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元件和净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348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和净水系统,所述反渗透膜元件包括反渗透膜片组和浓水管,反渗透膜片组卷制在浓水管上,浓水管上设有第一过水孔,反渗透膜片组的原水流道与浓水管上的第一过水孔连通,反渗透膜片组的原水进水口位于反渗透膜元件的端面,且位于反渗透膜片组靠近外侧面的位置,原水流道的宽度较窄,横截面面积较小,从而流速增加,有效缓解浓差极化现象。反渗透膜片的纯水出水口位于反渗透膜元件的外侧面。在靠近浓水管的位置,原水流道中浓水的流速较高,即原水流道中浓水端的剪切流速较高,从而有效减弱了浓水端浓差极化现象,降低反渗透膜元件污染速度,进而在提高制水效率的同时保障了反渗透膜元件的可靠性以及延长了使用寿命。

RO membrane elements and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渗透膜元件和净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净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和净水系统。
技术介绍
反渗透膜元件主要由进水隔网、反渗透膜片和纯水导流布在中心产水管上卷制而成。原水从反渗透膜元件的原水进水口进入原水流道,在原水流道中流动的过程中发生渗透,在反渗透膜片反面的纯水流道中形成纯水。最终纯水从纯水出水口流出,供用户使用,浓水从浓水出水口流出。但是一般的反渗透膜元件在浓水侧的浓差极化现象明显,反渗透膜元件使用寿命低,产水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和净水系统,以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产水效率。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包括反渗透膜片组和浓水管,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卷制在所述浓水管上,所述浓水管上设有第一过水孔,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原水流道与所述浓水管上的第一过水孔连通,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原水进水口位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端面,且所述原水进水口位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上靠近外侧面的位置,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纯水出水口位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外侧面。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反渗透膜元件,所包含的反渗透膜片组卷制在所述浓水管上,原水从所述原水进水口进入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原水流道后,沿着所述原水流道的长边逐渐向靠近浓水管的方向流动,原水在流动的过程中水分子逐渐渗透到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纯水流道中形成纯水,然后纯水沿着所述纯水流道螺旋流动,在位于外侧面的纯水出水口流出;而形成的浓水则在所述原水流道中螺旋流动,汇聚到所述浓水管中,从浓水管流出。基于所述原水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端面,且位于靠近外侧面的位置,而浓水是从所述浓水管聚集排出,所述原水在过滤过程中行走路径为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长边,用于过滤的流道长度较长,制水效率较高。而进一步地,基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是卷制在所述浓水管上,因此相对于传统反渗透元件,本申请中所述反渗透元件的原水流道中的浓水在靠近所述浓水管的位置流速较高,即所述原水流道中浓水端的浓水具有较高的切向流速,从而有效减弱了浓水端浓差极化现象,降低反渗透膜元件污染速度,进而在提高制水效率的同时保障了反渗透膜元件的可靠性,以及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在所述原水进水口设置到靠近所述外侧面位置的同时,将所述纯水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外侧面,从而使得在所述原水进水口进入的原水过滤形成的纯水能够较快从所述纯水出水口流出,而随着所述原水在所述原水流道中的流动,在逐渐靠近所述浓水管的位置形成的纯水则在纯水流道中流动到纯水出水口流出。而基于所述反渗透膜膜片组卷制在所述浓水管上,因此在靠近所述浓水管的位置形成的纯水将在所述纯水流道中螺旋导出,在所述纯水流道中靠近所述浓水管的位置的纯水流速较高,从而有效缓解靠近浓水管处纯水侧背压大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制水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包括均卷制在所述浓水管上的反渗透膜片、进水隔网和纯水导流布,所述反渗透膜片正面对折,所述进水隔网夹在所述反渗透膜片的正面之间,形成所述原水流道,所述纯水导流布位于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反面,形成纯水流道,所述原水进水口位于所述进水隔网的长边,且远离所述浓水管的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径向厚度为R,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端面在径向上分为密封部和外缘部,所述外缘部位于所述密封部的外圈,所述密封部的径向厚度为r,r/R<1,所述原水进水口位于所述外缘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原水流道在周向的长边长度为L,所述原水进水口在周向上的长度为h,h/L≤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膜片组为两个或多个,各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之间层叠设置,且均卷制在所述浓水管上,相邻的反渗透膜片组之间形成纯水流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水孔为多个,多个第一过水孔在所述浓水管的周向上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浓水管的外壁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第一过水孔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浓水管的外表面上被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包围的部分分为辅助连接位和导水位,所述辅助连接位沿所述浓水管的轴向布置,所述辅助连接位为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在所述浓水管上卷制的起始位置,所述导流槽设置在所述导水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包括纵横交错的条形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浓水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导通。一种净水系统,包括进水管路、纯水管路、废水管路和反渗透过滤器,所述反渗透过滤器包括上述的反渗透膜元件,所述反渗透过滤器的进水口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原水进水口连通,所述反渗透过滤器的纯水口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纯水出水口连通,所述反渗透过滤器的废水口与所述浓水管的浓水出水口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纯水管与所述纯水口连通,所述废水管与所述废水口连通。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净水系统,通过在所述净水系统中设置包含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的反渗透过滤器,从而使得所述净水系统在提高制水效率的同时,缓解了浓水端浓差极化现象,进而保障了净水系统使用的可靠性以及延长了使用寿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路上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设有预处理单元、进水电磁阀和加压泵,所述废水管路上设有废水阀和第一阻垢滤芯,所述第一阻垢滤芯位于所述废水阀的上游,和/或所述进水管路上设有第二阻垢滤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回流管路,所述回流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废水管路连通,所述回流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路连通,所述进水管路上与所述回流管路连通的位置位于所述加压泵远离所述进水口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流管路上设有废水比电磁阀和/或单向阀。附图说明图1本实施例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反渗透膜元件的主视图;图3为图1中所述反渗透膜元件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中所示反渗透膜元件展开状态时反渗透片组中水流示意图;图6为图1中所示反渗透膜元件中反渗透膜片组的左视图;图7为本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端盖、滤芯加强件、反渗透膜片组和浓水管组合在一起的装配图;图9本实施例所述净水系统的系统图;图10为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净水系统的系统图。附图标记说明:10、反渗透膜元件;11、反渗透膜片组;111、原水流道;1111、原水进水口;112、纯水流道;1121、纯水出水口;113、反渗透膜片;114、进水隔网;115、纯水导流布;116、外侧面;117、密封部;118、外缘部;12、浓水管;121、第一过水孔;13、端盖;131、密封连接部;132、外圈部;133、凸起围筋;134、原水口;14、滤芯加强件;20、净水系统;21、进水管路;211、预处理单元;212、进水电磁阀;213、加压泵;22、纯水管路;23、废水管路;231、废水阀;24、反渗透过滤器;25、回流管路;251、废水比电磁阀;252、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渗透膜片组和浓水管,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卷制在所述浓水管上,所述浓水管上设有第一过水孔,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原水流道与所述浓水管上的第一过水孔连通,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原水进水口位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端面,且所述原水进水口位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上靠近外侧面的位置,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纯水出水口位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外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渗透膜片组和浓水管,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卷制在所述浓水管上,所述浓水管上设有第一过水孔,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原水流道与所述浓水管上的第一过水孔连通,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原水进水口位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端面,且所述原水进水口位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上靠近外侧面的位置,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纯水出水口位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外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包括均卷制在所述浓水管上的反渗透膜片、进水隔网和纯水导流布,所述反渗透膜片正面对折,所述进水隔网夹在所述反渗透膜片的正面之间,形成所述原水流道,所述纯水导流布位于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反面,形成纯水流道,所述原水进水口位于所述进水隔网的长边,且远离所述浓水管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径向厚度为R,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端面在径向上分为密封部和外缘部,所述外缘部位于所述密封部的外圈,所述密封部的径向厚度为r,r/R<1,所述原水进水口位于所述外缘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流道在周向的长边长度为L,所述原水进水口在周向上的长度为h,h/L≤1/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为两个或多个,各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之间层叠设置,且均卷制在所述浓水管上,相邻的反渗透膜片组之间形成纯水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水孔为多个,多个第一过水孔在所述浓水管的周向上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管的外壁设有导流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然周健詹婷李文灿陈静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