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冷结合式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655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冷结合式冷凝器,其左、右集流管内对称设置有一主隔板,主隔板将冷凝器分隔为油冷区和冷媒区;油冷区的右集流管内还设有一第一小隔板,第一小隔板两侧的右集流管上分别连接有进油管和出油管;冷媒区的左、右集流管内还各设有一第二小隔板,管接头和干燥瓶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都分别连接于左、右集流管的第二小隔板两侧;管接头的出液口上还固定有一换热件,出油管穿过换热件且其外壁与换热件的内壁相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油冷器和冷凝器结合为一体,节约了安装空间,对润滑油的冷却效果佳。

An oil cooled combined conden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冷结合式冷凝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冷结合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汽车用于冷却润滑油的油冷器和汽车空调用的冷凝器为独立的两个器件,油冷器一般设置于冷凝器的下方,上述结构存在以下不足:两个独立的器件分别需要独立的安装空间,而汽车内安装空间有限,安装不便,也不利于两个器件与外界换热;冷凝风扇安装于冷凝器上方,吹出的风被冷凝器阻隔而无法到达油冷器,导致油冷器的换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油冷结合式冷凝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冷结合式冷凝器,由左集流管、右集流管、设置于所述左、右集流管之间的多根换热管以及设置于各所述换热管之间的换热翅片组成,所述左、右集流管内对称设置有一主隔板,所述主隔板将冷凝器分隔为油冷区和冷媒区;所述油冷区的右集流管内还设有一第一小隔板,所述第一小隔板两侧的右集流管上分别连接有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冷媒区的左集流管和右集流管内还各设有一第二小隔板,所述冷媒区的左集流管上固定有一干燥瓶,所述冷媒区的右集流管上固定有一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和干燥瓶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都分别连接于第二小隔板的两侧;所述管接头的出液口上还固定有一换热件,所述换热件由一管体和换热套组成,所述管体的一端与所述出液口相连接,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与冷媒出液管相连接,所述管体的中部还设有一隔板,所述换热套为具有隔层的弧形套,所述隔板两侧的管体各通过一通道与所述换热套的隔层相连通,所述出油管穿过所述换热套且其外壁与所述换热套的内壁相抵接。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套与所述管体一体成型并位于所述管体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右集流管上还固定有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向上弯折将进油管托起,所述支撑架的外侧向下弯折并具有一卡口,所述出油管卡接在卡口上,所述支撑架的外侧还具有一与所述换热套相对应的弧形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油冷器和冷凝器结合为一体,节约了安装空间,并可使冷凝风扇的风直吹冷凝区和油冷区,提高油冷区的换热效率;同时,冷凝区的出液口处设置一换热件,对出油管内的润滑油进行二次换热,使润滑油的冷却效果更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Ⅰ部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换热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油冷结合式冷凝器,由左集流管1、右集流管2、设置于所述左、右集流管1、2之间的多根换热管3以及设置于各所述换热管3之间的换热翅片4组成,所述左、右集流管1、2内对称设置有一主隔板5,所述主隔板5将冷凝器分隔为油冷区A和冷媒区B;所述油冷区A的右集流管2内还设有一第一小隔板6,所述第一小隔板6两侧的右集流管2上分别连接有进油管7和出油管8,高热的润滑油由进油管7进入油冷区A,依次通过油冷区A上方的换热管3、油冷区A下方的换热管3后由出油管8排出;所述冷媒区B的左集流管1和右集流管2内还各设有一第二小隔板9,所述冷媒区B的左集流管1上固定有一干燥瓶,所述冷媒区B的右集流管2上固定有一管接头10,管接头10和干燥瓶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都分别连接于第二小隔板9的两侧,气态冷媒由管接头10的进液口进入冷媒区B上方,通过干燥瓶、冷媒区B下方后由出液口排出;结合图1和图3所示,所述管接头10的出液口上还固定有一换热件11,所述换热件11由一管体12以及与所述管体12一体成型并位于所述管体12下方的换热套13组成,所述管体12的一端与所述出液口相连接,所述管体12的另一端与冷媒出液管相连接,所述管体12的中部还设有一隔板14,所述换热套13为具有隔层的弧形套,所述隔板两侧的管体12各通过一通道15与所述换热套13的隔层相连通,所述出油管8穿过所述换热套13且其外壁与所述换热套13的内壁相抵接;上述结构中,由于油冷区A循环路径较短,因此润滑油排出时仍有一定的余温,而冷媒区B循环路径较长,通过管体12、弧形套时温度相比润滑油要低很多,出油管8中的油可与换热套13进行换热,最终达到较低的温度;进一步的,右集流管2上还固定有一支撑架16,所述支撑架16的一端向上弯折将进油管7托起,所述支撑架16的外侧向下弯折并具有一卡口17,所述出油管8卡接在卡口17上,所述支撑架16的外侧还具有一与所述换热套13相对应的弧形托18;上述结构可保证各管件连接时的稳固性。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冷结合式冷凝器,由左集流管、右集流管、设置于所述左、右集流管之间的多根换热管以及设置于各所述换热管之间的换热翅片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集流管内对称设置有一主隔板,所述主隔板将冷凝器分隔为油冷区和冷媒区;/n所述油冷区的右集流管内还设有一第一小隔板,所述第一小隔板两侧的右集流管上分别连接有进油管和出油管;/n所述冷媒区的左集流管和右集流管内还各设有一第二小隔板,所述冷媒区的左集流管上固定有一干燥瓶,所述冷媒区的右集流管上固定有一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和干燥瓶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都分别连接于第二小隔板的两侧;/n所述管接头的出液口上还固定有一换热件,所述换热件由一管体和换热套组成,所述管体的一端与所述出液口相连接,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与冷媒出液管相连接,所述管体的中部还设有一隔板,所述换热套为具有隔层的弧形套,所述隔板两侧的管体各通过一通道与所述换热套的隔层相连通,所述出油管穿过所述换热套且其外壁与所述换热套的内壁相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冷结合式冷凝器,由左集流管、右集流管、设置于所述左、右集流管之间的多根换热管以及设置于各所述换热管之间的换热翅片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集流管内对称设置有一主隔板,所述主隔板将冷凝器分隔为油冷区和冷媒区;
所述油冷区的右集流管内还设有一第一小隔板,所述第一小隔板两侧的右集流管上分别连接有进油管和出油管;
所述冷媒区的左集流管和右集流管内还各设有一第二小隔板,所述冷媒区的左集流管上固定有一干燥瓶,所述冷媒区的右集流管上固定有一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和干燥瓶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都分别连接于第二小隔板的两侧;
所述管接头的出液口上还固定有一换热件,所述换热件由一管体和换热套组成,所述管体的一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承章符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龙泉凯利达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