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615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调器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及空调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吊顶式空调器不能将热风吹至地表,造成制热效果差,室内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送风机构包括在出风口的周向上布置有至少三组风机,多组风机设置成在开启时能够实现出风口的涡旋式出风。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能够实现涡旋式出风,能够带动出风口的经过换热后的热空气向地面传递,传递距离更远。

Air supply mechanism and air conditioner for ceiling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及空调器
本技术属于空调器
,具体提供一种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吊顶式中央空调器在制热时,由于热气密度较低,容易漂浮在室内上空,使室内温度上高下低,制热效果不佳,用户体验差。在楼层较高的会议室或公共场所,通常会安装功率较大的中央空调,为了使室内制热效果更佳,往往是单纯增大中央空调的功率以及出风风速,使室内整体温度上升,但是依然无法解决室内温度分布不均的情况。并且,吊顶式的中央空调往往是中部进风,四周出风,风往往不够集中,很难吹至地表,使室内的温度均匀。相应的,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及空调器来解决现有的吊顶式空调器不能将热风吹至地表,造成制热效果差,室内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吊顶式空调器不能将热风吹至地表,造成制热效果差,室内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送风机构包括在所述出风口的周向上布置有至少三组风机,多组所述风机设置成在开启时能够实现所述出风口的涡旋式出风。在上述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组所述风机上均设置有间距调节组件,所述间距调节组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与所述风机连接,以调节对应的所述风机在XY平面上的位置。在上述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曲柄摇杆和滑块,所述滑块设置成能够在XY平面上沿直线滑动,所述风机固定连接在滑块上,所述第一曲柄摇杆一端与所述滑块枢转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在上述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组所述风机均配置有第一角度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组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与所述风机连接,以调节对应的所述风机的出风俯仰角度。在上述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风机包括风扇和支架,所述风扇的第一端部与所述支架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曲柄摇杆,所述第二曲柄摇杆的一端与所述风扇的第二端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在上述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组所述风机上均设置有第二角度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组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与所述风机连接,以调节对应的所述风机的自转角度。在上述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三电机和变速箱,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变速箱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变速箱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机的支架固定连接。在上述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设置有多组换热器,每组换热器分别与一组所述风机对应;并且/或者,多组所述风机在所述出风口的周向上均匀分布。在上述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风机的数量为八组;并且/或者,所述出风口为圆形出风口。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本领域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送风机构包括在出风口的周向上布置有至少三组风机,多组风机设置成在开启时能够实现出风口的涡旋式出风。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使得本技术的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能够实现涡旋式出风,具体地,风机的摆放可以参照图1中位置,当至少三组风机在出风口布置的合理时,相互朝向的至少三组风机能够产生类似龙卷风的效果,也即涡旋式出风。涡旋式出风时,由于其会产生Z轴(参见图3)方向上的风柱,能够带动出风口的经过换热后的热空气向地面传递,传递距离远,进而解决现有的吊顶式空调器不能将热风吹至地表,造成制热效果差,室内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对于涡旋式出风所形成的原理,其基于流体力学的理论基础是可以实现的,申请人经过多年试验,已经证实按照如图1中所示的风机的摆放方向是可以形成涡旋式出风的,并且风柱的吹热风效果很好,在吊顶式空调器
,还未有研发人员通过此种结构来实现热风的传递,这个结构对于吊顶式空调器的研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解决了吊顶式空调器的热气不能吹至地表,造成制热效果差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吊顶式空调器来描述本技术的用于空调器的送风机构及空调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空调器的送风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出风状态;图2为本技术的用于空调器的送风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出风状态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用于空调器的送风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出风状态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用于空调器的送风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间距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用于空调器的送风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出风状态;图6为本技术的用于空调器的送风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出风状态的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用于空调器的送风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角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用于空调器的送风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角度调节组件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用于空调器的送风机构的换热器摆放位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0为本技术的用于空调器的送风机构的换热器摆放位置的第二实施方式。附图标记列表:1、送风机构;11、风机;111、风扇;112、支架;12、间距调节组件;121、第一电机;122、第一曲柄摇杆;123、滑块;13、第一角度调节组件;131、第二电机;132、第二曲柄摇杆;2、壳体;21、出风口;3、换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尽管说明书中是以出风口为圆形为例进行描述的,但是,本技术显然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出风口,例如图10中所示的方形出风口,只要在出风口的一个轴向上能够布置至少三组风机,实现出风口的涡旋式出风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构包括在所述出风口的周向上布置有至少三组风机,多组所述风机设置成在开启时能够实现所述出风口的涡旋式出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构包括在所述出风口的周向上布置有至少三组风机,多组所述风机设置成在开启时能够实现所述出风口的涡旋式出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风机上均设置有间距调节组件,所述间距调节组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与所述风机连接,以调节对应的所述风机在XY平面上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曲柄摇杆和滑块,所述滑块设置成能够在XY平面上沿直线滑动,所述风机固定连接在滑块上,所述第一曲柄摇杆一端与所述滑块枢转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风机均配置有第一角度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组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与所述风机连接,以调节对应的所述风机的出风俯仰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风扇和支架,所述风扇的第一端部与所述支架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继国程绍江刘玉辉王广管西忠李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