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给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22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31
妇科给药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妇科在给药过程中容易伤到阴道壁,给药过程太繁琐,现有给药器在阴道内不能多次给药,并且来回拿出容易造成阴道二次感染的问题,包括送药管和操作盒,所述送药管内设有空腔,送药管后端螺纹连接有操作盒,操作盒上端面设有推杆,推杆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齿条,齿条前方啮合有齿轮,齿轮左侧同轴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送药柱,送药柱上设有凹槽,推杆下方铰接有连杆,连杆的后端面铰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左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推杆向下运动配合形成送药柱转动和支撑板水平向后移动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Gynecological drug applic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妇科给药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妇科给药器。
技术介绍
在妇科临床上,阴道用药是治疗阴道炎症最为常用与有效的手段,其是借助给药装置将外用药物直接送入病灶部位,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妇科疾病治疗时,经常采用经阴道直接给药的方式,现有技术主要是手指推送给药进入阴道,而人为的手指推送不一定能够准确的推至所需位置,并且容易伤及到阴道壁,造成阴道感染,增加了妇科病人的痛苦,并且用给药器给药的过程中每次只能推送进一粒药,如果需要再增加用药量则需要将给药器从阴道取出,然后重新往给药器中添加药物并且重复上述动作,这样的操作太过麻烦,并且容易造成阴道的感染,这样的给药器显然不符合日常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妇科给药器,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妇科在给药过程中容易伤到阴道壁,给药过程太繁琐,现有给药器在阴道内不能多次给药,并且来回拿出容易造成阴道二次感染的问题,提供一种妇科给药器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送药管和操作盒,所述送药管内设有一个空腔,送药管后端螺纹连接有操作盒,操作盒前部右侧上端面设有一个推杆,推杆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一个齿条,齿条前方啮合有一个齿轮,齿轮左侧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个可转动的送药柱,送药柱上设有一个凹槽,推杆下方铰接有一个连杆,连杆的后端面铰接有一个支撑杆,支撑杆左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板,推杆向下运动配合形成送药柱转动和支撑板水平向后移动的结构;所述操作盒内部前端设有储药盒,储药盒后端固定化连接有一个套筒,套筒内设有一个可在套筒内前后滑动的大活塞,大活塞前方设有一个小活塞,支撑板前方固定连接有一个活塞推杆,活塞推杆的前端面固定连接于大活塞后端面,支撑板后方固定连接有一个弹簧,支撑板水平向前滑动形成大活塞和小活塞水平向前运动的结构。优选的,所述储药盒上部设有一个橡胶垫片,橡胶垫片上设有一个橡胶扣,储药盒右侧壁上设有一个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设有一个可在第二滑槽内滑动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右端固定连接于推杆。优选的,所述操作盒内部底面上设有一个第三滑槽,第三滑槽内设有一个可在第三滑槽内水平运动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上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板。优选的,所述送药管前方固定连接有一个橡胶头。优选的,所述空腔内设有一个第一滑槽。优选的,所述推杆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一个指环。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妇科在给药过程中容易伤到阴道壁,给药过程太繁琐,现有给药器在阴道内不能多次给药,并且来回拿出容易造成阴道二次感染的问题,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送药管与操作盒分离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送药管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操作盒右侧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推杆与支撑板配合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操作盒左侧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送药柱与凹槽示意图。图中标号:1-橡胶头、2-送药管、3-操作盒、4-橡胶垫片、5-橡胶扣、6-第一滑块、7-推杆、8-指环、9-套筒、10-活塞推杆、11-支撑板、12-弹簧、13-第一滑槽、14-空腔(14)、15-齿条、16-齿轮、17-第二滑槽、18-连杆、19-支撑杆、20-第二滑块、21-小活塞、22-大活塞、23-凹槽、24-送药柱、25-储药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图3、图4、图5、图6和图7给出,为了实现储药盒25内的药可以每次掉落一片,所述操作盒3前部右侧上端面设有一个推杆7,推杆7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一个齿条15,齿条15前方啮合有一个齿轮16,齿轮16左侧同轴固定啮合有一个可转动的送药柱24,送药柱24上设有一个凹槽23,凹槽23的大小与药片大小刚好吻合,送药柱24转动可以实现凹槽23带动一片药物转动,当送药柱24转动九十度之后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实现药物的掉落,并且每次只掉落一片。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2、图4、图5和图6给出,为了实现支撑板11和推杆7的的自动复位,推杆7上方固定连接有一个拉环,推杆7下方铰接有一个连杆18,连杆18的后端面铰接有一个支撑杆19,支撑杆19左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板11,支撑板11后方固定连接有一个弹簧12,支撑板11下方固定连接有一个滑块,第二滑块20可在第三滑槽内前后滑动,拉环向下运动带动推杆7向下运动,进而可以带动连杆18向后运动,进而带动支撑板11向后运动,同时支撑板11向后压缩弹簧12,当推杆7不再受力的时候,在弹簧12的弹力下可以实现支撑板11的的自动复位,同时带动推杆7向上运动返回到初始位置。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给出,为了实现小活塞21向前运动到送药管2的前端,所述操作盒3内部前端设有储药盒25,储药盒25后端固定化连接有一个套筒9,套筒9内设有一个可在套筒9内前后滑动的大活塞22,大活塞22前方设有一个小活塞21,在初始状态下,小活塞21位于空腔14的前端,支撑板11前方固定连接有一个活塞推杆10,活塞推杆10的前端面固定连接于大活塞22后端面,当支撑板11向后运动的时候带动大活塞22向后运动,在气压的作用下小活塞21随之向后滑动至储药盒25侧壁位置,其中大活塞22和小活塞21中间腔体内气体容积大小和空腔14腔体体积大小一样,保证大活塞22向前运动的同时可以实现小活塞21缓慢运动到空腔14的顶部,并且给药管的前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橡胶头1,这样在用药的时候不会伤到阴道壁。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图2、图3和图4给出,为了实现提高装置的密封性,储药盒25上部设有一个橡胶垫片4,橡胶垫片4上设有一个橡胶扣5,橡胶垫片4与储药盒25上不开孔紧密配合,当需要添加药物时,只需要用手扣动橡胶扣5就可以使橡胶垫片4与开孔解除配合,药物添加完毕后,只需要给橡胶扣5一个向下的力就可以将橡胶垫片4和储药盒25重新紧密配合。本技术使用时,使用者需要用手扣动橡胶扣5就可以使橡胶垫片4与开孔解除配合,然后添加药物后,只需要给橡胶扣5一个向下的力就可以将橡胶垫片4和储药盒25重新紧密配合,然后仰卧然后用手捏住操作盒3的底部,将手指插进指环8内,轻轻的向内侧移动给药器,使给药管插入阴道内,给药管的前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橡胶头1,这样在用药的时候不会伤到阴道壁,将送药管2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只需要轻轻按压指环8,指环8带动下方固定连接的推杆7向下运动,推杆7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一个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妇科给药器,包括送药管(2)和操作盒(3),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药管(2)内设有一个空腔(14),送药管(2)后端螺纹连接有操作盒(3),操作盒(3)上端面设有一个推杆(7),推杆(7)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一个齿条(15),齿条(15)前方啮合有一个齿轮(16),齿轮(16)左侧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个可转动的送药柱(24),送药柱(24)上设有一个凹槽(23),推杆(7)下方铰接有一个连杆(18),连杆(18)的后端面铰接有一个支撑杆(19),支撑杆(19)左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板(11),推杆(7)向下运动配合形成送药柱(24)转动和支撑板(11)水平向后移动的结构;/n所述操作盒(3)内部前端设有储药盒(25),储药盒(25)后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套筒(9),套筒(9)内设有一个可在套筒(9)内前后滑动的大活塞(22),大活塞(22)前方设有一个小活塞(21),支撑板(11)前方固定连接有一个活塞推杆(10),活塞推杆(10)的前端面固定连接于大活塞(22)后端面,支撑板(11)后方固定连接有一个弹簧(12),支撑板(11)水平向前滑动形成大活塞(22)和小活塞(21)水平向前运动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妇科给药器,包括送药管(2)和操作盒(3),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药管(2)内设有一个空腔(14),送药管(2)后端螺纹连接有操作盒(3),操作盒(3)上端面设有一个推杆(7),推杆(7)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一个齿条(15),齿条(15)前方啮合有一个齿轮(16),齿轮(16)左侧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个可转动的送药柱(24),送药柱(24)上设有一个凹槽(23),推杆(7)下方铰接有一个连杆(18),连杆(18)的后端面铰接有一个支撑杆(19),支撑杆(19)左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板(11),推杆(7)向下运动配合形成送药柱(24)转动和支撑板(11)水平向后移动的结构;
所述操作盒(3)内部前端设有储药盒(25),储药盒(25)后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套筒(9),套筒(9)内设有一个可在套筒(9)内前后滑动的大活塞(22),大活塞(22)前方设有一个小活塞(21),支撑板(11)前方固定连接有一个活塞推杆(10),活塞推杆(10)的前端面固定连接于大活塞(22)后端面,支撑板(11)后方固定连接有一个弹簧(12),支撑板(11)水平向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锦锦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