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奇霖专利>正文

一种下肢骨折撑开复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950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43
一种下肢骨折撑开复位器,包括连接头、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旋转齿轮、万向连接头、斯氏针和把手,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插入连接头,连接头中间设有旋转齿轮,旋转齿轮设有卡槽,把手带有指状凸起,指状凸起插入卡槽中;第一连接杆上设有正旋的齿槽,第二连接杆上设有反旋的齿槽,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齿槽与旋转齿轮啮合连接,第一连接杆左端和第二连接杆右端设有连接柱,连接柱与万向连接头插接,万向连接头设有球铰支座,斯氏针插入万向连接头的球铰支座中。该下肢骨折撑开复位器使用齿轮实现了双轨同时牵引,平衡了牵引力,使患者的患处更容易固定。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双轨牵引,方便医生做手术,降低骨折复位手术的难度。

A kind of open reduction device for lower limb fra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骨折撑开复位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肢骨折撑开复位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骨折复位矫正治疗中,常需要利用撑开器对骨折处进行牵引撑开复位。患者骨折经复位后,需要对伤患处进行固定,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使其逐渐愈合。目前医学上通常使用单轨牵引,实用性较差,使患者恢复撑开复位的效果较差。现有的骨折撑开复位器结构复杂,安装麻烦,固定的范围比较大,给医生带来了不便,加深了手术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下肢骨折撑开复位器。该下肢骨折撑开复位器改变了以往的单轨牵引,使用齿轮实现了双轨同时牵引,平衡了牵引力,使患者的患处更容易固定。该下肢骨折撑开复位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双轨牵引,方便医生做手术,降低骨折复位手术的难度。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并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
技术实现思路
实现的:一种下肢骨折撑开复位器,包括连接头、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旋转齿轮、万向连接头、斯氏针和把手,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插入连接头,连接头中间设有旋转齿轮,旋转齿轮设有卡槽,把手带有指状凸起,指状凸起插入卡槽中;第一连接杆上设有正旋的齿槽,第二连接杆上设有反旋的齿槽,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齿槽与旋转齿轮啮合连接,旋转齿轮逆时针旋转时,第一连接杆向左移动,第二连接杆向右移动,旋转齿轮顺时针旋转时,第一连接杆向右移动,第二连接杆向左移动;第一连接杆左端和第二连接杆右端设有连接柱,连接柱与万向连接头插接,万向连接头设有球铰支座,斯氏针插入万向连接头的球铰支座中。优选的,连接头、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旋转齿轮、万向连接头、斯氏针和把手均为不锈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下肢骨折撑开复位器改变了以往的单轨牵引,使用齿轮实现了双轨同时牵引,平衡了牵引力,使患者的患处更容易固定。该下肢骨折撑开复位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双轨牵引,方便医生做手术,降低骨折复位手术的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图1是下肢骨折撑开复位器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下肢骨折撑开复位器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旋转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万向连接头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连接头,2-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4-旋转齿轮,5-万向连接头,6-斯氏针,7-把手,8-卡槽,9-指状凸起,10-连接柱,11-球铰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具体说明:参阅图1-1所示,一种下肢骨折撑开复位器,其特征是:包括连接头1、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3、旋转齿轮4、万向连接头5、斯氏针6和把手7,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均插入连接头1,连接头1中间设有旋转齿轮4,旋转齿轮4设有卡槽8,把手7带有指状凸起9,指状凸起9插入卡槽8中;第一连接杆2上设有正旋的齿槽,第二连接杆3上设有反旋的齿槽,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的齿槽与旋转齿轮4啮合连接,旋转齿轮4逆时针旋转时,第一连接杆2向左移动,第二连接杆3向右移动,旋转齿轮4顺时针旋转时,第一连接杆2向右移动,第二连接杆3向左移动;第一连接杆2左端和第二连接杆3右端设有连接柱10,连接柱10与万向连接头5插接,万向连接头5设有球铰支座11,斯氏针6插入万向连接头的球铰支座11中。使用时,将斯氏针插入球铰支座11中,通过旋转把手7转动旋转齿轮4,旋转齿轮4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向外移动,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带动万向连接头5向外移动,使插入球铰支座11中的斯氏针外移,实现骨折撑开复位。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的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骨折撑开复位器,其特征是:包括连接头(1)、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3)、旋转齿轮(4)、万向连接头(5)、斯氏针(6)和把手(7),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均插入连接头(1),连接头(1)中间设有旋转齿轮(4),旋转齿轮(4)设有卡槽(8),把手(7)带有指状凸起(9),指状凸起(9)插入卡槽(8)中;第一连接杆(2)上设有正旋的齿槽,第二连接杆(3)上设有反旋的齿槽,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的齿槽与旋转齿轮(4)啮合连接,旋转齿轮(4)逆时针旋转时,第一连接杆(2)向左移动,第二连接杆(3)向右移动,旋转齿轮(4)顺时针旋转时,第一连接杆(2)向右移动,第二连接杆(3)向左移动;第一连接杆(2)左端和第二连接杆(3)右端设有连接柱(10),连接柱(10)与万向连接头(5)插接,万向连接头(5)设有球铰支座(11),斯氏针(6)插入万向连接头的球铰支座(11)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骨折撑开复位器,其特征是:包括连接头(1)、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3)、旋转齿轮(4)、万向连接头(5)、斯氏针(6)和把手(7),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均插入连接头(1),连接头(1)中间设有旋转齿轮(4),旋转齿轮(4)设有卡槽(8),把手(7)带有指状凸起(9),指状凸起(9)插入卡槽(8)中;第一连接杆(2)上设有正旋的齿槽,第二连接杆(3)上设有反旋的齿槽,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的齿槽与旋转齿轮(4)啮合连接,旋转齿轮(4)逆时针旋转时,第一连接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奇霖王易德
申请(专利权)人:杨奇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