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攀祥专利>正文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33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涉及分离器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圆筒体以及分别与圆筒体上下两端连接的过滤盖和过滤底座,所述过滤底座设置有出液阀,所述过滤盖插接有真空连接插管以及连接弯管,所述过滤盖的下侧设置有轴线与圆筒体轴线重合的离心槽,所述离心槽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弯管连通的进液孔,另一端连接有与所述过滤盖下侧面连接的斜导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过连接真空泵的真空连接插管在该装置内形成稳定的负压状况,而经过连接弯管进入该装置内的液体将在通过进液孔后,在离心槽与斜导槽的引导下在该装置内形成稳定的旋转状态,并在液体转动中,气体通过真空连接插管导出,具有显著提升气液分离效率与效果的作用。

A gas-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离器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气液分离器采用的分离结构很多,主要包括如下六中分离方法:1、重力沉降;2、折流分离;3、离心力分离;4、丝网分离;5、超滤分离;6、填料分离等。公告号为CN101822924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离心式气液分离器,该离心式气液分离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溢流管、二级分离室、一级分离室、集液室;内升气管连通一级分离室和二级分离室,一级分离室内围绕升气管由内向外分布有2-4层非封闭环形挡板,且由内向外非封闭环形挡板的高度依次增加。但是该离心式气液分离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二级分离式以及由2-4层非封闭环形挡板组成的一级分离式,进而影响到气液分离效率,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该气液分离装置具有解决气液分离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圆筒体以及分别与所述圆筒体上下两端连接的过滤盖和过滤底座,所述过滤底座设置有出液阀,所述过滤盖插接有真空连接插管以及连接弯管,所述过滤盖的下侧设置有轴线与所述圆筒体轴线重合的离心槽,所述离心槽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弯管连通的进液孔,另一端连接有与所述过滤盖下侧面连接的斜导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液阀用于该气液分离装置内的液体出液,在真空连接插管与运行的真空泵连接后,将在该气液分离装置内形成稳定的负压状况,而经过连接弯管进入该气液分离装置内的液体将在通过进液孔后,在离心槽与斜导槽的引导下在该气液分离装置内形成稳定的旋转状态,并在液体转动中,气体将通过真空连接插管导出,具有显著提升气液分离效率与效果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盖的下侧设置有挡圈体,所述离心槽位于所述挡圈体的外侧且所述真空连接插管与所述挡圈体的内侧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真空连接插管在该气液分离装置内形成真空状态后,挡圈体起到遮挡溅射的液体在负压的作用下从该气液分离装置内被吸引导出的作用,显著提升气液分离效果与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盖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挡圈体匹配的固定插槽以及位于所述固定插槽内侧的负压排气板,所述负压排气板设置有多个等弧度排列的垂直贯穿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圈体插接固定在固定插槽内,显著提升挡圈体的固定稳定性;与此同时,负压排气板上的多个等弧度排列的垂直贯穿孔在真空连接插管与运行的真空泵连接后,将在该气液分离装置内形成稳定的负压状况,进而达到有效提升液体在该气液分离装置内的转动稳定性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的顶端插接固定在所述过滤盖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位传感器起到监控该气液分离装置内部液体液位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盖设置有泄压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出液阀后,通过泄压阀向该气液分离装置内通入外界气压将避免该气液分离装置内形成负压而影响到液体的出液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筒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网格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液体在靠近圆筒体内侧壁一侧做周向转动时,网格板起到有效的去除液体内气体并有效防止液体溅射的作用,显著提升气液分离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气液分离效率高;2、通过网格板的设置显著提升气液分离效果;3、通过提升在该气液分离装置内的真空负压效果,进而提升液体在该气液分离装置内的气体与液体的转动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圆筒体;11、过滤盖;12、过滤底座;2、连接弯管;21、进液孔;3、真空连接插管;31、三通管;32、负压排气板;33、固定插槽;34、离心槽;35、斜导槽;4、泄压阀;5、出液球阀;51、回流支管;6、液位传感器;7、挡圈体;8、网格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圆筒体1以及分别与圆筒体1上下两端连接的过滤盖11和过滤底座12。过滤底座12设置有出液球阀5,出液球阀5用于该气液分离装置内的液体出液。过滤盖11插接有真空连接插管3以及连接弯管2,真空连接插管3的两端分别与真空泵连接和与该气液分离装置内部连通,同时连接弯管2用于将液体倒入该气液分离装置内。如图1、图2所示,在圆筒体1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6。液位传感器6的顶端插接固定在过滤盖11上,使得液位传感器6起到监控该气液分离装置内部液体液位的作用。需要提及的是,在过滤底座12上设置有用于与设备连接的回流支管51,同时在过滤盖11上设置有泄压阀4,进而在回流支管51向外导出该气液分离装置内的液体或在打开出液球阀5后,通过泄压阀4向该气液分离装置内通入外界气压将避免该气液分离装置内形成负压而影响到液体的出液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气液的分离效果,进而在圆筒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网格板8。因此,液体在靠近圆筒体1内侧壁一侧做周向转动时,网格板8起到有效的去除液体内气体并有效防止液体溅射的作用,显著提升气液分离的效果。如图2、图3所示,在过滤盖11的下侧设置有轴线与圆筒体1轴线重合的离心槽34。离心槽34的一端设置有与连接弯管2连通的进液孔21,另一端连接有与过滤盖11下侧面连接的斜导槽35。在真空连接插管3与运行的真空泵连接后,将在该气液分离装置内形成稳定的负压状况,而经过连接弯管2进入该气液分离装置内的液体将在通过进液孔21后,在离心槽34与斜导槽35的引导下在该气液分离装置内形成稳定的旋转状态,并在液体转动中,气体将通过真空连接插管3导出,具有显著提升气液分离效率与效果的作用。需要提及的是,在过滤盖11的下侧设置有挡圈体7。离心槽34位于挡圈体7的外侧且真空连接插管3与挡圈体7的内侧连通,进而在真空连接插管3在该气液分离装置内形成真空状态后,挡圈体7起到遮挡溅射的液体在负压的作用下从该气液分离装置内被吸引导出的作用,显著提升气液分离效果与效率。与此同时,在过滤盖11的下侧设置有与挡圈体7匹配的固定插槽33以及位于固定插槽33内侧的负压排气板32。在通过将挡圈体7插接固定在固定插槽33内后,将起到显著提升挡圈体7的固定稳定性的作用;与此同时,在负压排气板32上设置有多个等弧度排列的垂直贯穿孔。因此,负压排气板32上的多个等弧度排列的垂直贯穿孔在真空连接插管3与运行的真空泵连接后,将在该气液分离装置内形成稳定的负压状况,进而达到有效提升液体在该气液分离装置内的转动稳定性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但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圆筒体(1)以及分别与所述圆筒体(1)上下两端连接的过滤盖(11)和过滤底座(12),所述过滤底座(12)设置有出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盖(11)插接有真空连接插管(3)以及连接弯管(2),所述过滤盖(11)的下侧设置有轴线与所述圆筒体(1)轴线重合的离心槽(34),所述离心槽(34)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弯管(2)连通的进液孔(21),另一端连接有与所述过滤盖(11)下侧面连接的斜导槽(3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圆筒体(1)以及分别与所述圆筒体(1)上下两端连接的过滤盖(11)和过滤底座(12),所述过滤底座(12)设置有出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盖(11)插接有真空连接插管(3)以及连接弯管(2),所述过滤盖(11)的下侧设置有轴线与所述圆筒体(1)轴线重合的离心槽(34),所述离心槽(34)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弯管(2)连通的进液孔(21),另一端连接有与所述过滤盖(11)下侧面连接的斜导槽(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盖(11)的下侧设置有挡圈体(7),所述离心槽(34)位于所述挡圈体(7)的外侧且所述真空连接插管(3)与所述挡圈体(7)的内侧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攀祥
申请(专利权)人:王攀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