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807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盖以及弹性件,其中,锅体上设置有第一扣钩;锅盖包括内衬,内衬包括内衬本体和第二扣钩,第二扣钩可转动地设置在内衬本体上,第二扣钩具有与第一扣钩卡接的卡接位置,以及与第一扣钩分离的分离位置;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内衬本体连接,弹性件的第二端与第二扣钩接触,以为第二扣钩提供向合盖位置转动的弹性复位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锅盖与锅体的扣合结构复杂,不仅增加了电压力锅的生产制造难度,而且增加了电压力锅的生产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厨用家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锅盖的开盖方式的结构改进。
技术介绍
电压力锅作为一种家用电器,以其使用方便、快捷烹饪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现有技术中,为了使电压力锅的锅盖与锅体在扣合时锅盖上的扣钩能够自动复位,通常在锅盖的扣钩上设置扭簧,扭簧用于为扣钩提供弹性复位力,以确保锅盖扣合在锅体上。扭簧的使用会增加电压力锅的整体成本,不利于电压力锅的经济性的提升,且扭簧与扣钩的装配过程复杂,耗时耗力,降低了电压力锅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锅盖的扣钩上通常设置有为其提供弹性复位力的扭簧,不仅会导致电压力锅的加工制造成本高昂,而且导致锅盖的装配过程复杂而降低电压力锅的生产效率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上设置有第一扣钩;锅盖,锅盖包括内衬,内衬包括内衬本体和第二扣钩,第二扣钩可转动地设置在内衬本体上,第二扣钩具有与第一扣钩卡接的卡接位置,以及与第一扣钩分离的分离位置;烹饪器具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内衬本体连接,弹性件的第二端与第二扣钩接触,以为第二扣钩提供向卡接位置转动的弹性复位力。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锅盖上设置弹性件,并使得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内衬本体连接,弹性件的第二端与第二扣钩接触,这样,锅盖上的弹性件始终与第二扣钩接触,以为第二扣钩提供了弹性复位力,从而在当烹饪器具的锅盖与锅体扣合时,使第二扣钩向与第一扣钩卡接的卡接位置方向转动,进而使得第二扣钩与第一扣钩卡接,最终实现锅盖与锅体的扣合。不仅如此,本申请中的弹性件便于制造形成或安装,且其结构简单,能有效降低烹饪器具的加工制造成本,简化烹饪器具的装配过程,提升烹饪器具的经济性。进一步地,第一扣钩具有第一钩牙,第二扣钩包括安装本体、操作臂和卡接臂,其中,安装本体与内衬本体枢转连接,操作臂与卡接臂均与安装本体连接,且操作臂具有用于驱动第二扣钩转动的驱动表面,卡接臂具有与第一钩牙配合的第二钩牙。这样,在确保第一扣钩与第二扣钩不滑扣的前提下,第一钩牙和第二钩牙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从而降低了烹饪器具的生产加工制造难度;此外,安装本体与内衬本体枢转连接,使得第二扣钩能够在内衬本体上转动,当驱动表面受到外力作用时,操作臂会发生转动,进而带动卡接臂转动,致使第二钩牙向与第一钩牙相分离的方向运动,以确保锅盖能够顺利打开,使得锅盖相对于锅体切换至能够自由转动的开盖位置,有效地提高了烹饪器具的开盖便捷性。进一步地,弹性件为与卡接臂抵接的弹性筋,弹性件为卡接臂提供推力。这样,弹性件能够为卡接臂提供了推力,使得卡接臂直接受力而带动第二钩牙朝向第一钩牙的一侧运动,从而在将锅盖扣合到锅体上时,第二钩牙能够方便地、稳定地与第一钩牙卡接,有效地避免了第一扣钩与第二扣钩卡接时发生虚扣现象,确保了锅盖盖合在锅体上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弹性件与内衬本体一体注塑成型。这样,无需在内衬本体上单独安装弹性件,有效地简化了锅盖的成型工艺,便于锅盖的加工制造,降低了锅盖的生产加工难度,提高了烹饪器具的生产效率。进一步地,卡接臂的靠近安装本体的一端的表面上开设有避让孔,弹性件的第二端与卡接臂的位于避让孔的外部的表面抵接。这样,在确保卡接臂具有一定的剪切屈服强度前提下,有效地减轻了卡接臂的重量,使得弹性件提供的弹性复位力足以使得第二扣钩复位而有效地与第一扣钩卡接配合。卡接臂的重量被有效减轻,使得驱动表面在受到外力时,第二扣钩能够顺畅的转动。为保证弹性件能够为卡接臂提供弹性复位力,必须使弹性件的第二端与卡接臂的位于避让孔的外部的表面抵接,如果弹性件的第二端在避让孔内,将无法为卡接臂提供推力,导致第二扣钩无法自动复位。此外,避让孔的设置有利于减少第二扣钩的加工制造耗材,从而有利于降低第二扣钩的加工制造成本,进而提升了烹饪器具的经济性。进一步地,锅盖还包括旋转座和内锅盖,内锅盖可转动地设置在内衬的底部,旋转座可转动地设置在内衬本体上并与内锅盖驱动连接,其中,旋转座包括座本体和设置在座本体上的凸块结构,凸块结构与驱动表面抵接配合。这样,当旋转座转动的时候,内衬本体保持不动,而设置在内衬的底部的内锅盖在旋转座的驱动作用下开始转动,可实现内锅盖与锅体的锁合或解锁;此外,当旋转座转动时会带动凸块结构同步转动,且在旋转座向能够使锅盖打开的状态的方向转动时,凸块结构与驱动表面抵接配合,凸块结构能够为驱动表面提供驱动力,确保第二扣钩能够转动,且该驱动力会克服弹性件对第二扣钩施加的弹性复位力,从而使得第二扣钩的第二钩牙与第一扣钩的第一钩牙顺利脱开,进而实现烹饪器具的稳定开盖作业。进一步地,内锅盖具有与锅体锁紧的锁合位置以及与锅体解锁的解锁位置,当旋转座带动内锅盖由锁合位置向解锁位置转动的过程中,凸块结构抵压驱动表面,以使第二扣钩向分离位置转动。这样,当旋转座带动内锅盖由锁合位置向解锁位置转动时,内锅盖在内衬的底部由与锅体的锁合位置转向解锁位置,同时,由于旋转座带动凸块结构同步转动,使得凸块结构向与驱动表面接触的接触位置转动,凸块结构与驱动表面接触后,凸块结构继续转动,使得凸块结构抵压驱动表面,为驱动表面提供驱动力,使得驱动表面以安装本体为旋转中心转动,并带动第二扣钩向分离位置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钩牙与第一钩牙分离,使得内衬与锅体分离,保证了内锅盖与锅体解锁的同时、锅盖与锅体也同步解锁,提高了烹饪器具的操控便利性。进一步地,驱动表面为平滑曲面,且驱动表面与内衬本体之间的距离沿旋转座自锁合位置向解锁位置转动的转动方向逐渐减小;凸块结构与驱动表面相对的表面为平滑曲面。这样,有利于凸块结构与驱动表面的接触配合而使得凸块结构在驱动驱动表面转动的同时,避免两者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阻力,提高了两者之间的相对运动顺畅性。进一步地,内衬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块安装板,一块安装板上具有安装孔,另一块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缺口,安装缺口由安装板的边缘向安装板的中部呈折弯状延伸,安装本体上设置有两个枢接轴,一个枢接轴穿设在安装孔内,另一个枢接轴安装在安装缺口处。这样,便于将第二扣钩安装到内衬本体上,即只需要先将一个枢接轴穿入到安装孔内,再将另一个枢接轴卡入安装缺口处,就可以实现第二扣钩与内衬本体的连接;此外,安装缺口由安装板的边缘向安装板的中部呈折弯状延伸,能够规划枢接轴的安装或拆卸的路径,便于枢接轴卡入安装缺口或由安装缺口处取下,而且安装缺口与安装板的一体化设计,安装板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缺口的形成,降低了锅盖的生产加工制造难度,有效地提升了烹饪器具的经济性。进一步地,弹性件为与操作臂连接的拉簧,弹性件为操作臂提供拉力。这样,当弹性件对操作臂施加拉力时,操作臂在拉力的作用下,向着拉力的方向转动,带动第二扣钩转动而使得第二钩牙与第一钩牙卡接,进而使得锅盖稳定盖合在锅体上,保证了锅盖与锅体扣合的紧密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n锅体(10),所述锅体(10)上设置有第一扣钩(11);/n锅盖(20),所述锅盖(20)包括内衬(21),所述内衬(21)包括内衬本体(211)和第二扣钩(212),所述第二扣钩(21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内衬本体(211)上,所述第二扣钩(212)具有与所述第一扣钩(11)卡接的卡接位置,以及与所述第一扣钩(11)分离的分离位置;/n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弹性件(30),所述弹性件(30)的第一端与所述内衬本体(211)连接,所述弹性件(3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扣钩(212)接触,以为所述第二扣钩(212)提供向所述卡接位置转动的弹性复位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锅体(10),所述锅体(10)上设置有第一扣钩(11);
锅盖(20),所述锅盖(20)包括内衬(21),所述内衬(21)包括内衬本体(211)和第二扣钩(212),所述第二扣钩(21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内衬本体(211)上,所述第二扣钩(212)具有与所述第一扣钩(11)卡接的卡接位置,以及与所述第一扣钩(11)分离的分离位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弹性件(30),所述弹性件(30)的第一端与所述内衬本体(211)连接,所述弹性件(3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扣钩(212)接触,以为所述第二扣钩(212)提供向所述卡接位置转动的弹性复位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钩(11)具有第一钩牙(111),所述第二扣钩(212)包括安装本体(213)、操作臂(214)和卡接臂(215),其中,所述安装本体(213)与所述内衬本体(211)枢转连接,所述操作臂(214)与所述卡接臂(215)均与所述安装本体(213)连接,且所述操作臂(214)具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扣钩(212)转动的驱动表面(100),所述卡接臂(215)具有与所述第一钩牙(111)配合的第二钩牙(1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0)为与所述卡接臂(215)抵接的弹性筋,所述弹性件(30)为所述卡接臂(215)提供推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0)与所述内衬本体(211)一体注塑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臂(215)的靠近所述安装本体(213)的一端的表面上开设有避让孔(200),所述弹性件(30)的第二端与所述卡接臂(215)的位于所述避让孔(200)的外部的表面抵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汉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