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金电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687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合金电阻器,包括电阻层、连接于电阻层两端的电流电极、与电阻层连接的电压电极;所述电压电极不与电流电极相连。并且,电阻层连接的电流电极大于电压电极,即提高电流电极的空间利用率以有利于电流电极的散热。

An alloy resis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合金电阻器
本技术涉及电阻器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趋于高可靠性和多功能化,且同时具备运行稳定、损耗低和能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等特点,这也对电子产品相关的元器件性能提出更多要求。电阻器作为电子产品中最常见、功能最多元化的被动元器件,通常被要求更多的性能和特点。目前的电子产品对于电阻器提出如下要求:大功率、高精度、低损耗、高可靠性和适应能力强等。对于电阻器制造企业来讲,生产工艺简单,制程周期短,都可极大提高产品竞争力。传统电阻器的电阻元件部分是2电极部分,在PCB板的布线中拉出2条电压线反馈给IC端,藉此利用压差推算出电流值,但以往由于散热的要求将电极尺寸放大,间接压缩了电压线的走线位置,造成设计及使用上的不方便,另外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在阻值的制程控制都是通过探针做点量测,因探针之位置不同所量测出来的阻值会有变异性,另外有一些4电极的设计,将电阻器两端的电极分为电流电极(导电电极)以及电压电极(测试电极)。虽然通过的电流(交流或直流)可以控制很小,电流电极仍将发生极化,影响测试精度。为此利用两测试电极测量(如惠斯登电桥法),因其输出端无电流通过。知道两极间距离及物体截面积后,即能算出该物体的电阻率或电导率口。但是该种4电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将电流电极及电压电极分开,进而压缩了电流电极的空间,导致产品散热性变差。故,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4电极设计的合金电阻器,并实现电流电极空间利用率高的效果,以提高电流电极散热性。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合金电阻器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合金电阻器,包括电阻层、连接于电阻层两端的电流电极、与电阻层连接的电压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电极不与电流电极相连,每个电流电极的体积大于每个电压电极的体积。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电阻层连接的电流电极大于电压电极,即提高电流电极的空间利用率以有利于电流电极的散热。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中的合金电阻器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的合金电阻器的仰视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二中的合金电阻器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二中的合金电阻器的仰视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三中的合金电阻器的仰视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四中的合金电阻器的仰视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五中的合金电阻器的仰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请结合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合金电阻器,包括电阻层1、连接于电阻层1两端的电流电极2、与电阻层1连接的电压电极3;所述电压电极3不与电流电极2相连。电流电极2大于电压电极3。其中,所述位于电阻层1同一端的电流电极2和电压电极3均连接于电阻层1的底面上。且电流电极2的宽度与电阻层宽度1相同,而电压电极3也不超过电阻层的宽度范围,电流电极2的端面与电阻层1的端面上下共面。这样整体的电阻器产品的俯视为规整的方形,整体结构紧凑且规整,有利于与PCB板走线或者PCB板上其他元件的配合。其中,为了在电阻层1的底面合理的提高空间利用率,电流电极2的底面为L形,电压电极3的底面为方形且位于电流电极2的L形缺口中。这样电流电极2在电压电极3不涉及的空间均能够延伸,有利于提高电流电极2的体积而立于散热。在本专利技术中,每个电流电极2的体积大于每个电压电极3的体积。电流电极需要较大的体积以增加散热面积。而电压电极主要是量测电流通过电阻本体后的电压信号,电压电极的不需要如电流电极一样需要承受大电流,且电压电极不需要较高的散热功能。故在电极位置的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位于电阻层同一端电流电极2的体积大于电压电极3的体积。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电阻层1同一端的电流电极2和电压电极3均连接于电阻层1的端面上。且电流电极2的宽度与电阻层1宽度相同,而同样的,每个电流电极2的体积大于每个电压电极3的体积。为了提高电流电极2的体积,电流电极2的底面为L形,电压电极3的底面为方形且位于电流电极2的L形缺口中。电流电极2虽然体积增大但是没有增加整体产品的长度,而是在电流电极2的外侧弯折向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L形。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将设置电阻层1两端的电压电极3位于电阻层1两端与电阻层1同一侧侧面相接的位置。实施例三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电阻层1同一端的电流电极2和电压电极3均连接于电阻层1的端面上。且电流电极2的宽度与电阻层1宽度相同,而同样的,每个电流电极2的体积大于每个电压电极3的体积。为了提高电流电极2的体积,电流电极2的底面为L形,电压电极3的底面为方形且位于电流电极2的L形缺口中。则电流电极2虽然体积增大但是没有增加整体产品的长度,而是在电流电极2的外侧弯折向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L形。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如图5所示,在电阻层1两端的电压电极3中,一个电压电极3位于电阻层1一端与电阻层1一侧侧面相接的位置;另一个电压电极3’位于电阻层1另一端与电阻层1另一侧侧面相接的位置。以应对不同的PCB走线要求。实施例四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电阻层1同一端的电流电极2和电压电极3中,电流电极2连接于电阻层1的底面上,或电流电极2连接于电阻层1的端面上。而电压电极3连接于电阻层1的侧面上,且两个电压电极3连接于电阻层1的同一个侧面上。每个电流电极2的体积大于每个电压电极3的体积。在该实施方式中,电压电极3由于连接与电阻层1的侧面,则不影响电流电极2在电阻层1端部连接的空间,能够使电流电极2在结构紧凑的要求下尽量体积做大以提高散热效果。实施例五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两个电压电极3分别连接于电阻层2的两个侧面上,即两个电压电极3被隔在电阻层1的两侧,以应对不同的PCB走线要求。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合金电阻器,包括电阻层、连接于电阻层两端的电流电极、与电阻层连接的电压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电极不与电流电极相连,每个电流电极的体积大于每个电压电极的体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金电阻器,包括电阻层、连接于电阻层两端的电流电极、与电阻层连接的电压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电极不与电流电极相连,每个电流电极的体积大于每个电压电极的体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电阻层同一端的电流电极和电压电极均连接于电阻层的底面上,且电流电极的宽度与电阻层宽度相同,电流电极的端面与电阻层的端面上下共面,电流电极的底面为L形,电压电极的底面为方形且位于电流电极的L形缺口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电阻层同一端的电流电极和电压电极均连接于电阻层的端面上,且电流电极的宽度与电阻层宽度相同,电流电极的底面为L形,电压电极的底面为方形且位于电流电极的L形缺口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漫雪骆达文肖酉桑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萨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