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尺寸型二次端子绝缘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685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尺寸型二次端子绝缘护套,旨在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全尺寸型二次端子绝缘护套。它包括呈长方体形的、其内具有空腔的套体,以及固定设置于该套体一端、用于供线材穿设的线环;所述套体相对线环的一端敞开;所述套体的空腔内、设置于一截面呈半椭圆状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两端分别与套体内腔的两侧固连,呈平面的一端与套体内腔的内壁固连,呈弧形面的一侧与套体内腔的内壁具有供二次端子穿过的空隙,且弧形面为齿形面;所述套体及夹持部为一体件,采用半透明的树脂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确保全程不接触导电部分,可以杜绝低压触电的可能。

A full size insulating sheath for secondary termin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尺寸型二次端子绝缘护套
本技术涉及二次端子作业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尺寸型二次端子绝缘护套。
技术介绍
目前变电检修专业针对二次回路工作只有拆接线表进行管控,而机构箱内二次线多为连续编号,例如“KM-11”,“KM-12”等,同时部分二次元件安装位置不易拆接线,接线复杂,甚至存在因运行年限过长导致端子号模糊不清的情况。在此类条件下,若发生记录书写错误的情况,则可能直接导致各类二次元件功能失效乃至影响正常运行。且目前的二次端子密封绝缘采用绝缘胶带粘贴的方式,一是由于个人粘贴方式不一,且接线端子形式各异,容易发生粘贴不牢,粘贴不全等安全隐患,同时绝缘胶带一经使用不可回收,容易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二是在粘贴绝缘胶带的过程中,若端子本身就带有电压,非常容易发生低压触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拆装快速,可反复使用且绝缘性好的全尺寸型二次端子绝缘护套。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全尺寸型二次端子绝缘护套,包括呈长方体形的、其内具有空腔的套体,以及固定设置于该套体一端、用于供线材穿设的线环;所述套体相对线环的一端敞开;所述套体的空腔内、设置于一截面呈半椭圆状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两端分别与套体内腔的两侧固连,呈平面的一端与套体内腔的内壁固连,呈弧形面的一侧与套体内腔的内壁具有供二次端子穿过的空隙,且弧形面为齿形面;所述套体及夹持部为一体件,采用半透明的树脂材料制成。优选的是,所述套体内腔的长×宽×高=20×15×6mm。优选的是,所述套体的壁面厚度为1mm。优选的是,所述线环呈弧形。优选的是,所述线环呈矩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该绝缘护套的使用,可以进一步规范变电设备检修过程中对于二次回路拆接线工作,确保全程不接触导电部分,可以杜绝低压触电的可能,同时绝缘护套的标记设计可以进一步保障拆接线的准确性,对于提升被检修设备的安全稳定也有促进性的作用。(2)对比传统的采用绝缘胶带密封二次线端子的作业手法,该护套的使用,一是避免了绝缘胶带使用后即废弃的浪费情况,二是对比整个对二次线端子密封绝缘的作业过程,采用绝缘护套能够更快的完成操作,对于多根二次线拆接线工作,绝缘护套的使用能够提升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B-B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技术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以附图为基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图1-3所示的全尺寸型二次端子绝缘护套,包括呈长方体形的、其内具有空腔的套体1,以及固定设置于该套体1一端、用于供线材穿设的线环2;所述套体1相对线环2的一端敞开;所述套体1的空腔内、设置于一截面呈半椭圆状的夹持部3;所述夹持部3的两端分别与套体1内腔的两侧固连,呈平面的一端与套体1内腔的内壁固连,呈弧形面的一侧与套体1内腔的内壁具有供二次端子穿过的空隙,且弧形面为齿形面;所述套体1及夹持部3为一体件,采用半透明的树脂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考虑目前变电检修专业涉及的各类不同型号尺寸的二次线截面积,二次端子头的类型及尺寸,同时考虑材料本身的弹性系数及所需的材料强度,所述套体1内腔的长×宽×高=20×15×6mm,套体1的壁面厚度为1mm。所述线环2呈弧形,显然还可以是矩形或三角形等适用形状。齿形面的齿高0.8mm,齿间间隙为1mm。本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该绝缘护套制作材料均为绝缘材料,其操作方法为作业人员捏住护套,是夹持部3产生弯曲变形,使套体1内夹持部3处的空间增大,将二次接线插入护套内固定住,全过程不接触导电部位,且护套设计了较大的绝缘裕度,可以保证作业人员拆接二次线无触电风险。(2)该绝缘护套的夹紧利用的是树脂材料本身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根据对材料弹性形变的调查结果和尺寸设计的计算结果,该护套可承受约3mm的纵向弹性形变,加上设计预留的2mm间隙,完全满足全尺寸适用的要求,同时该绝缘护套设计了一个半椭圆状夹持部3的防脱落设计,可以满足二次线的夹紧要求。(3)该绝缘护套采用了半透明树脂材料,主要成分为植物提取树脂,软化温度为100℃,绝缘等级500V,抗氧化性能优秀,弹性刚性适中,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使用寿命约为15年。(4)该绝缘护套结构尺寸设计合理,满足目前检修专业工作中涉及的二次接线全尺寸,可以在所有拆接线工作中使用。(5)使用时可对绝缘护套采用数字编号,套体1便于编号的粘贴或书写,可以标识拆接线顺序,再结合拆接线表,结合线号综合检查,可以极大减少错接,漏接二次线的可能。(6)绝缘套设计了线环2,可采用带有活扣的板扎带配合使用,方便拿取和收纳,同时也不易丢失。工作方式如下:将二次线缆头(端子)直接拆入绝缘护套即可固定,需要脱出时,捏住绝缘护套两个侧面,利用本身的弹性形变即可将二次线端子拔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其对上述具体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或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尺寸型二次端子绝缘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长方体形的、其内具有空腔的套体,以及固定设置于该套体一端、用于供线材穿设的线环;所述套体相对线环的一端敞开;所述套体的空腔内、设置于一截面呈半椭圆状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两端分别与套体内腔的两侧固连,呈平面的一端与套体内腔的内壁固连,呈弧形面的一侧与套体内腔的内壁具有供二次端子穿过的空隙,且弧形面为齿形面;所述套体及夹持部为一体件,采用半透明的树脂材料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尺寸型二次端子绝缘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长方体形的、其内具有空腔的套体,以及固定设置于该套体一端、用于供线材穿设的线环;所述套体相对线环的一端敞开;所述套体的空腔内、设置于一截面呈半椭圆状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两端分别与套体内腔的两侧固连,呈平面的一端与套体内腔的内壁固连,呈弧形面的一侧与套体内腔的内壁具有供二次端子穿过的空隙,且弧形面为齿形面;所述套体及夹持部为一体件,采用半透明的树脂材料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强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