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辐射蓝光改善视力的护眼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02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辐射蓝光改善视力的护眼贴,包括第一护眼贴本体和第二护眼贴本体,所述第一护眼贴本体和所述第二护眼贴本体之间缝制有鼻梁连接部,所述第一护眼贴本体和所述第二护眼贴本体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所述鼻梁连接部的两侧,所述第一护眼贴本体和所述第二护眼贴本体远离所述鼻梁连接部的端部均缝制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外侧缝制有弹性套耳带。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弹性套耳带对装置进行佩戴,能够保证装置的佩戴稳定性;在使用装置时,能够通过透明罩对外界进行观察,不影响其他工作活动,方便使用;在进行工作或其他活动时,通过防辐射层和蓝光反射膜能够防止辐射和蓝光对眼睛的损害,从而对眼部进行保护。

An anti radiation blue light eye care patch for improving v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辐射蓝光改善视力的护眼贴
本技术涉及护眼贴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辐射蓝光改善视力的护眼贴。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这些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电磁波辐射以及有害蓝光,长时间使用时,会使眼睛出现疲劳,影响褪黑色素的形成,从而降低睡眠质量,严重时,会对视神经造成损伤,对眼部健康造成无法修复的伤害。现有技术中,护眼贴是采用无纺布为基础,将一些中药成分及化学成分药水以凝胶形态附着制成,使用时需将护眼贴外敷与眼部休息几分钟,这类的护眼贴只有缓解视疲劳以及改善眼部肌肤滋润度的作用,对视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善与帮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抗辐射蓝光改善视力的护眼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抗辐射蓝光改善视力的护眼贴,包括第一护眼贴本体和第二护眼贴本体,所述第一护眼贴本体和所述第二护眼贴本体之间缝制有鼻梁连接部,所述第一护眼贴本体和所述第二护眼贴本体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所述鼻梁连接部的两侧,所述第一护眼贴本体远离所述鼻梁连接部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护眼贴本体远离所述鼻梁连接部的端部均缝制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外侧缝制有弹性套耳带;所述第一护眼贴本体表面贯穿设置有眼部开口,所述眼部开口内部嵌置有向外凸起的透明罩,所述透明罩包括护目镜,所述护目镜上表面粘贴有蓝光反射膜,所述蓝光反射膜上表面粘贴有防辐射膜,所述护目镜底面和所述防辐射膜上表面均涂覆有防水涂层;所述第二护眼贴本体包括渗透层,所述渗透层底面设置有锁水层,所述渗透层上表面设置有药物浸泡层,所述药物浸泡层上表面设置有防渗层。进一步的,所述透明罩远离凸起端的端面设置有凝胶贴合圈。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套耳带呈外部为塑料布,内部为弹性绳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锁水层采用无纺布制成。进一步的,所述防渗层采用珠光膜。进一步的,所述渗透层采用生物纤维制成。进一步的,所述药物浸泡层采用棉布制成。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弹性套耳带对装置进行佩戴,能够保证装置的佩戴稳定性;在使用装置时,能够通过透明罩对外界进行观察,不影响其他工作活动,方便使用;在进行工作或其他活动时,通过防辐射层和蓝光反射膜能够防止辐射和蓝光对眼睛的损害,从而对眼部进行保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护眼贴本体俯视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护眼贴结构简图;图4是本技术的透明罩结构简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透明罩;101、防水涂层;102、蓝光反射膜;103、防辐射膜;104、护目镜;2、第一护眼贴本体;201、眼部开口;3、连接端;4、弹性套耳带;5、第二护眼贴本体;501、锁水层;502、防渗层;503、药物浸泡层;504、渗透层;6、鼻梁连接部;7、凝胶贴合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4所示,一种抗辐射蓝光改善视力的护眼贴,包括第一护眼贴本体2和第二护眼贴本体5,第一护眼贴本体2和第二护眼贴本体5之间缝制有鼻梁连接部6,第一护眼贴本体2和第二护眼贴本体5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鼻梁连接部6的两侧,第一护眼贴本体2远离鼻梁连接部6的端部和第二护眼贴本体5远离鼻梁连接部6的端部均缝制有连接端3,连接端3外侧缝制有弹性套耳带4;第一护眼贴本体2表面贯穿设置有眼部开口201,眼部开口201内部嵌置有向外凸起的透明罩1,透明罩1包括护目镜104,护目镜104上表面粘贴有蓝光反射膜102,蓝光反射膜102能够反射蓝光,防止蓝光对眼部造成伤害,蓝光反射膜102上表面粘贴有防辐射膜103,防辐射膜103能够对辐射进行吸收,防止辐射对眼部造成伤害,护目镜104底面和防辐射膜103上表面均涂覆有防水涂层101,能够防止药物液体沾覆在透明罩1的表面;第二护眼贴本体5包括渗透层504,渗透层504底面设置有锁水层501,渗透层504上表面设置有药物浸泡层503,药物浸泡层503上表面设置有防渗层502。本实施例中,透明罩1远离凸起端的端面设置有凝胶贴合圈7,可以与眼部肌肤贴合,防止药物液体流入眼镜内部。本实施例中,弹性套耳带4呈外部为塑料布,内部为弹性绳结构,可以防止第一护眼贴本体2和第二护眼贴本体5内的液体沾在弹性套耳带4表面,避免液体沾在佩戴者耳朵上。本实施例中,锁水层501采用无纺布制成,能够保持药物浸泡层503和渗透层504内的液体含量,保证锁水效果。本实施例中,防渗层502采用珠光膜,能够防止药物浸泡层503和渗透层504内的液体流失。本实施例中,渗透层504采用生物纤维制成,能够保证第二护眼贴本体5和第一护眼贴本体2与眼部肌肤贴合的效果。本实施例中,药物浸泡层503采用棉布制成,能够保证药物的吸收量。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塑封袋撕开后将装置取出,揭下锁水层501,并使透明罩1的凸起端远离眼部,将第一护眼贴本体2和第二护眼贴本体5粘贴在眼部表面肌肤上,此时鼻梁连接部6位于鼻梁位置,调整第一护眼贴本体2和第二护眼贴本体5的位置,使眼部开口201与眼睛相对应,克服弹性套耳带4的弹性,将两个弹性套耳带4套在佩戴者耳朵上,将防渗层502揭开,完成装置的佩戴操作,在使用过程中,药物浸泡层503内的药物经渗透层504渗向眼部肌肤,改善眼部毛细血管的柔韧性,修复受损细胞,缓解眼部疲劳,改善视力,同时在敷眼过程中,佩戴者可以通过透明罩1对外界进行观察,不影响其他活动。以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辐射蓝光改善视力的护眼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护眼贴本体(2)和第二护眼贴本体(5),所述第一护眼贴本体(2)和所述第二护眼贴本体(5)之间缝制有鼻梁连接部(6),所述第一护眼贴本体(2)和所述第二护眼贴本体(5)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所述鼻梁连接部(6)的两侧,所述第一护眼贴本体(2)远离所述鼻梁连接部(6)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护眼贴本体(5)远离所述鼻梁连接部(6)的端部均缝制有连接端(3),所述连接端(3)外侧缝制有弹性套耳带(4);/n所述第一护眼贴本体(2)表面贯穿设置有眼部开口(201),所述眼部开口(201)内部嵌置有向外凸起的透明罩(1),所述透明罩(1)包括护目镜(104),所述护目镜(104)上表面粘贴有蓝光反射膜(102),所述蓝光反射膜(102)上表面粘贴有防辐射膜(103),所述护目镜(104)底面和所述防辐射膜(103)上表面均涂覆有防水涂层(101);/n所述第二护眼贴本体(5)包括渗透层(504),所述渗透层(504)底面设置有锁水层(501),所述渗透层(504)上表面设置有药物浸泡层(503),所述药物浸泡层(503)上表面设置有防渗层(5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辐射蓝光改善视力的护眼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护眼贴本体(2)和第二护眼贴本体(5),所述第一护眼贴本体(2)和所述第二护眼贴本体(5)之间缝制有鼻梁连接部(6),所述第一护眼贴本体(2)和所述第二护眼贴本体(5)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所述鼻梁连接部(6)的两侧,所述第一护眼贴本体(2)远离所述鼻梁连接部(6)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护眼贴本体(5)远离所述鼻梁连接部(6)的端部均缝制有连接端(3),所述连接端(3)外侧缝制有弹性套耳带(4);
所述第一护眼贴本体(2)表面贯穿设置有眼部开口(201),所述眼部开口(201)内部嵌置有向外凸起的透明罩(1),所述透明罩(1)包括护目镜(104),所述护目镜(104)上表面粘贴有蓝光反射膜(102),所述蓝光反射膜(102)上表面粘贴有防辐射膜(103),所述护目镜(104)底面和所述防辐射膜(103)上表面均涂覆有防水涂层(101);
所述第二护眼贴本体(5)包括渗透层(504),所述渗透层(504)底面设置有锁水层(50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晗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思穆云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