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模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80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井井筒内铅模打印技术领域,是一种铅模骨架,包括上接头、防磨圆筒、连接圆台、第一外环台和骨架单体,上接头呈圆筒形,上接头内部设有内螺纹,上接头下方设有防磨圆筒,防磨圆筒的外径大于上接头的外径,防磨圆筒的内径小于上接头的内径,防磨圆筒上端与上接头下端通过下大上小的连接圆台固定安装在一起,连接圆台内部设有与上接头内径相同且上下贯通的通孔,防磨圆筒下端固定安装有内径与其相同的第一外环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铅模骨架一体设置,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来增加铅模的抗拉强度,通过设置防磨圆筒以减少铅模在入井过程中的磨损,增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Lead frame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铅模骨架
本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井井筒内铅模打印
,是一种铅模骨架。
技术介绍
随着油田开发,井内套管变形几率增大、套管内壁脏物较多,通井或其他施工作业过程中遇阻后需要打印验证井内情况,有些井在打印后发生铅模铅体脱落事故,给修井作业带来极大的困扰,在处理脱落井内的铅体时费时费力,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还有些井虽然没有发生铅体脱落事故,但是也出现了偏磨严重或铅体分离的现象,为后续的施工作业增加了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铅模骨架,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铅模骨架存在的铅体脱落,偏磨严重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铅模骨架,包括上接头、防磨圆筒、连接圆台、第一外环台和骨架单体,上接头呈圆筒形,上接头内部设有内螺纹,上接头下方设有防磨圆筒,防磨圆筒的外径大于上接头的外径,防磨圆筒的内径小于上接头的内径,防磨圆筒上端与上接头下端通过下大上小的连接圆台固定安装在一起,连接圆台内部设有与上接头内径相同且上下贯通的通孔,防磨圆筒下端固定安装有内径与其相同的第一外环台,第一外环台外径小于防磨圆筒外径,第一外环台下端固定安装有三个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安装在一起的骨架单体,骨架单体包括骨架圆筒和骨架外环台,位于最上方的骨架圆筒上端与第一外环台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每个骨架圆筒下端外侧均固定安装有骨架外环台,骨架外环台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上下贯通的第一连接孔,骨架圆筒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上下贯通的第二连接孔,对应骨架外环台上方位置的骨架圆筒外侧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内外贯通的第三连接孔。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所有骨架单体对应位置的第一连接孔的中心轴线可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所有骨架单体对应位置的第二连接孔的轴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位于最上方的骨架单体的第三连接孔和位于中间位置的骨架单体的第三连接孔交错分布,位于中间位置的骨架单体的第三连接孔和位于最下方的骨架单体的第三连接孔交错分布。上述第一连接孔可与第二连接孔均为相同直径的圆柱形孔,第三连接孔为长圆形孔。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铅模骨架一体设置,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来增加铅模的抗拉强度,通过设置防磨圆筒以减少铅模在入井过程中的磨损,增加本技术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1使用状态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上接头,2为防磨圆筒,3为连接圆台,4为第一外环台,5为骨架圆筒,6为骨架外环台,7为第一连接孔,8为第二连接孔,9为第三连接孔,10为模具本体,11为芯棒。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2所示,该铅模骨架包括上接头1、防磨圆筒2、连接圆台3、第一外环台4和骨架单体,上接头1呈圆筒形,上接头1内部设有内螺纹,上接头1下方设有防磨圆筒2,防磨圆筒2的外径大于上接头1的外径,防磨圆筒2的内径小于上接头1的内径,防磨圆筒2上端与上接头1下端通过下大上小的连接圆台3固定安装在一起,连接圆台3内部设有与上接头1内径相同且上下贯通的通孔,防磨圆筒2下端固定安装有内径与其相同的第一外环台4,第一外环台4外径小于防磨圆筒2外径,第一外环台4下端固定安装有三个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安装在一起的骨架单体,骨架单体包括骨架圆筒5和骨架外环台6,位于最上方的骨架圆筒5上端与第一外环台4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每个骨架圆筒5下端外侧均固定安装有骨架外环台6,骨架外环台6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上下贯通的第一连接孔7,骨架圆筒5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上下贯通的第二连接孔8,对应骨架外环台6上方位置的骨架圆筒5外侧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内外贯通的第三连接孔9。根据需求,上接头1可为现有公知的技术,如φ73mm的加厚油管接箍,防磨圆筒2的规格可为外径为117mm、内径为20mm、长度为25mm。在使用过程中,按图1所示,上接头1、防磨圆筒2、连接圆台3、第一外环台4和骨架单体是一整体结构,采用45#碳素钢或合金钢参照图1所示加工上接头1、防磨圆筒2、连接圆台3、第一外环台4和骨架单体,车削好的骨架单体经过热处理后在骨架外环台6加工第一连接孔7在骨架圆筒5上加工第二连接孔8和第三连接孔9;利用现有公知的模具本体10进行铅模浇注:先将模具本体10和本技术固定牢固后倒置,然后在本技术的防磨圆筒2内固定安装能够防止熔铅流入防磨圆筒2内的芯棒11;对模具本体10、芯棒11和本技术进行预热;再将熔铅注入模具本体10内,熔铅完全淹没位于最上方的骨架外环台6后停止浇注;冷却至室温后取出芯棒11并拆除模具本体10;最后将浇注在一起的铅模骨架和熔铅通过车床加工成符合设计要求的铅模。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铅模骨架一体设置,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孔7、第二连接孔8和第三连接孔9来增加铅模的抗拉强度,通过设置防磨圆筒2以减少铅模在入井过程中的磨损,增加本技术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铅模骨架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2所示,所有骨架单体对应位置的第一连接孔7的中心轴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所有骨架单体对应位置的第二连接孔8的轴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位于最上方的骨架单体的第三连接孔9和位于中间位置的骨架单体的第三连接孔9交错分布,位于中间位置的骨架单体的第三连接孔9和位于最下方的骨架单体的第三连接孔9交错分布。根据需求,连接圆筒的规格可为内径40mm,外径75mm,长度72mm。骨架外环台6的外径可为96mm,长度可为9mm,相邻两个骨架外环台6之间的间距均为15mm,相邻两个第三连接孔9之间交错45°分布。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使铅模与骨架单体更好的连接在一起,能增加本技术的抗拉强度。如附图1、2所示,第一连接孔7与第二连接孔8均为相同直径的圆柱形孔,第三连接孔9为长圆形孔。根据需求,第二连接孔8与第一连接孔7均为直径为8mm圆柱形孔,第一连接孔7的数量为4个,第二连接8的数量为10个,第三连接孔9的数量为4个。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使铅模与骨架单体更好的连接在一起,能增加本技术的抗拉强度。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铅模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防磨圆筒、连接圆台、第一外环台和骨架单体,上接头呈圆筒形,上接头内部设有内螺纹,上接头下方设有防磨圆筒,防磨圆筒的外径大于上接头的外径,防磨圆筒的内径小于上接头的内径,防磨圆筒上端与上接头下端通过下大上小的连接圆台固定安装在一起,连接圆台内部设有与上接头内径相同且上下贯通的通孔,防磨圆筒下端固定安装有内径与其相同的第一外环台,第一外环台外径小于防磨圆筒外径,第一外环台下端固定安装有三个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安装在一起的骨架单体,骨架单体包括骨架圆筒和骨架外环台,位于最上方的骨架圆筒上端与第一外环台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每个骨架圆筒下端外侧均固定安装有骨架外环台,骨架外环台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上下贯通的第一连接孔,骨架圆筒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上下贯通的第二连接孔,对应骨架外环台上方位置的骨架圆筒外侧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内外贯通的第三连接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模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防磨圆筒、连接圆台、第一外环台和骨架单体,上接头呈圆筒形,上接头内部设有内螺纹,上接头下方设有防磨圆筒,防磨圆筒的外径大于上接头的外径,防磨圆筒的内径小于上接头的内径,防磨圆筒上端与上接头下端通过下大上小的连接圆台固定安装在一起,连接圆台内部设有与上接头内径相同且上下贯通的通孔,防磨圆筒下端固定安装有内径与其相同的第一外环台,第一外环台外径小于防磨圆筒外径,第一外环台下端固定安装有三个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安装在一起的骨架单体,骨架单体包括骨架圆筒和骨架外环台,位于最上方的骨架圆筒上端与第一外环台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每个骨架圆筒下端外侧均固定安装有骨架外环台,骨架外环台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相国乔增军沈军余春江孟旭陈国勇宋会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新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