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粘度垫层加工用混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475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粘度垫层加工用混料装置,涉及混料装置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加工用混料装置在使用之后,会有着一些混凝土没有完全的排除混料装置之外,时间长了混料装置的内壁上就有着厚厚的一层混合物,因是混凝土比较为稠密,光靠物体的重量排除,排不干净和无法持续的提供动力的问题。所述混料装置上主体的上方安装有混料装置盖,所述混料装置上主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混料装置上主体的下方安装有混料装置下主体,所述混料装置上主体和混料装置下主体之间设置有接口端面,所述混料装置下主体的下方设置有排料管道,所述混料装置上主体的前端面上设置有观察窗口,所述观察窗口的外壁上设置有观察窗口保护罩。

A mixing device for processing self compacting concrete viscosity cush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粘度垫层加工用混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料装置
,具体为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粘度垫层加工用混料装置。
技术介绍
混料装置是由一个水平旋转的容器和旋转的立式搅拌叶片等组成,成型料搅拌时,容器向左转,叶片向右转,由于逆流的作用,成型料各颗粒间运动方向交叉,互相接触的机会增多,逆流混料机对料的挤压力小,发热量低,搅拌效率高,混料较为均匀,在此基础上经改进又出现了犁板混料机。其结构中的料锅与逆流式基本相同,但将搅刀改成固定犁板,只有料锅转动,犁板有二组,一组使料向外翻动,另一组使料向里翻动,混料过程使料在不断分开与翻动。达到混合的目的。该设备混料质量好,操作方便。但是,现有加工用混料装置在使用之后,会有着一些混凝土没有完全的排除混料装置之外,时间长了混料装置的内壁上就有着厚厚的一层混合物,在排料出机身之外,因是混凝土比较为稠密,光靠物体的重量排除,第一,排不干净、第二,无法持续的提供动力;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粘度垫层加工用混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粘度垫层加工用混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加工用混料装置在使用之后,会有着一些混凝土没有完全的排除混料装置之外,时间长了混料装置的内壁上就有着厚厚的一层混合物,因是混凝土比较为稠密,光靠物体的重量排除,排不干净和无法持续的提供动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粘度垫层加工用混料装置,包括混料装置上主体,所述混料装置上主体的上方安装有混料装置盖,所述混料装置上主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混料装置上主体的下方安装有混料装置下主体,所述混料装置上主体和混料装置下主体之间设置有接口端面,所述混料装置下主体的下方设置有排料管道,所述混料装置上主体的前端面上设置有观察窗口,所述观察窗口的外壁上设置有观察窗口保护罩,所述观察窗口通过螺丝与观察窗口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混料装置盖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进料口盖,所述混料装置盖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进料口盖,所述混料装置盖的上方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后端面上设置有外接电源线。优选的,所述混料装置下主体下方的四周均设置有混料装置支架机构,且混料装置支架机构设置有四个,所述排料管道的一侧设置有小型电机装置,所述排料管道的外壁上安装有管道阀门机构。优选的,所述混料装置盖的下方设置有外壁丝,所述混料装置上主体和混料装置盖均通过法兰盘固定连接,所述混料装置上主体和混料装置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混料装置上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的上方设置有伺服电机输出端,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的下方设置有第一中心转轴机构,所述第一中心转轴机构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机构,且第一搅拌叶片机构设置有若干个。优选的,所述排料管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小型电机输出端,所述小型电机输出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中心转轴机构,所述第二中心转轴机构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搅拌叶片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混料装置下主体、接口端面和混料装置上主体,从而可以通过在检修时候,将混料装置下主体和混料装置上主体从接口端面螺纹扭开,从而将没有完全排除机身的混凝土进行定期的清理,防止在混料装置内壁有着厚厚一层混合物。2、通过设置的小型电机装置和第二搅拌叶片机构,可以有效的将混料装置内的混凝土提供有效的持续动力,通过第二搅拌叶片机构将混合物搅拌出机身之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混料装置前端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混料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料装置上主体;2、混料装置盖;3、混料装置下主体;4、混料装置支架机构;5、伺服电机;6、第一进料口盖;7、第一进料口;8、第二进料口盖;9、第二进料口;10、观察窗口;11、螺丝;12、排料管道;13、管道阀门机构;14、小型电机装置;15、外接电源线;16、外壁丝;17、伺服电机输出端;18、第一中心转轴机构;19、第一搅拌叶片机构;20、小型电机输出端;21、第二中心转轴机构;22、第二搅拌叶片机构;23、观察窗口保护罩;24、接口端面;25、密封圈;26、搅拌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粘度垫层加工用混料装置,包括混料装置上主体1,混料装置上主体1的上方安装有混料装置盖2,混料装置上主体1的下方安装有混料装置下主体3,混料装置上主体1和混料装置下主体3之间设置有接口端面24,混料装置下主体3、接口端面24和混料装置上主体1,从而可以通过在检修时候,将混料装置下主体3和混料装置上主体1从接口端面24螺纹扭开,从而将没有完全排除机身的混凝土进行定期的清理,防止在混料装置内壁有着厚厚一层混合物,混料装置下主体3的下方设置有排料管道12,混料装置上主体1的前端面上设置有观察窗口10,观察窗口10的外壁上设置有观察窗口保护罩23,观察窗口10通过螺丝11与观察窗口10螺纹连接。进一步,混料装置盖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料口7,第一进料口7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进料口盖6,混料装置盖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料口9,第二进料口9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进料口盖8,混料装置盖2的上方设置有伺服电机5,伺服电机5的后端面上设置有外接电源线15,进料口设置的有两个,可以有效的将进料的效率加大。进一步,混料装置下主体3下方的四周均设置有混料装置支架机构4,且混料装置支架机构4设置有四个,排料管道12的一侧设置有小型电机装置14,排料管道12的外壁上安装有管道阀门机构13,小型电机装置14可以持续的提供动力。进一步,混料装置盖2的下方设置有外壁丝16,混料装置上主体1和混料装置盖2均通过法兰盘固定连接,混料装置上主体1和混料装置盖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5,密封圈25可以有效的防止混料装置上主体1内部物体遗漏出。进一步,混料装置上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腔26,搅拌腔26的上方设置有伺服电机输出端17,伺服电机输出端17的下方设置有第一中心转轴机构18,第一中心转轴机构18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机构19,且第一搅拌叶片机构19设置有若干个,设置的搅拌机构,以及若干个第一搅拌叶片机构19可以进行充分的搅拌。进一步,排料管道12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小型电机输出端20,小型电机输出端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中心转轴机构21,第二中心转轴机构2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搅拌叶片机构22。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设置的第一进料口7和第二进料口9将料注入搅拌腔26内部之中,从而通过伺服电机5的转动带动第一中心转轴机构18,而第一中心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粘度垫层加工用混料装置,包括混料装置上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装置上主体(1)的上方安装有混料装置盖(2),所述混料装置上主体(1)的下方安装有混料装置下主体(3),所述混料装置上主体(1)和混料装置下主体(3)之间设置有接口端面(24),所述混料装置下主体(3)的下方设置有排料管道(12),所述混料装置上主体(1)的前端面上设置有观察窗口(10),所述观察窗口(10)的外壁上设置有观察窗口保护罩(23),所述观察窗口(10)通过螺丝(11)与观察窗口(10)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粘度垫层加工用混料装置,包括混料装置上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装置上主体(1)的上方安装有混料装置盖(2),所述混料装置上主体(1)的下方安装有混料装置下主体(3),所述混料装置上主体(1)和混料装置下主体(3)之间设置有接口端面(24),所述混料装置下主体(3)的下方设置有排料管道(12),所述混料装置上主体(1)的前端面上设置有观察窗口(10),所述观察窗口(10)的外壁上设置有观察窗口保护罩(23),所述观察窗口(10)通过螺丝(11)与观察窗口(10)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粘度垫层加工用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装置盖(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料口(7),所述第一进料口(7)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进料口盖(6),所述混料装置盖(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料口(9),所述第二进料口(9)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进料口盖(8),所述混料装置盖(2)的上方设置有伺服电机(5),所述伺服电机(5)的后端面上设置有外接电源线(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粘度垫层加工用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装置下主体(3)下方的四周均设置有混料装置支架机构(4),且混料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幼卿吴卫群涂文艳李新玲樊凡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衣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