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风冷冷凝器的微雾辅助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77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凝器辅助降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风冷冷凝器的微雾辅助降温装置,包括冷凝器壳体,所述冷凝器壳体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设置有滤水装置,所述滤水装置通过滤化水管与增压泵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的外侧均设置有雾化喷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滤水装置,能够保证水通过雾化喷嘴喷洒出水雾的纯净性,避免了水中杂质堵塞喷孔的情况,通过双层出水管,能够对冷凝进风端进行全面喷洒水雾,能够有效降低冷凝器的消耗功率,提高冷凝器的冷凝速率,加快冷凝器的制冷效果,通过对滤化后的水进行离心喷洒的雾化喷嘴,能够提高水雾喷洒范围,加大冷凝进风端周围空气降温效果。

A micro fog auxiliary cooling device for air-cooled conden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风冷冷凝器的微雾辅助降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冷凝器辅助降温
,具体是一种用于风冷冷凝器的微雾辅助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风冷凝器是一种专与半封闭式和全封闭式等压缩机配套的散热器,通过致冷剂进入蒸发器,压力减小,由高压气体,变成低压气体,再经风扇,就可以将冷风吹出,而通过对冷凝器加入微雾辅助降温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冷凝器的消耗功率,提高冷凝器的冷凝速率,加快冷凝器的制冷效果。但是目前市场对于冷凝器的微雾辅助降温装置一般结构较为单一,辅助降温效果不理想,没有设置能够对冷凝进水进行过滤的滤水装置,容易导致辅助降温装置运行时水中的杂质堵塞出水孔的情况,导致水雾不能扩散的情况,没有设置双层出水管,不能对冷凝进风端进行全面喷洒水雾,导致冷凝器辅助降温装置的效果不明显,没有设置能够对滤化后的水进行离心喷洒的雾化喷嘴,导致水雾喷洒范围较小,对冷凝进风端周围空气降温效果不明显,辅助降温功能不能完全体现,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风冷冷凝器的微雾辅助降温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风冷冷凝器的微雾辅助降温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风冷冷凝器的微雾辅助降温装置,包括冷凝器壳体,所述冷凝器壳体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设置有滤水装置,且冷凝器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通过电磁阀与滤水装置连接,所述冷凝器壳体的内侧位于滤水装置的后侧设置有增压泵,且冷凝器壳体的后侧设置有进风网罩,所述滤水装置通过滤化水管与增压泵连接,所述增压泵的端部设置有高压水管,所述高压水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出水管,且高压水管的一侧位于第一出水管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的外侧均设置有雾化喷嘴,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前侧位于中部位置处设置有温度感应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水装置包括滤水壳体,所述滤水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且滤水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孔,所述滤水壳体的内侧设置有楔形滤芯,且滤水壳体的内侧位于楔形滤芯的一侧设置有活性炭滤芯,所述楔形滤芯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设置有废屑槽。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雾化喷嘴包括进水阀口,所述进水阀口的下方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下方设置有水旋转室,且溢流管通过溢流孔与水旋转室连接,所述水旋转室的下表面贯穿设置有喷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溢流孔内切于水旋转室的内腔,所述水旋转室下方喷孔的孔径大小为0.2mm。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的结构相同,且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的管径大小均为高压水管管径大小的二分之一。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风网罩为一种尼龙材质构件,且进风网罩与雾化喷嘴的间距不低于10mm,所述雾化喷嘴的总数量不少于8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置了滤水装置,通过楔形滤芯对从进水口流入的水进行过滤,将水中杂质过滤至废屑槽中,进而通过活性炭滤芯对滤化后的水进行再一次吸附过滤,去除水中存在的次氯酸气味,保证了水通过雾化喷嘴喷洒出水雾的纯净性,从而避免了水中杂质堵塞喷孔的情况,同时提高了冷凝器冷气吹出时气味的清新性,通过双层出水管,能够对冷凝进风端进行全面喷洒水雾,使冷凝器辅助降温装置的效果显著提高,从而有效降低冷凝器的消耗功率,提高了冷凝器的冷凝速率,加快了冷凝器的制冷效果,通过对滤化后的水进行离心喷洒的雾化喷嘴,能够提高水雾喷洒范围,加大冷凝进风端周围空气降温效果,从而提高了微雾辅助降温装置的高效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风冷冷凝器的微雾辅助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用于风冷冷凝器的微雾辅助降温装置的运行流程图;图3为一种用于风冷冷凝器的微雾辅助降温装置中滤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用于风冷冷凝器的微雾辅助降温装置中雾化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冷凝器壳体;2、进水管;3、电磁阀;4、滤水装置;41、滤水壳体;42、进水口;43、楔形滤芯;44、废屑槽;45、活性炭滤芯;46、出水孔;5、滤化水管;6、增压泵;7、高压水管;8、进风网罩;9、第一出水管;10、第二出水管;11、雾化喷嘴;111、进水阀口;112、溢流管;113、溢流孔;114、水旋转室;115、喷孔;12、温度感应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风冷冷凝器的微雾辅助降温装置,包括冷凝器壳体1,冷凝器壳体1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设置有滤水装置4,滤水装置4包括滤水壳体41,滤水壳体4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42,且滤水壳体41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孔46,滤水壳体41的内侧设置有楔形滤芯43,且滤水壳体41的内侧位于楔形滤芯43的一侧设置有活性炭滤芯45,楔形滤芯43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设置有废屑槽44,通过楔形滤芯43对从进水口42流入的水进行过滤,将水中杂质过滤至废屑槽44中,进而通过活性炭滤芯45对滤化后的水进行再一次吸附过滤,去除水中存在的次氯酸气味,保证了水通过雾化喷嘴11喷洒出水雾的纯净性,从而避免了水中杂质堵塞喷孔115的情况,同时提高了冷凝器冷气吹出时气味的清新性。冷凝器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2,进水管2通过电磁阀3与滤水装置4连接,冷凝器壳体1的内侧位于滤水装置4的后侧设置有增压泵6,且冷凝器壳体1的后侧设置有进风网罩8,进风网罩8为一种尼龙材质构件,且进风网罩8与雾化喷嘴11的间距不低于10mm,雾化喷嘴11的总数量不少于8个,通过尼龙材质的进风网罩8,能够避免长时间雾化对网罩的腐蚀生锈的情况,进而保护进风网罩8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多个雾化喷嘴11,能够对网罩进风端的空气进行全面喷洒降温,从而提高微雾辅助降温装置的高效性。滤水装置4通过滤化水管5与增压泵6连接,增压泵6的端部设置有高压水管7,高压水管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出水管9,且高压水管7的一侧位于第一出水管9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出水管10,第一出水管9与第二出水管10的结构相同,且第一出水管9与第二出水管10的管径大小均为高压水管7管径大小的二分之一,通过双层出水管,能够对冷凝进风端进行全面喷洒水雾,使冷凝器辅助降温装置的效果显著提高,从而有效降低冷凝器的消耗功率,提高了冷凝器的冷凝速率,加快了冷凝器的制冷效果。第一出水管9与第二出水管10的外侧均设置有雾化喷嘴11,第二出水管10的前侧位于中部位置处设置有温度感应器12,雾化喷嘴11包括进水阀口111,进水阀口111的下方设置有溢流管112,溢流管112的下方设置有水旋转室114,且溢流管112通过溢流孔113与水旋转室114连接,水旋转室114的下表面贯穿设置有喷孔115,通过对滤化后的水进行离心喷洒的雾化喷嘴11,能够提高水雾喷洒范围,加大冷凝进风端周围空气降温效果,从而提高了微雾辅助降温装置的高效性,溢流孔113内切于水旋转室114的内腔,水旋转室114下方喷孔115的孔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风冷冷凝器的微雾辅助降温装置,包括冷凝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壳体(1)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设置有滤水装置(4),且冷凝器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通过电磁阀(3)与滤水装置(4)连接,所述冷凝器壳体(1)的内侧位于滤水装置(4)的后侧设置有增压泵(6),且冷凝器壳体(1)的后侧设置有进风网罩(8),所述滤水装置(4)通过滤化水管(5)与增压泵(6)连接,所述增压泵(6)的端部设置有高压水管(7),所述高压水管(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出水管(9),且高压水管(7)的一侧位于第一出水管(9)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出水管(10),所述第一出水管(9)与第二出水管(10)的外侧均设置有雾化喷嘴(11),所述第二出水管(10)的前侧位于中部位置处设置有温度感应器(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风冷冷凝器的微雾辅助降温装置,包括冷凝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壳体(1)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设置有滤水装置(4),且冷凝器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通过电磁阀(3)与滤水装置(4)连接,所述冷凝器壳体(1)的内侧位于滤水装置(4)的后侧设置有增压泵(6),且冷凝器壳体(1)的后侧设置有进风网罩(8),所述滤水装置(4)通过滤化水管(5)与增压泵(6)连接,所述增压泵(6)的端部设置有高压水管(7),所述高压水管(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出水管(9),且高压水管(7)的一侧位于第一出水管(9)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出水管(10),所述第一出水管(9)与第二出水管(10)的外侧均设置有雾化喷嘴(11),所述第二出水管(10)的前侧位于中部位置处设置有温度感应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风冷冷凝器的微雾辅助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装置(4)包括滤水壳体(41),所述滤水壳体(4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42),且滤水壳体(41)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孔(46),所述滤水壳体(41)的内侧设置有楔形滤芯(43),且滤水壳体(41)的内侧位于楔形滤芯(43)的一侧设置有活性炭滤芯(45),所述楔形滤芯(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茆海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傲雪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