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及其烟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481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及其烟室结构,该烟室结构包括底座及上盖;所述底座及上盖之间设有用于检测烟雾浓度的空腔;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发射管及第一接收管;所述第一发射管的光轴与所述第一接收管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接收管与所述空腔的连通处设有防止非烟雾散射产生的光信号进入的挡光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烟室结构的设计,解决了后向散射信号易于被干扰的问题,提高了后向散射信号的信噪比,避免引起误报警或报警延迟问题。进一步,采用前向散射和后向散射的结合,通过两者的信号差异,可进一步用于识别烟雾的颗粒组成,从而可以判断出灰尘、水汽等非火烟雾,有利于提高光电型感烟探测器的非火烟雾抗干扰能力。

A photoelectric smoke detector and its chambe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及其烟室结构
本技术涉及烟雾探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及其烟室结构。
技术介绍
发射光照射在散射粒子表面,光线将向各个方向发生散射,以散射粒子为中心,发射光与接收光夹角为θ。若0<θ<90°,则该散射为后向散射;若90°<θ<180°,则该散射为前向散射。传统的光电感烟探测器基于前向散射设计,其优点是烟室结构设计简单,散射光信号幅度大,易于信号检测,但其缺点是对不同烟雾的颗粒大小组成,散射光信号幅度存在较大差异。前向散射对以较大颗粒为主组成的烟雾,其检测信号较强,而对以较小颗粒为主组成的烟雾,其检测信号较微弱。不同的燃烧材质产生的烟雾,由于颗粒大小的组成不同,感烟探测器的报警时烟雾浓度一致性较差,容易引起误报警或报警延迟问题;后向散射的烟雾检测信号受烟雾的颗粒大小影响较小,但信号较弱,容易导致光信号的信噪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及其烟室结构,以改善对各种类型烟雾的检测能力,降低光电感烟探测器的误报警机率,增强抗干扰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的烟室结构,其包括底座及上盖;所述底座及上盖之间设有用于检测烟雾浓度的空腔;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发射管及第一接收管;所述第一发射管的光轴与所述第一接收管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接收管与所述空腔的连通处设有防止非烟雾散射产生的光信号进入的挡光结构。上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的烟室结构,其中,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第二发射管;所述第二发射管的光轴与所述第一接收管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上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的烟室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发射管的光轴、第一接收管的光轴及第二发射管的光轴在同一平面内或不在同一平面内。上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的烟室结构,其中,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第二接收管;所述第二接收管的光轴与所述第一发射管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所述第二接收管与所述空腔的连通处设有防止非烟雾散射产生的光信号进入的挡光结构。上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的烟室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发射管的光轴、第一接收管的光轴及第二接收管的光轴在同一平面内或不在同一平面内。上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的烟室结构,其中,所述挡光结构为向所述第一接收管的光轴倾斜的凸边。上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的烟室结构,其中,所述挡光结构为口径变小的通孔。上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的烟室结构,其中,所述通孔与所述空腔连通处的形状为长腰形、椭圆形或长方形。上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的烟室结构,其中,所述挡光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通孔外侧并沿所述通孔周向设置的凸起。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其包括上述的烟室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烟室结构的设计,解决了后向散射信号易于被干扰的问题,提高了后向散射信号的信噪比,满足了后向散射技术报警时烟雾浓度较好的一致性,避免引起误报警或报警延迟问题。进一步,采用前向散射和后向散射的结合,通过两者的信号差异,可进一步用于识别烟雾的颗粒组成,从而可以判断出灰尘、水汽等非火烟雾,有利于提高光电型感烟探测器的非火烟雾抗干扰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烟室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烟室结构爆炸图一;图3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烟室结构爆炸图二;图4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底座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底座俯视图;图6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烟室结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一变形实施例的底座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来更加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的提供是为了使本技术更加详尽,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的传达保护范围。阐述了众多的特定细节如特定部位、装置的例子,以提供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尽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会明显的是,实施例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而不一定适用这些特定的细节,因此它们都不应该被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另外,在本技术的一个附图或者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他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清楚目的,没有在附图和说明中详细地进行描述的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接下来的描述是实现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其是为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所提供的光电感烟探测器包括外壳及烟室结构,图1所示的是根据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的烟室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该烟室结构包括底座1及上盖2,上盖2扣装在底座1上;其中,上盖2包括圆板形状的上盖本体21,上盖本体21的底部外圈设有防虫网22;防虫网22为环形结构,并沿上盖本体21周向设有防止昆虫飞入的网格结构,该网格结构由纵横交错的筋条构成。网格结构可以采用金属或塑料材质,同时防虫网22与上盖本体21之间优选为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清洗、维修或更换。具体地,防虫网22与上盖本体21之间可拆卸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优先选择为黏附连接、卡扣连接或机械连接。在本技术最佳实施例公开中,上盖本体21的底部内圈设有用于检测烟雾浓度的空腔23,该空腔23为底部开口的圆柱形,空腔23的顶部由上盖本体21提供,空腔23内的侧壁及顶部由一定数量的棱纹231形成的光学结构组成,侧壁上的棱纹231采用纵向排列。此外,空腔23的高度高于防虫网22的高度,空腔23的底部距离底座1具有一定的距离。空腔23与上盖本体21可以采用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技术最佳实施例公开中,底座1总体上呈圆柱形外形,底座1的上表面从外向内依次设有第一环部11及第二环部12。第一环部11及第二环部12之间形成一环形凹槽13结构,用于与光电感烟探测器的外壳形成密封结构。如图6所示,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第二环部12顶部设有第一台阶121;防虫网22的下方设有第三环部24,该第三环部24具有与第一台阶121配合的第二台阶241;第一台阶121与第二台阶241卡合实现“L”型密封结构搭接,以使底座1与上盖2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1上的第二环部12与防虫网22上的第三环部24也可以通过“U”型密封结构搭接,以使底座1与上盖2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在本技术最佳实施例公开中,底座1上表面沿周向均匀分布有6个导烟结构14。具体地,导烟结构14为板状结构,每个导烟结构14一侧靠在第二环部12内侧,另一侧朝向底座1的中心位置,使得烟雾通过防虫网22后更为均匀地从六个方向进入用于检测烟雾浓度的空腔23内。导烟结构14的顶部设有凸台141,同时如图7所示,上盖本体21上设有与该凸台141配合的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的烟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上盖;所述底座及上盖之间设有用于检测烟雾浓度的空腔;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发射管及第一接收管;所述第一发射管的光轴与所述第一接收管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接收管与所述空腔的连通处设有防止非烟雾散射产生的光信号进入的挡光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的烟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上盖;所述底座及上盖之间设有用于检测烟雾浓度的空腔;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发射管及第一接收管;所述第一发射管的光轴与所述第一接收管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接收管与所述空腔的连通处设有防止非烟雾散射产生的光信号进入的挡光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的烟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第二发射管;所述第二发射管的光轴与所述第一接收管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的烟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管的光轴、第一接收管的光轴及第二发射管的光轴在同一平面内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的烟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第二接收管;所述第二接收管的光轴与所述第一发射管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所述第二接收管与所述空腔的连通处设有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金宝曾意忠孙琪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盛赛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