隔设置并形成导向间隔的导向配合件,导向间隔用于对绝缘隔板进行导向。导向板与绝缘隔板的接触面积较大,通过导向板与导向配合件形成的导向间隔保证绝缘隔板运动的稳定性。进一步的,灭弧室的后侧开口处设有导向配合板座,导向配合板座上设有两个沿左右方向平行间隔布置的导向配合板,两个导向配合板之间形成供动触头上下摆动的活动间隔,导向板固定在导向配合板座上且位于两导向配合板的后侧,导向配合板与导向板间隔布置而形成导向间隔,导向配合板构成导向配合件。通过导向配合板对绝缘隔板进行导向,简化了结构;同时,导向配合板还限制了灭弧室的空间大小,便于灭弧室内产生的高压气体将电弧吹向灭弧栅片,提高了灭弧能力。进一步的,导向板设有两个,两个导向板上设有左右相对的导向面,两个导向面与绝缘隔板导向配合以限制绝缘隔板左右移动。进一步保证绝缘隔板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导向板上设有上下延伸的长条形凸起,导向面设置在长条形凸起上。这样设置,导向板的结构较为简单,且加工方便,另外可以节省用材。进一步的,导向板和导向配合板座一体折弯成型。这样设置,成本较低,且稳定性好。进一步的,壳体包括基座和固定在基座顶部的壳盖,壳盖上设有供绝缘隔板滑入并与绝缘隔板上下导向配合的隔板容纳槽,隔板容纳槽供绝缘隔板滑入的开口与导向间隔的顶部开口之间的距离小于绝缘隔板上下方向上的最大尺寸。通过对绝缘隔板上部和下部进行导向,保证绝缘隔板上下移动的稳定,同时也保证绝缘隔板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未被导向的状态。进一步的,壳体包括基座和固定在基座顶部的壳盖,壳盖上设有供绝缘隔板滑入并与绝缘隔板上下导向配合的隔板容纳槽。通过对绝缘隔板上部和下部进行导向,保证绝缘隔板上下移动的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塑壳断路器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合闸状态);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塑壳断路器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分闸状态);图3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塑壳断路器的实施例中的导向配合板、导向配合板座和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塑壳断路器的实施例中的绝缘隔板与导向间隔的配合状态图;图5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塑壳断路器的实施例中的动触头、绝缘隔板及导向间隔的配合状态图;图6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塑壳断路器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动触头,3-静触头,4-绝缘隔板,5-灭弧栅片,6-栅片固定板,7-导向配合板,8-导向配合板座,9-导向板,10-导向间隔,11-灭弧室,12-后侧开口,13-基座,14-壳盖,41-过孔,91-长条形凸起,141-隔板容纳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n壳体,内部设有灭弧室;/n动触头,前端伸入灭弧室内,并可绕后端的铰接轴上下摆动;/n静触头,固定在灭弧室底部;/n灭弧室后侧有供动触头伸入灭弧室内部的后侧开口;/n其特征是,所述塑壳断路器还包括:/n绝缘隔板,沿上下方向导向装配在灭弧室的后侧开口处,用于遮挡灭弧室的后侧开口;/n绝缘隔板上设有供动触头穿过的过孔,绝缘隔板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断时由动触头带动向上移动,在动触头与静触头合闸时由动触头带动向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
壳体,内部设有灭弧室;
动触头,前端伸入灭弧室内,并可绕后端的铰接轴上下摆动;
静触头,固定在灭弧室底部;
灭弧室后侧有供动触头伸入灭弧室内部的后侧开口;
其特征是,所述塑壳断路器还包括:
绝缘隔板,沿上下方向导向装配在灭弧室的后侧开口处,用于遮挡灭弧室的后侧开口;
绝缘隔板上设有供动触头穿过的过孔,绝缘隔板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断时由动触头带动向上移动,在动触头与静触头合闸时由动触头带动向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是,动触头截面为方形,过孔为方形孔,过孔的左右两个侧壁面与动触头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是,灭弧室的后侧开口处设有上下延伸的导向板,导向板的前侧设有与其间隔设置并形成导向间隔的导向配合件,导向间隔用于对绝缘隔板进行导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是,灭弧室的后侧开口处设有导向配合板座,导向配合板座上设有两个沿左右方向平行间隔布置的导向配合板,两个导向配合板之间形成供动触头上下摆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伟张瑞瑞李珊珊牛河山王基青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