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包括锅体本体和内锅,其中,锅体本体包括外壳、中板和保温罩,中板设置在外壳上,保温罩设置在外壳内并位于中板的下方,保温罩和中板共同围成容纳腔,内锅设置在容纳腔内;中板包括相连接的外侧纵向环板、横向环板和内侧纵向环板,其中,外侧纵向环板与外壳连接,保温罩位于内侧纵向环板的下方并与其共同围成容纳腔,内侧纵向环板的朝向容纳腔的内壁面上凸出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凸起,导向凸起凸出于保温罩的内壁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内锅经常性从外锅上取放会与保温罩发生摩擦而导致两者磨损出现生锈现象,降低了两者的结构强度,缩短了电压力锅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Cooking utensi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厨用家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锅体结构改进。
技术介绍
电压力锅作为一种家用电器,以其使用方便、快捷烹饪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电压力锅的锅体通常包括外锅和设置在外锅内的内锅,内锅可取放地设置在外锅内,内锅的取放往往会和外锅内的保温罩发生摩擦,电压力锅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内锅或保温罩的表面经常性摩擦会出现磨损现象,导致内锅或保温罩表面易生锈,降低了两者的结构强度,缩短了电压力锅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内锅经常性从外锅上取放会与保温罩发生摩擦而导致两者磨损出现生锈现象,降低了两者的结构强度,缩短了电压力锅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包括锅体本体和内锅,其中,锅体本体包括外壳、中板和保温罩,中板设置在外壳上,保温罩设置在外壳内并位于中板的下方,保温罩和中板共同围成容纳腔,内锅设置在容纳腔内;中板包括相连接的外侧纵向环板、横向环板和内侧纵向环板,其中,外侧纵向环板与外壳连接,保温罩位于内侧纵向环板的下方并与其共同围成容纳腔,内侧纵向环板的朝向容纳腔的内壁面上凸出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凸起,导向凸起凸出于保温罩的内壁面。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中板的内侧纵向环板的朝向容纳腔的内壁面上凸出设置至少一个导向凸起,并使得导向凸起凸出于保温罩的内壁面。这样,当使用者将内锅从锅体本体上取放时,内锅首先会与导向凸起接触,两者的接触面积很小,因此导向凸起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避免内锅与保温罩发生金属之间的大面积摩擦,可靠地防止了内锅或保温罩长期摩擦出现磨损现象,确保了两者的结构强度不会受到影响,同时也保证了烹饪器具具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大大地提升了烹饪器具的实用性。进一步地,导向凸起的朝向容纳腔的接触表面为平滑曲面。这样,内锅从容纳腔内取出或放置入容纳腔时,导向凸起与内锅接触,起到对内锅的导向作用,且导向凸起的接触表面为平滑曲面能够进一步减小与内锅之间的摩擦,起到对内锅和保温罩的保护作用。进一步地,接触表面为球面的部分表面;或接触表面为沿锅体的轴向延伸的圆弧面。这样,便于导向凸起的成型加工制造,而且有利于提升锅体的外观美感。进一步地,导向凸起位于内侧纵向环板的底部边缘处,且导向凸起的背离容纳腔一侧表面折弯形成台阶结构,导向凸起通过台阶结构支撑在保温罩上。这样,内侧纵向环板的底部边缘处设置有导向凸起的位置的结构强度被显著增强,也就是说,导向凸起起到了增强中板结构强度的作用,确保了中板与保温罩连接的紧凑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地,保温罩的顶端折弯形成翻边结构,台阶结构与翻边结构接触配合。这样,翻边结构与台阶结构的接触配合作用有效地增加了中板与保温罩之间的接触面积,确保了两者的装配组件的结构稳固性,有效地提升了烹饪器具的品质。进一步地,保温罩由金属板材卷绕形成,且保温罩的厚度小于台阶结构的径向段的长度,且保温罩的厚度大于等于0.3mm且小于等于1mm。这种结构形式的保温罩便于加工制造,而且保温罩与台阶结构的轴向段贴合,这样,导向凸起起到了对保温罩的径向支撑作用,有效地防止了保温罩发生形变,提升了烹饪器具的产品品质。进一步地,导向凸起的朝向容纳腔的接触表面与保温罩的内壁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6mm。通过优化导向凸起的尺寸,既避免了导向凸起的尺寸过大而占用过多的容纳腔,以确保容纳腔的空间被充分利用,又能够使导向凸起有效地起到对保温罩的内壁面的保护作用,以提高烹饪器具的实用性。进一步地,导向凸起为多个,多个导向凸起绕内侧纵向环板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有效地确保了整个保温罩的周向被有效防护,进一步提升了烹饪器具的产品性能。进一步地,导向凸起大于等于2个且小于等于10个。对导向凸起设置数量的优化,既能够避免导向凸起设置过多而影响中板的加工制造成本和加工制造难度,又能够避免导向凸起设置过少而无法起到对保温罩的有效保护作用。进一步地,导向凸起与内侧纵向环板一体注塑成型。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内锅处于未安装状态,锅盖处于打开状态;图2示出了图1中的A-A处的剖视示意图,该图中,内锅安装在锅体本体内,锅盖处于盖合状态;图3示出了图1中的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2中的C处的放大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0、锅体;10、锅体本体;101、容纳腔;11、外壳;12、中板;13、保温罩;131、翻边结构;20、内锅;121、外侧纵向环板;122、横向环板;123、内侧纵向环板;124、导向凸起;102、接触表面;125、台阶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内锅经常性从外锅上取放会与保温罩发生摩擦而导致两者磨损出现生锈现象,降低了两者的结构强度,缩短了电压力锅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烹饪器具包括电压力锅或电饭煲,但不局限于两者,本申请的图示实施例以电压力锅为例。如图1至图4所示,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0,锅体100包括锅体本体10和内锅20,其中,锅体本体10包括外壳11、中板12和保温罩13,中板12设置在外壳11上,保温罩13设置在外壳11内并位于中板12的下方,保温罩13和中板12共同围成容纳腔101,内锅20设置在容纳腔101内;中板12包括相连接的外侧纵向环板121、横向环板122和内侧纵向环板123,其中,外侧纵向环板121与外壳11连接,保温罩13位于内侧纵向环板123的下方并与其共同围成容纳腔101,内侧纵向环板123的朝向容纳腔101的内壁面上凸出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凸起124,导向凸起124凸出于保温罩13的内壁面。通过在中板12的内侧纵向环板123的朝向容纳腔101的内壁面上凸出设置至少一个导向凸起124,并使得导向凸起124凸出于保温罩13的内壁面。这样,当使用者将内锅20从锅体本体10上取放时,内锅20首先会与导向凸起124接触,两者的接触面积很小,因此导向凸起124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避免内锅20与保温罩13发生金属之间的大面积摩擦,可靠地防止了内锅20或保温罩13长期摩擦出现磨损现象,确保了两者的结构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n锅体(100),所述锅体(100)包括锅体本体(10)和内锅(20),其中,所述锅体本体(10)包括外壳(11)、中板(12)和保温罩(13),所述中板(12)设置在外壳(11)上,所述保温罩(13)设置在所述外壳(11)内并位于所述中板(12)的下方,所述保温罩(13)和所述中板(12)共同围成容纳腔(101),所述内锅(2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01)内;其特征在于,/n所述中板(12)包括相连接的外侧纵向环板(121)、横向环板(122)和内侧纵向环板(123),其中,所述外侧纵向环板(121)与所述外壳(11)连接,所述保温罩(13)位于所述内侧纵向环板(123)的下方并与其共同围成所述容纳腔(101),所述内侧纵向环板(123)的朝向所述容纳腔(101)的内壁面上凸出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凸起(124),所述导向凸起(124)凸出于所述保温罩(13)的内壁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锅体(100),所述锅体(100)包括锅体本体(10)和内锅(20),其中,所述锅体本体(10)包括外壳(11)、中板(12)和保温罩(13),所述中板(12)设置在外壳(11)上,所述保温罩(13)设置在所述外壳(11)内并位于所述中板(12)的下方,所述保温罩(13)和所述中板(12)共同围成容纳腔(101),所述内锅(2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01)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板(12)包括相连接的外侧纵向环板(121)、横向环板(122)和内侧纵向环板(123),其中,所述外侧纵向环板(121)与所述外壳(11)连接,所述保温罩(13)位于所述内侧纵向环板(123)的下方并与其共同围成所述容纳腔(101),所述内侧纵向环板(123)的朝向所述容纳腔(101)的内壁面上凸出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凸起(124),所述导向凸起(124)凸出于所述保温罩(13)的内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凸起(124)的朝向所述容纳腔(101)的接触表面(102)为平滑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表面(102)为球面的部分表面;或
所述接触表面(102)为沿所述锅体(100)的轴向延伸的圆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凸起(124)位于所述内侧纵向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本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