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柄结构及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9683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手柄结构及定位结构,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旨在解决手术中如何更快地将定位物导入病灶位置的问题。手柄结构包括本体,本体具有用于容置定位物的通道以及第一开口;推动件,推动件包括相连的驱动部和推动部,推动部置于通道内,驱动部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推动部活动,以将定位物通过第一开口送入与第一接头连接的针套内。手柄结构还包括定位物和导线。定位结构包括针套和手柄结构。有益效果包括:推动件与本体连接在一起,操作时只需要将本体上的第一接头与针套位于病灶外的一端对接,外部用力推动驱动部,即可将位于通道内的定位物送入针套内并经针套送入病灶位置,定位物导入病灶位置的操作便利快捷,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

Handle structure and position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柄结构及定位结构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手柄结构及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在胸腔镜下完整切除病变手术中,当病变小于1厘米且距肺表面超过5毫米的情况下会有63%的概率难以辨认肿块而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前对病变进行精准的定位已成为手术成败的关键。目前的定位装置中,定位物的导入过程操作不便,延长了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手柄结构,其能够解决手术中如何更快地将定位物导入病灶位置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定位结构,其能够解决手术中如何更快地将定位物导入病灶位置的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柄结构,其包括:本体,本体具有用于容置定位物的通道以及与通道连通的第一开口,本体还具有用于与针套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接头;推动件,推动件包括相连的驱动部和推动部,驱动部与本体活动连接,推动部置于通道内且用于接触位于通道内的定位物,驱动部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推动部活动,以将位于通道内的定位物通过第一开口送入与第一接头连接的针套内。可选地:本体开设有缺口,缺口连通通道和本体的外部;推动件还包括连接在驱动部和推动部之间的滑动部,滑动部滑动设置于缺口内,驱动部位于本体的外部。可选地:推动部呈杆状,推动部与通道间隙配合。可选地:第一开口位于第一接头上,第一开口用于当第一接头与针套固定时,第一开口与针套导通。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手柄结构,用于将定位物送入针套,包括:本体,本体具有通道以及与通道连通的第一开口,本体还具有用于与针套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接头;定位物,定位物容置于通道内;导线,导线的至少部分位于通道内,导线的一端与定位物连接;推动件,推动件包括相连的驱动部和推动部,驱动部与本体活动连接,推动部置于通道内且与位于通道内的定位物接触,驱动部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推动部活动,以将位于通道内的定位物通过第一开口送入与第一接头连接的针套内。可选地:第一开口位于第一接头上,第一开口用于当第一接头与针套固定时,第一开口与针套导通。可选地:本体还具有与通道连通的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位于本体的两端,第一开口用于使位于通道内的定位物送入针套,导线从第二开口穿出。可选地:导线的一端与定位物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推动部连接或者与本体连接。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针套和手柄结构;针套设置有与第一接头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接头。可选地:定位结构还包括穿刺针,穿刺针活动设置于针套内。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柄结构及定位结构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手柄结构,推动件与本体连接在一起,针套的一端位于病灶内,操作时只需要将本体上的第一接头与针套位于病灶外的一端对接,外部用力推动驱动部,即可带动推动部活动,将位于通道内的定位物送入针套内并经针套送入病灶位置,定位物的导入病灶位置的过程操作便利快捷,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定位结构,针套的一端位于病灶内,推动件与本体连接在一起,操作时只需要将本体上的第一接头与针套位于病灶外的一端对接,外部用力推动驱动部,即可带动推动部活动,将位于通道内的定位物送入针套内并推至病灶位置,定位物导入病灶位置的过程,操作方便快捷,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与针套穿刺病灶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结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物被导入病灶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标:001-定位结构;100-针套;110-第二接头;200-穿刺针;300-手柄结构;301-本体;310-通道;311-第一开口;312-第二开口;320-第一接头;321-对接口;322-内螺纹段;330-缺口;302-推动件;340-驱动部;350-滑动部;360-推动部;303-定位物;304-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结构001,至少用于术前对病灶位置进行精准定位。请结合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结构00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200与针套100穿刺病灶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结构001,包括针套100和手柄结构300;手柄结构300设置有第一接头320,针套100设置有与第一接头320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接头110。可选地:参照图3,定位结构001还包括穿刺针200,穿刺针200活动设置于针套100内。可选地: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活检针,活检针包括穿刺针200和针套100。对应的,第二接头110为活检针的针套100上的鲁尔接头,第一接头320为能够与鲁尔接头可拆卸地连接的结构。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柄结构,用于将定位物送入针套,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定位物的通道以及与所述通道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本体还具有用于与所述针套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接头;/n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包括相连的驱动部和推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所述推动部置于所述通道内且用于接触位于所述通道内的所述定位物,所述驱动部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推动部活动,以将位于所述通道内的所述定位物通过所述第一开口送入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的所述针套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柄结构,用于将定位物送入针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定位物的通道以及与所述通道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本体还具有用于与所述针套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接头;
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包括相连的驱动部和推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所述推动部置于所述通道内且用于接触位于所述通道内的所述定位物,所述驱动部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推动部活动,以将位于所述通道内的所述定位物通过所述第一开口送入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的所述针套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连通所述通道和所述本体的外部;
所述推动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推动部之间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滑动设置于所述缺口内,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本体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动部呈杆状,所述推动部与所述通道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接头上,所述第一开口用于当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针套固定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针套导通。


5.一种手柄结构,用于将定位物送入针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通道以及与所述通道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本体还具有用于与所述针套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接头;
定位物,所述定位物容置于所述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一平王永刚江荣华隆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康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