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建筑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26699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建筑支撑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开设有通口,且两个通口相对应,所述壳体内壁的右侧面卡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壁套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杆啮合。该可调节的建筑支撑装置,通过工人转动转动杆从而使得固定杆转动,固定杆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支撑板向外运动,此时将支撑装置放置在建筑物下方对建筑物进行支撑,通过这种工人转动转动杆从而使得支撑板运动到适当位置对建筑物进行支撑的方式,方便了工人将支撑装置放置在地面,使得支撑装置对建筑物的支撑更加稳定。

A kind of adjustable building suppor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建筑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施
,具体为一种可调节的建筑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支撑装置是建筑建造时对未定型的建筑进行支撑的装置,建筑支撑体系由顶板模板支撑组合结构、框架柱模板支撑组合结构、剪力墙模板支撑组合结构三个系列组成,三套系统组合灵活,结构严密,可按照客户各工程的不同要求进行设计配置。在建筑建造时建筑支撑装置对未定型的建筑起到支撑作用,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建筑支撑装置”(专利号:CN205935742U),该专利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市场上建筑支撑装置通常是根据建筑要求定制特定的支撑装置,当支撑装置支撑结束后拆下的建筑支撑装置往往不能够直接用到下一个建筑,从而造成了材料浪费,该专利通过设置方钢管、方钢、齿条、轴孔和轴杆等结构件已解决此问题,但该专利的建筑支撑装置不能够平稳的放置在地面,从而使得支撑装置对建筑物进行支撑时可能会出现移动状况,从而降低了支撑装置对建筑的支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建筑支撑装置,解决了建筑支撑装置不能够平稳的放置在地面,从而使得支撑装置对建筑物进行支撑时可能会出现移动状况,从而降低了支撑装置对建筑的支撑效果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的建筑支撑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开设有通口,且两个通口相对应,所述壳体内壁的右侧面卡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壁套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杆啮合,所述齿杆的背面与方钢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方钢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壳体内壁的下表面,所述方钢的左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和通口的内壁均与销杆的外表面搭接,所述销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顶端与固定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右侧面,所述壳体下表面的前部和后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右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杆,所述第二齿杆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表面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第二齿杆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内壁卡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所述螺纹帽的外表面卡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表面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壳体的下表面,所述螺纹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的顶部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表面卡接在壳体的下表面。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弹簧和第三伸缩杆,所述弹簧套接在第三伸缩杆的外表面。优选的,所述弹簧和第三伸缩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在壳体下表面,所述弹簧和第三伸缩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在活动板的上表面。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形状为L形。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形状为L形,所述通孔的个数为若干个。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形状为L形,所述滑块和滑槽的形状均为T形。(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建筑支撑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可调节的建筑支撑装置,通过工人转动转动杆从而使得固定杆转动,固定杆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齿轮转动,在第二齿杆、螺纹柱、螺纹帽、第二轴承、第二转轴、连接杆和滑块的配合下,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支撑板向外运动,当支撑板运动到适当位置后工人停止转动转动杆,此时将支撑装置放置在建筑物下方对建筑物进行支撑,通过这种工人转动转动杆从而使得支撑板运动到适当位置对建筑物进行支撑的方式,方便了工人将支撑装置放置在地面,使得支撑装置对建筑物的支撑更加稳定。(2)、该可调节的建筑支撑装置,通过设置弹簧的第三伸缩杆,从而使得活动板的运动更加平稳,保证了螺纹柱的转动更加流畅,使得工人能够更好的通过转动杆来控制支撑板的运动。(3)、该可调节的建筑支撑装置,通过设置销杆,从而使得销杆对方钢起到固定作用,避免了方钢对建筑支撑时出现下滑,且本技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仰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通口、3第一轴承、4第一转轴、5销杆、6第一齿杆、7方钢、8通孔、9第一齿轮、10连接绳、11固定块、12第一伸缩杆、13滑槽、14第二伸缩杆、15支撑板、16第二齿杆、17滑块、18连接杆、19第二齿轮、20固定杆、21螺纹柱、22螺纹帽、23活动板、24第二转轴、25第二轴承、26伸缩装置、261弹簧、262第三伸缩杆、27转动杆、28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的建筑支撑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壁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开设有通口2,通过设置通口2,从而方便销杆5对方钢7实现制动,避免了支撑时方钢7出现下滑情况,且两个通口2相对应,壳体1内壁的右侧面卡接有第一轴承3,通过设置第一轴承3,从而使得第一转轴4的旋转更加平稳,第一轴承3的内壁套接有第一转轴4,通过设置第一转轴4,从而使得第一转轴4对第一齿轮9起到固定作用,第一转轴4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28,通过设置把手28,从而方便工人通过操作把手28来控制第一转轴4旋转,把手28的形状为L形,第一转轴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9,通过设置第一齿轮9,从而使得第一齿轮9旋转时能够带动第一齿杆9和方钢7向上运动,进而实现支撑装置对不同高度建筑物的支撑,第一齿轮9与第一齿杆6啮合,齿杆的背面与方钢7的正面固定连接,方钢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12,通过设置第一伸缩杆12,从而使得第一伸缩杆12对方钢7起到固定作用,避免方钢7运动时出现晃动,第一伸缩杆12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壁的下表面,方钢7的左侧面开设有通孔8,通过设置通孔8,从而使得销杆5穿过通孔8时对方钢7实现制动,通孔8的内壁和通口2的内壁均与销杆5的外表面搭接,销杆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绳10,通过设置连接绳10,从而方便工人通过拉动连接绳10来抽出销杆5。连接绳10的顶端与固定块1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固定块1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右侧面,壳体1下表面的前部和后部均开设有滑槽13,壳体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4,通过设置第二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的建筑支撑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开设有通口(2),且两个通口(2)相对应,所述壳体(1)内壁的右侧面卡接有第一轴承(3),所述第一轴承(3)的内壁套接有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9)与第一齿杆(6)啮合,所述齿杆的背面与方钢(7)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方钢(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12),所述第一伸缩杆(12)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壁的下表面,所述方钢(7)的左侧面开设有通孔(8),所述通孔(8)的内壁和通口(2)的内壁均与销杆(5)的外表面搭接,所述销杆(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绳(10);/n所述连接绳(10)的顶端与固定块(1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1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右侧面,所述壳体(1)下表面的前部和后部均开设有滑槽(13),所述壳体(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4),所述第二伸缩杆(1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所述支撑板(15)右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杆(16),所述第二齿杆(16)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8),所述连接杆(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7),所述滑块(17)的外表面滑动连接在滑槽(13)内,所述第二齿杆(16)与第二齿轮(19)啮合;/n所述第二齿轮(19)的内壁卡接有固定杆(20),所述固定杆(2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柱(21),所述螺纹柱(2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22),所述螺纹帽(22)的外表面卡接有活动板(23),所述活动板(23)上表面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装置(26),所述伸缩装置(26)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下表面,所述螺纹柱(2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24),所述第二转轴(24)外表面的顶部套接有第二轴承(25),所述第二轴承(25)的外表面卡接在壳体(1)的下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建筑支撑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开设有通口(2),且两个通口(2)相对应,所述壳体(1)内壁的右侧面卡接有第一轴承(3),所述第一轴承(3)的内壁套接有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9)与第一齿杆(6)啮合,所述齿杆的背面与方钢(7)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方钢(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12),所述第一伸缩杆(12)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壁的下表面,所述方钢(7)的左侧面开设有通孔(8),所述通孔(8)的内壁和通口(2)的内壁均与销杆(5)的外表面搭接,所述销杆(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绳(10);
所述连接绳(10)的顶端与固定块(1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1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右侧面,所述壳体(1)下表面的前部和后部均开设有滑槽(13),所述壳体(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4),所述第二伸缩杆(1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所述支撑板(15)右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杆(16),所述第二齿杆(16)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8),所述连接杆(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7),所述滑块(17)的外表面滑动连接在滑槽(13)内,所述第二齿杆(16)与第二齿轮(19)啮合;
所述第二齿轮(19)的内壁卡接有固定杆(20),所述固定杆(2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柱(21),所述螺纹柱(2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斐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