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游泳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676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游泳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设有升降机构、旋转梯、凹槽A和凹槽B;所述升降机构嵌于凹槽B内;所述旋转梯嵌于凹槽A内;所述旋转梯通过转动件与升降机构相连;所述升降机构和旋转梯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凹槽A和凹槽B位于池体的同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利用升降机构帮助那些手脚抽筋,行动不便或者突发性溺水的人回到泳池岸上,能够解决传统游泳池只有扶手上下的不足,在周围人少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该升降机构轻松帮助人们进出泳池。并且配备了旋转梯,方便人们上下,不占用空间,便于旋转折叠使用。

A swimming p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游泳池
本技术属于游泳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游泳池。
技术介绍
游泳池是人们从事游泳运动的场地,人们可以在里面活动或进行比赛。多数游泳池建在地面,根据水温可分为一般游泳池和温水游泳池。游泳池游泳运动专门场所。分室内、室外两种,游泳池水温应保持在27~28℃。应有过滤和消毒设备,以保持池水清洁。传统的游泳池采用的是扶手栏杆,用于人们上下泳池用,但是在一些人游泳时间过长,或者脚突然抽筋的人,很难沿着扶手爬上去,并且若遇到溺水的情况,将溺水者送上池边也非常困难,需要很多人一起帮忙才能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游泳池。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游泳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设有升降机构、旋转梯、凹槽A和凹槽B;所述升降机构嵌于凹槽B内;所述旋转梯嵌于凹槽A内;所述旋转梯通过转动件与升降机构相连;所述升降机构和旋转梯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凹槽A和凹槽B位于池体的同一侧。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架、承重架、伸缩杆和坐板;所述承重架安装在支撑架的上端,且方向平行于地面;所述伸缩杆安装在承重架的两侧,且方向垂直向下;所述坐板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杆转动连接,且坐板大小与凹槽B大小相匹配。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支撑架上设有遮阳棚,遮阳棚通过立柱与支撑架相连。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转动件设为限位转轴。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池体端面边缘设有圆弧倒角,且倒角表面设有防滑胶。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坐板表面设有胶垫。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坐板与伸缩杆的连接处设有限位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能够利用升降机构帮助那些手脚抽筋,行动不便或者突发性溺水的人回到泳池岸上,能够解决传统游泳池只有扶手上下的不足,在周围人少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该升降机构轻松帮助人们进出泳池。并且配备了旋转梯,方便人们上下,不占用空间,便于旋转折叠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的侧面示意图。图中:1-遮阳棚、2-支撑架、3-池体、4-旋转梯、5-伸缩杆、6-坐板、7-承重架、8-开关、9-凹槽B、10-凹槽A、11-转动件、12-立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3所示,一种游泳池,包括池体3,所述池体3设有升降机构、旋转梯4、凹槽A10和凹槽B9;所述升降机构嵌于凹槽B9内;所述旋转梯4嵌于凹槽A10内;所述旋转梯4通过转动件11与升降机构相连;所述升降机构和旋转梯4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凹槽A10和凹槽B9位于池体3的同一侧。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架2、承重架7、伸缩杆5和坐板6;所述承重架7安装在支撑架2的上端,且方向平行于地面;所述伸缩杆5安装在承重架7的两侧,且方向垂直向下;所述坐板6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杆5转动连接,且坐板6大小与凹槽B9大小相匹配。伸缩杆5设有两根,且伸缩杆5其中一端安装在承重架7的一侧,另一端则与坐板6转动连接。坐板6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处于接近垂直的状态,并且放置在凹槽B9内。支撑架2呈矩形,并且其中一边与旋转梯4相连。所述支撑架2上设有遮阳棚1,遮阳棚1通过立柱12与支撑架2相连。遮阳棚1能够减少下雨雨水对升降装置的腐蚀侵害,同时也能减少阳光的直射,增加设施的使用寿命。所述转动件11设为限位转轴。转轴,顾名思义即是连接产品零部主件必须用到的、用于转动工作中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轴。采用限位转轴能够防止人在攀爬旋转梯4的时候旋转梯4随意转动。所述池体3端面边缘设有圆弧倒角,且倒角表面设有防滑胶。圆弧倒角能够防止人员游泳时与池壁接触导致容易划破皮肤,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在其表面设有防滑胶,可避免站在池边因地滑而摔入泳池内。所述坐板6表面设有胶垫。增加摩擦力,防止人员坐在坐板6上随意滑动。所述坐板6与伸缩杆5的连接处设有限位锁。限位锁的作用是防止坐板6翻转,能够让人安全稳定的坐在坐板6上。其原理类似于电影院坐凳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当遇到需要乘坐坐板6上泳池岸边的情况,只需要将坐板6的一端向下压,利用坐板6与伸缩杆5连接处的限位锁,将坐板6固定在特定角度,人坐在坐板6上,再通过控制支撑架2上的开关8来控制伸缩杆5的上下移动,实现将池内的人员送上岸。同理,当不需要使用升降机构上岸的情况,人们只需要将旋转梯4从凹槽A10内拉出来,直接通过旋转梯4上面的梯子攀爬,然后再利用限位转轴回位,即可顺利回到泳池岸上。本技术能够利用升降机构帮助那些手脚抽筋,行动不便或者突发性溺水的人回到泳池岸上,能够解决传统游泳池只有扶手上下的不足,在周围人少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该升降机构轻松帮助人们进出泳池。并且配备了旋转梯4,方便人们上下,不占用空间,便于旋转折叠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游泳池,包括池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3)设有升降机构、旋转梯(4)、凹槽A(10)和凹槽B(9);所述升降机构嵌于凹槽B(9)内;所述旋转梯(4)嵌于凹槽A(10)内;所述旋转梯(4)通过转动件(11)与升降机构相连;所述升降机构和旋转梯(4)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凹槽A(10)和凹槽B(9)位于池体(3)的同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游泳池,包括池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3)设有升降机构、旋转梯(4)、凹槽A(10)和凹槽B(9);所述升降机构嵌于凹槽B(9)内;所述旋转梯(4)嵌于凹槽A(10)内;所述旋转梯(4)通过转动件(11)与升降机构相连;所述升降机构和旋转梯(4)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凹槽A(10)和凹槽B(9)位于池体(3)的同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泳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架(2)、承重架(7)、伸缩杆(5)和坐板(6);所述承重架(7)安装在支撑架(2)的上端,且方向平行于地面;所述伸缩杆(5)安装在承重架(7)的两侧,且方向垂直向下;所述坐板(6)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杆(5)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桂存朱燕娟蒙晓楠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沃润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