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器节电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753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器节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阻。接触器在工作过程包括吸合、吸持以及关断三个阶段,在吸合阶段,两个开关管均闭合,电路从电网吸收能量,接触器线圈流过大电流,使主触头快速吸合;在吸持阶段,第二开关管闭合,第一开关管通过第一电阻采样第一开关管中流过的电流,实现控制第一开关管间歇式闭合和断开,接触器线圈流过小电流,使接触器触头保持吸合状态,同时实现节能效果;在关断阶段,两个开关管均断开,电路通过两只二极管形成的通路将线圈能量返回电网,接触器线圈电流减小为零,使接触器主触头快速断开,同时实现能量回收。

A contactor power saving control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器节电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接触器领域,特别涉及接触器节电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传统接触器由线圈和铁芯组成,工作过程分三个阶段:吸合阶段、吸持阶段和关断阶段。吸合阶段,线圈通过大的吸合电流,产生做够大的电磁力使接触器触头吸合。吸持阶段,该阶段线圈的吸持电流约为吸合电流的十分之一,过大的吸持电流会使线圈的损耗增大。关断阶段,线圈的电流被消耗使得接触器触头断开,该过程中,线圈中电流消耗得越快,接触器断开越迅速、越可靠。传统的接触器无其他控制元件,只能通过线圈本身阻抗来限流。为兼顾吸合所需的大电流,线圈阻抗不能设计得太大。所以在接触器吸持过程中,线圈流过的电流远大于实际需要的电流,多余能量变成线圈的热量,浪费能源,且使线圈的温度升高、可靠性降低,在关断阶段线圈内能量无泄放路径,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压过高导致后端器件损坏,如加续流电流则线圈中电流减小缓慢,接触器触头无法及时弹开,大大降低产品可靠性。为解决传统接触器功耗大的问题,出现了一些接触器节电电路。如图1为一种常见的节电电路应用原理图,通过调节MOS管TR1的占空比来控制接触器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触器节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管K1、第二开关管K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流采样器件、正输入端口Vin+、负输入端口Vin-、第一控制端口P1、第二控制端口P2、采样端口P3、第一连接端口P4和第二连接端口P5;/n第二开关管K2的一端同时连接正输入端口Vin+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二开关管K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一连接端口P4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一开关管K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流采样器件的一端,第一开关管K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连接端口P5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电流采样器件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负输入端口Vin-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n正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器节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管K1、第二开关管K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流采样器件、正输入端口Vin+、负输入端口Vin-、第一控制端口P1、第二控制端口P2、采样端口P3、第一连接端口P4和第二连接端口P5;
第二开关管K2的一端同时连接正输入端口Vin+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二开关管K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一连接端口P4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一开关管K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流采样器件的一端,第一开关管K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连接端口P5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电流采样器件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负输入端口Vin-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
正输入端口Vin+用于连接电网的正端,负输入端口V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亮王志燊周灿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