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96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44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其包括消声风机壳体、消声导流筒、导流板、驱动装置和风机叶轮。在消声风机壳体中设置有风道。消声导流筒安装于消声风机壳体的风道中,消声导流筒与风道同轴设置。多个导流板沿周向均匀设置在消声风机壳体的内壁与消声导流筒的外壁之间。驱动装置设置于消声导流筒中,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与消声导流筒同轴设置。风机叶轮连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上。风机叶轮位于风道中消声导流筒的一侧。本申请实施例的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可以大幅度吸收并减少驱动装置本身产生的噪声,同时可以将风机叶轮产生的噪声被消声风机壳体吸收,从而将风机产生的噪声尽可能低降低,起到了较好的降噪效果。

A low noise mixed flow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
本申请涉及通风设备相关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
技术介绍
混流式风机是介于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之间的风机。混流风机的叶轮让空气既做离心运动又做轴向运动,壳内空气的运动混合了轴流与离心两种运动形式,所以叫“混流”。其风压系数比轴流风机高,流量系数比离心风机大,用在风压和流量都“不大不小”的场合。它填补了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之间的空白,同时具备安装简单方便的特点。虽然混流式风机具有上述诸多优点,但现有的混流式风机使用过程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容易造成噪声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所述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可以包括消声风机壳体、消声导流筒、导流板、驱动装置和风机叶轮。在所述消声风机壳体中设置有风道。所述消声导流筒安装于所述消声风机壳体的风道中,并且所述消声导流筒与所述风道同轴设置。所述导流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板沿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消声风机壳体的内壁与所述消声导流筒的外壁之间。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消声导流筒中,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与所述消声导流筒同轴设置。所述风机叶轮连接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上。并且所述风机叶轮位于所述风道中所述消声导流筒的一侧。根据本申请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还包括风机底座。所述消声风机壳体连接在所述风机底座上。根据本申请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风机底座为减震底座。根据本申请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还包括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安装在所述消声风机壳体的左端端部和/或右端端部。并且所述连接法兰与所述风道同轴设置。根据本申请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风机叶轮包括风机轮毂和多个风机叶片。所述风机轮毂呈圆锥台状,其最大直径与所述消声导流筒的直径相同。并且在所述风机轮毂远离所述驱动装置的一端中部形成有凹陷部。所述风机轮毂的轴连接孔设置在凹陷部中。多个所述风机叶片沿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风机轮毂上。根据本申请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消声风机壳体包括第一外壳体、第一内壳体以及第一消声层。所述第一外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一内壳体外,并且所述第一外壳体与所述第一内壳体同轴间隔设置,使得在所述第一外壳体与所述第一内壳体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风道形成在所述第一内壳体中,并且在第一内壳体上均布有多个网孔,使得所述安装空间与所述风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消声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体与所述第一内壳体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消声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体与所述第一内壳体之间的第一消声结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消声结构层与所述第一内壳体之间的第一防火网布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消声结构层与所述第一外壳体之间的第一隔音层。根据本申请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消声结构层为多个尖劈结构件形成的消声尖劈结构层。所述第一隔音层为隔音棉层。根据本申请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消声导流筒包括外筒体、内筒体、消音棉层和防火网格布层。所述外筒体套设在所述内筒体外。所述消音棉层设置在所述外筒体与所述内筒体之间。所述防火网格布层设置在所述消音棉层与所述内筒体之间。其中,所述内筒体由金属网格卷曲形成。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内筒体中。根据本申请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还包括一风机消声装置。所述风机消声装置连接在所述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的出风端。所述风机消声装置包括第二外壳体、第二内壳体以及第二消声层。所述第二外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二内壳体外,并且所述第二外壳体与所述第二内壳体同轴间隔设置,使得在所述第二外壳体与所述第二内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二风道形成在所述第二内壳体中,并且在第二内壳体上均布有多个网孔,使得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与所述第二风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消声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体与所述第二内壳体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消声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体与所述第二内壳体之间的第二消声结构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消声结构层与所述第二内壳体之间的第二防火网布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消声结构层与所述第二外壳体之间的第二隔音层。其中,所述第二消声结构层为多个尖劈结构件形成的消声尖劈结构层。所述第二隔音层为隔音棉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的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通过将驱动装置设置在消声导流筒中,可以大幅度减少驱动装置本身产生的噪声从风机中传出;并且通过采用消声风机壳体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吸收驱动装置本身产生的噪声,另一方面可以将风机叶轮产生的噪声被消声风机壳体吸收,从而将风机产生的噪声尽可能低降低,起到了较好的降噪效果。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加特性可以在下面的描述中进行说明。通过对以下描述和相应附图的检查或者对实施例的生产或操作的了解,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加特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显的。本申请披露的特性可以通过对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的各种方法、手段和组合的实践或使用得以实现和达到。附图说明在此所述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在各图中,相同标号表示相同部件。其中,图1、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设置有风机消声装置的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00-消声风机壳体110-风道120-第一外壳体130-第一内壳体141-第一消声结构层142-第一防火网布层143-第一隔音层200-消声导流筒210-外筒体220-内筒体230-消音棉层240-防火网格布层300-导流板400-驱动装置500-风机叶轮510-风机轮毂511-凹陷部520-风机叶片600-风机底座700-连接法兰800-风机消声装置810-第二风道820-第二外壳体830-第二内壳体841-第二消声结构层842-第二防火网布层843-第二隔音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涉及到术语“第一”、“第二”等,其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包括:/n消声风机壳体(100),在所述消声风机壳体(100)中设置有风道(110);/n消声导流筒(200),所述消声导流筒(200)安装于所述消声风机壳体(100)的风道(110)中,并且所述消声导流筒(200)与所述风道(110)同轴设置;/n导流板(300),所述导流板(3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板(300)沿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消声风机壳体(100)的内壁与所述消声导流筒(200)的外壁之间;/n驱动装置(400),所述驱动装置(400)设置于所述消声导流筒(200)中,所述驱动装置(400)的驱动轴与所述消声导流筒(200)同轴设置;/n以及/n风机叶轮(500),所述风机叶轮(500)连接在所述驱动装置(400)的驱动轴上;并且所述风机叶轮(500)位于所述风道(110)中所述消声导流筒(200)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包括:
消声风机壳体(100),在所述消声风机壳体(100)中设置有风道(110);
消声导流筒(200),所述消声导流筒(200)安装于所述消声风机壳体(100)的风道(110)中,并且所述消声导流筒(200)与所述风道(110)同轴设置;
导流板(300),所述导流板(3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板(300)沿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消声风机壳体(100)的内壁与所述消声导流筒(200)的外壁之间;
驱动装置(400),所述驱动装置(400)设置于所述消声导流筒(200)中,所述驱动装置(400)的驱动轴与所述消声导流筒(200)同轴设置;
以及
风机叶轮(500),所述风机叶轮(500)连接在所述驱动装置(400)的驱动轴上;并且所述风机叶轮(500)位于所述风道(110)中所述消声导流筒(200)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还包括风机底座(600);
所述消声风机壳体(100)连接在所述风机底座(60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底座(600)为减震底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还包括连接法兰(700);
所述连接法兰(700)安装在所述消声风机壳体(100)的左端端部和/或右端端部;并且所述连接法兰(700)与所述风道(110)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400)为驱动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叶轮(500)包括风机轮毂(510)和多个风机叶片(520);
所述风机轮毂(510)呈圆锥台状,其最大直径与所述消声导流筒(200)的直径相同;并且在所述风机轮毂(510)远离所述驱动装置(400)的一端中部形成有凹陷部(511);所述风机轮毂(510)的轴连接孔设置在凹陷部(511)中;
多个所述风机叶片(520)沿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风机轮毂(5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一种低噪声混流式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风机壳体(100)包括第一外壳体(120)、第一内壳体(130)以及第一消声层;
所述第一外壳体(120)套设于所述第一内壳体(130)外,并且所述第一外壳体(120)与所述第一内壳体(130)同轴间隔设置,使得在所述第一外壳体(120)与所述第一内壳体(130)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
所述风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冯威威胡宾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荆山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